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东农垦商业模式改革的探讨

时间:2016-10-14作者:廖旗平 孙晓艳 来源:《中国农垦》2016年第9期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变化,广东农垦经济也步入调整期,出现了增速下滑,部分企业经营不善甚至亏损等现象。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农垦在农业生产上实行了“大农场套家庭小农场”双层经营体制、在农业产业化上实行了公司化、集团化、股份化和国际化改革,形成了以产业龙头带动、家庭农场为基础的低成本农业产业,这是广东农垦农业产业优势的集中体现。在面临市场供过于求、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等压力下,广东农垦需要通过整合资源,创新商业模式,降低生产成本,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谋求新的发展。

一、广东农垦商业模式的变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农垦的商业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
    (一)农业粗放型经营阶段
    继20世纪80年代中期实行大农场套小农场的改革之后,90年代开始实行“两费自理”改革,这使家庭农场成为相对独立经营的市场主体,既调动了家庭农场自主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扭转了因家庭农场经营不善而导致国有农场亏损的现象。为促使家庭农场成为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还对土地等生产资料的承包租赁制度进行改革。橡胶、剑麻、水果等长期作物也转让或租赁给了职工家庭和专业大户,国有农场变成了以土地等资产经营为主的市场主体。90年代中期后,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初步培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基地”模式成立专业化公司,相继组建了东方剑麻集团、广前糖业、丰收糖业和华海糖业公司等专业化公司,打响了广垦剑麻、广垦糖业等市场品牌,形成了以“粗放型”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                        
    (二)农产品加工业集聚与农业产业园区集聚融合的阶段
    在20世纪90年代建立的双层农场经营基础上,广东农垦整合形成了丰收糖业、红峰橡胶、平岗水产、东方红剑麻等一系列具有浓郁热带特色的示范型农业产业园区集聚。标准化种植与专业化加工相融合,实现向垦区农业产业链一体化和现代化迈进。2005年后,广东农垦加快农产品加工专业化步伐,实行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国际化改革,相继组建了广垦橡胶集团、广垦糖业集团、广垦畜牧公司等产业集团(公司),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了科学管理,壮大了产业龙头,带动了农业生产和农垦职工收入增加。
    (三)新商业集聚和产业转型升级双裂变的阶段
    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国内市场产能过剩突出,同时劳动力成本、资源和能源成本等生产成本逐渐高企,农垦农业产业面临内外双重压力,产业转型升级形势紧迫。农业产业面临新技术新市场环境变化,新的商业集聚出现了一些苗头,新产品新市场新技术新投资者在农业领域逐渐增加,作为农业产业的国家队,农垦集团正在探索发挥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农业竞争新优势,形成新的商业模式。

