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2021年3月18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实施行动方案》,将其概括为“农业生产‘三品一标’”,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产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和品牌化水平提供了方向,成为新时代农业发展的基本遵循。
一、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意义重大
(一)“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是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8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对标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落实中央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首次提出打造农业绿色低碳产业链,其中,在生产环节要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品种优质是种植端高效生产和市场端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推动品种培优,重点关注优势、特色品种,加快推进种业研发,可在源头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产品品质是绿色生产的基本要求,只有生产出安全、优质、营养、健康的农产品,才能更好地服务民生、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局;品牌代表着信誉和认可,是农业市场化与产业化进程的必然产物,绿色高质量必然体现在品牌的打造与建立上;标准化生产使得农业生产经营有章可循、有标可依,可为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全面保驾护航。
(二)“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是适应新发展阶段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现实需要
“三品一标”提升行动从单纯侧重产品向农业生产全产业链延伸。品种是产业链上游的核心,培育优良品种,从源头保障质量和安全;品质是产业链中游的核心,突出产品质量;品牌是产业链下游的核心,强调打造有地域特色、有影响力的品牌;标准化生产则贯穿于产业链全过程,生产标准化是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标准,是在品种、品质、品牌等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标准。产业链上中下游同时发力,有利于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实现优质、绿色和特色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能够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满足消费者对于产品精神层面的更高要求。
二、农垦是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的重要力量
农垦是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代表,是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十三五”期间,农垦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垦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成效。
(一)以中国农垦种业联盟为纽带,推动种业基地建设
中国农垦种业联盟自成立以来,大力推动农垦种业企业利用垦区土地资源加强种业基地建设,持续推进全国农垦良种展示示范基地电子展示平台建设;不断深化联盟各企业交流合作,组织开展了全国农垦良种展示示范基地建设交流活动,推动上海、黑龙江、湖北、重庆、宁夏、甘肃等6个垦区组建“中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农垦拥有制种基地近 200 万亩,约占全国种子基地的 13%;制种量约为88.5万吨,约为全国种子企业制种量的14.5%;种质资源保存量达 11 余万份,300余份作物品系参加国家、省联合体区域试验;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有5家。农垦种业已经为打好种业翻身仗起好了头、迈开了步。
(二)打造“中国农垦”品牌舰队,推进农垦品牌建设
以完善品牌管理体系、扩大品牌影响力为主线,推动中国农垦品牌建设向纵深发展。在农交会、茶博会、糖酒会等知名展会上,组织“中国农垦展团”集体亮相,组织策划中国农垦品牌发布推介活动、中国农民丰收节农垦系列活动等,多方位、多渠道持续宣传推广“中国农垦”公共品牌。2019年起,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开展了中国农垦品牌目录管理工作,两年来,已有粮油、果蔬、食品饮料等十几个品类的309个品牌进入中国农垦品牌目录。2021年,又开展了《中国农垦品牌目录》动态管理工作,对16个垦区的84个品牌开展严格的目录动态管理,使农垦企业品牌意识更强、标准更高、过程管理更规范。
(三)新技术示范推广不断深入,推进垦区标准化建设
农垦内部组织实施农业绿色优质高效技术模式提升行动,在全国建立20个示范点,集成推广了一批适合垦区生产实际的环境友好、品质优良、节本增效的种养新技术、种养循环新模式。同时,积极开展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转型升级,将原来单一追溯质量管理,向“生产环境优、产品质标高、品牌商誉广、追溯准快灵”的全面质量管理转变,着力推进稻米、乳品、菜籽油等农垦重点优势产业质量升级。通过组织发布《中国农垦乳业联盟产品标准 生鲜乳》《中国农垦乳业联盟标杆牧场通用要求 奶牛》《农垦稻谷储运技术规范》等团体标准,初步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农垦农业标准体系框架。
三、进一步发挥农垦在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二十二条规定,鼓励国有农(林、牧、渔)场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农垦的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水平较高,综合生产能力较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物资装备条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等均走在全国前列。因此,要利用发挥农垦在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方面的经验和优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产业优化升级。
(一)强化种业攻关,不断加强农垦种业创新力
利用中国农垦种业联盟平台优势,深入整合资源,借助多方优势,加强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间的合作,联合做好现代种业创新工程,推动品种研发逐步从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变。
(二)强化管理宣传,持续提升农垦品牌影响力
一是加强农垦品牌管理。创新开展《中国农垦品牌目录》动态管理,不断优化品质评价标准体系,采取定期考核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对进入和退出的产品严格把关,确保经品牌认证的产品品质优。同时,规范中国农垦品牌标识的授权使用和推广应用,率先在农垦内部建立品牌创建激励和保护机制,加快绿色有机高品质的农产品认证,为农产品参与市场公平竞争奠定基础。
二是做好农垦品牌宣传。精心策划农民丰收节、农交会等重大活动中的农垦品牌推介活动,注重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和舆论引导作用,让更多的消费者接受产品的品牌理念、了解品牌内在价值,培养品牌忠诚度。
(三)强化技术支撑,积极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
一是充分发挥农垦规模化、模式化、专业化生产优势,开启新模式新业态推广。以农垦技术推广和培训服务平台为抓手,重点围绕稻米、油料、奶牛、生猪等农垦优势主导产业和生产种植技术进行试验示范,通过举办农业技术推广培训班、组织农业技术交流会,线上线下推进先进技术普及与应用。
二是发挥农垦信息化服务平台和全面质量管理系统的优势,促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及时发布问题产品和追溯信息,通过不断扩大全面质量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认知度和公信力。在进行社会推广时,可以以农垦知名品牌为突破口开展试点,以点带面,不断培育市场,逐步实现区域农业生产全流程可追溯。
作者:季刚 殷甦雪
(作者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张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