二、广东农垦现有商业模式问题和创新定位

    (一)广东农垦现有商业模式问题分析
    随着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日益多样化,广东农垦农业产业链不再局限于农业生产和初加工环节,而是要着力构建贯通上下游多个环节的全产业链系统。目前整个广东农垦农业产业系统的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
    1.农业生产能力剩余与土地要素资源紧张的矛盾。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垦农业生产能力在逐步提高。垦区农业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2015年平均每公顷耕地占用农业机械总动力8.68千瓦,比1995年提高95%。2015年平均每公顷农作物化肥施用量8944公斤,比1995年提高393%。而垦区土地、人员等核心资源总量上维持稳定,但人均占有土地有所下降。2015年垦区人均占有土地总面积0.61公顷,比1995年下降了0.03公顷。农业生产能力提高了,耕地没有明显增加,农业劳动力富余必然出现,拉低农业生产效益。
    2.农产品供应充足与市场需求结构型错位的矛盾。广东农垦农产品供应近年来增长迅速。垦区肉类总产2015年11.44万吨,比2000年增长2.01倍;水产总产2015年3.63万吨,比2000年增长1.35倍;水果总产2015年66.13万吨,比2000年增长3.61倍;干胶总产2015年17.1万吨,比2000年增长7.55倍;食糖总产2015年44.29万吨,比2000年增长1.41倍。垦区迅速增长的农产品满足了市场需求,但是随着农产品供应增长和市场饱和,农产品价格近年来却不升反降。2015年垦区主要农产品橡胶价格比2011年最高价降幅达80%,食糖价格也比2011年最高价降幅达40%,导致垦区主要农产品增产不增收更不增效。调整垦区产业结构,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化解垦区农产品供应充足与市场需求结构型错位的矛盾,是当前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3.农产品市场化与要素资源非市场化的矛盾。目前垦区绝大部分农产品处于市场化竞争状态,为适应农产品市场化的要求,垦区建立了市场化经营管理机制,采用了农业产业一体化管控方式。但是在市场化运作中出现了主要要素资源难以按照市场化配置的矛盾。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垦区存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现象;在项目管理上,垦区存在行政手段配置过度现象,效益好的企业不一定能拿到好的项目;在应对市场变化管控上,垦区应对市场风险机制不健全,企业未能形成良好的市场化运营能力。
    (二)重构广东农垦商业模式的总体设计
    广东农垦农业产业的上述问题可归结为广东农垦的比较低效益和低效率,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将广东农垦作为整体系统进行优化重组。对广东农垦产业链的优化即是对商业模式进行设计。广东农垦商业模式体系主要包括集团公司战略定位、关键资源能力、业务系统、盈利模式等。
    1.农垦集团公司战略定位创新。随着农业、信息等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对战略安全要求,“生产更多、效率更高、服务更好、控制影响力更强”,成为国家、社会、市场对广东农垦的更高要求。广东农垦将更加注重自己在国家和市场中的角色,突破地域和产业限制,通过整合科技、管理和服务等上中下游资源,输出高质量的产品和标准化服务,满足产业链条上目标客户的需求和国家整体战略要求。广东农垦未来将建设成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和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保障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走出去”发展的排头兵。
    2.关键资源能力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关键在于重要资源和能力的发挥。就国有农业企业而言,关键资源主要表现为:(1)国家战略物资及土地资源:国家战略物资和土地是广东农垦从事农业生产、加工和服务的基本要素,新时期应当整合土地和战略资源,提高土地和战略资源的融资和商业价值优势。(2)资源整合能力:打造现代化农业集团,集团和各级企业必须更好地统筹内部生产要素和协调外部资源,建立各类信息、科技、资金和交易平台。(3)投融资和风险管控能力:统筹各类企业投融资功能,建立风险管控平台,做好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4)信息化和机械化资源:加快推进信息化和机械化建设,提高农业企业现代化水平,降低产业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5)标准化水平:广东农垦产品和业务管理的标准化,有助于农垦企业走出去,推广到国内外其他产区,树立品牌形象,减少管理成本。
    3.业务系统创新。广东农垦的业务系统是一个高度集成并与其他各利益方交织的网络,如在天然橡胶生产上不仅有橡胶产品生产等基本功能,还可以衍生出市场交易、仓储、金融、旅游观光、教育等功能。广东农垦集团在业务系统构建上,既要根据自身定位和关键资源能力,对产业链各节点上的功能进行取舍,强化有利于系统高效运行且增值效应明显的功能;又要统筹产业链上各运营主体的利益。比如企业可在结合天然橡胶产销集中地的优势选择开展期货金融业务,将自身作为软实力平台,为期货公司提供信息,共享产业发展的价值。再者同在热带区域的垦区,可以借助资本合作带动业务合作,利用各自区位优势进行错位发展,避免恶性竞争。
    4.盈利模式创新。传统农垦企业的盈利主要来源于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贸易,而随着农业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完全依靠农产品生产、加工业和贸易增长的盈利模式风险较大,这种状况迫使传统农垦企业必须向农业服务商转型。在巩固原有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挖掘新的产业链和服务链。因此,广东农垦盈利模式需由过去的农业生产、加工和贸易向提供全面的农业产业链服务转型,由过去的卖初级产品、服务收入向拓展增值服务收入转型。

三、广东农垦商业模式创新对策

    创新广东农垦商业模式需要从体制机制长远改革出发,从降低成本、增加盈利、提高竞争力着眼,从市场、资本、科技等核心要素谋划,立足当前实际,放眼未来目标,扎实推进市场整合、资本运营、科技体制创新。
    (一)体制机制创新
    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着眼长远和国家战略,把农垦建成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的示范带动力量。继续深化农场企业化、垦区集团化、股权多元化改革。
    1.着力农场企业化改革。按照产业化导向,重新整合国有农场,扩大农场经营规模,保留国有农场建制,行使国有资本和社会管理职能,完成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对农场及农业分公司实施分类划转整合重组,设立若干农场经营公司。对国有农场和农场经营公司实行分离管理模式。
    2.深化垦区集团化改革。明确农垦集团公司与农垦总局职能分工和人员分离,农垦总局行使垦区国有资本和社会管理职能,农垦集团公司进行农垦资产经营管理。农垦集团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聘任集团公司高层管理者;完善公司章程和“三会一层”议事规则,充分发挥董事会决策作用,监事会监督作用,经理层经营管理作用,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各地市农垦管理局和集团分公司进行相应职能分工和人员分离改革。
    3.探索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集团公司、产业集团和农场经营公司按照市场化需求,探索混合股权化改革。农垦集团公司进行产权划分和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基础上,探索引入战略投资者改革;各产业集团加快探索引入战略投资者和社会资本以及管理者持股等股权改革,激活产业集团活力;农场经营公司主要探索引入社会资本、管理者持股以及职工持股等股权改革,为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率,抵御市场风险提供长期产权保障。
    (二)市场整合创新
    整合市场就是对企业集团各类分散的原材料采购市场和产品销售市场进行归集,采用统一平台实行高效化低成本运作。
    1.整合采购市场。建立统分结合的采购平台体系;完善现有物资采购管理体制,实行统一平台管理,划分政府采购和市场采购子平台,按照物资特点和权属性质设定采购管理权限;整合资源优化渠道,寻找更加合理的上游供货商渠道,对供应商集中管理;扩大招标采购深度,推进网上竞价采购,完善电子采购竞价平台,实现产业集团采购系统信息共享,提高采购质量。 
    2.整合销售市场。按照打造农垦国际大粮商目标,整合垦区农产品重要流通环节,建立包括农产品营销、大宗农产品批发物流园两大平台。通过垦区之间联盟,打造以营销平台为龙头,以基地建设为核心,以物流为保障,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通过垦地联合,整合垦区物流资源,打造广东农垦国际农产品物流平台,形成以服务“三农”、高效流通、创新价值、保障安全为使命,致力于建设现代化的国际农产品物流园市场体系,为农产品供需各方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安全增值的大规模交易平台。创新大宗热作农产品销售方式。由于农产品企业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必然影响其企业效益的稳定性,未来农产品销售价格控制能力将决定企业的生存。垦区大宗农产品的销售,应尽快与农产品期货市场对接,有效利用期货工具“组合拳”促进农产品现货经营规模和质量提升,规避农产品现货的市场风险。
    (三)资本要素整合创新
    广东农垦要创新商业模式,还需整合垦区资本资源,以资本和上市为纽带和突破口,打造现代农业资本运营平台,充分利用并购、重组、上市等外部成长方式,实现发展战略、管控模式、人才培养、薪酬体系等方面的重大转变,在区域范围、农垦系统、农业产业上寻求更大突破。
    完善企业直接外部融资平台。拓展与外部金融机构包括信托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银行间交易商协会等的合作,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上为垦区天然橡胶、蔗糖等优势产业完善外部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结构,完善现代农业产权基金等组织。 
    建立集团内部企业融资平台。建立集团财务公司,完善集团内部资金管理平台和外部融资渠道。在依法合规和风险可控前提下,可研究探讨让集团财务公司承担间接融资的总服务商,代表集团与商业银行沟通合作,筹集外部间接融资,最终整合集团信用,促进价值的进一步提升。
    建立农业中小微经营体融资平台。组建小额贷款公司,打造广东农垦现代农业中小微经营体的金融平台,坚持微利的原则扶持与垦区主导产业相关的中小微经营体和职工自营经济的发展。依托集团财务公司,筹集垦区内中小微经营体短期资金,助力垦区中小微经营体的发展。
    (四)科技资源整合创新
    要有效整合垦区内外科技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创新为主体,努力吸引科研院校人才、技术、资源向农垦企业流动。明确垦区科技体系职能分工,探索以集团研发中心为技术中心、各产业集团的产品研发中心为技术转化基地的科技资源运作模式。探索依托国内热带科研院所,组建农垦农业战略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共同构建“热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热带种业发展新平台”,推动我国热作产业向世界先进水平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农垦总局)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