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办垦 走联营发展之路

时间:2014-11-13作者:王桂欣 来源:《中国农垦》2014年第5期

    陕西农垦是新中国农垦事业的发祥地,规模虽小,但政治地位特殊,多年来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过去一年来,新一届领导班子紧扣垦情,审时度势,深思熟虑,确立开放办垦新理念,从战略上高点定位,战术上抢抓机遇,合作上包容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实现了在新起点上重新出发的良好开局和稳健起步。

一、开放办垦、联合联营联盟发展是科学选择

    过去围绕体制机制改革、产业创新探索和经济结构调整,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也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和付出。2014年全国农垦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实施联合联营联盟战略,切实发挥农垦新时期“保全局、稳一方”,实现区域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作用。在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我们提出开放办垦,实施“联合、联营、联盟”发展战略,是科学、有效的。
    1.垦情的选择。陕西农垦土地面积小,经济总量小,处在西部内陆位置,资源单一;缺乏资金、技术、人才;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主导产业尚未形成,经济基础薄弱,职工收入低;历史沉积的矛盾和问题多,在全国农垦和省属国有企业中经济排名在后。面对这种客观现实,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传统思维和模式肯定不行。一要改变常规思维和唯我发展的旧观念,树立借力借势、拐弯超车的新理念;二是我省农垦发展已经落伍,不发展是倒退,发展慢也是倒退,要有“坐不住、等不来、慢不得”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三要有超常规的举措,选择与管理、技术、人才成熟的企业合作,携手巨人,借梯登高;四要有包容的胸怀,通过和优秀成熟的品牌企业合作,盘活资源,汇集要素,蓄积潜能,为农垦发展创造空间和舞台。
    2.属性的必然。一是陕西农垦集社会性、区域性、企业性于一体,其中企业属性决定了经济效益这个中心;二是农垦企业要承担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示范带动作用增强三个使命,国有企业要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是保生存求发展的需要,在保证农垦基本生存的前提下加快发展。
    3.功能的要求。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充满竞争的时代,兄弟垦区竞相发展,涌现了一批农垦事业发展的旗帜和标兵,陕西农垦要想站稳脚跟,有立足之地,就必须有为有位。一要积极融入全国农垦事业统筹发展的大盘子,发挥自身功能作用,不辜负中国农垦事业发祥地的政治使命;二要主动承担兄弟垦区向西开放的平台,成为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伙伴、实施西部战略的桥头堡、拓展垦垦合作空间领域的纽带;三要全力弘扬农垦精神和文化,把南泥湾品牌做大做强,让南泥湾品牌走向世界。

二、合作共赢的序幕已经拉开

    实施农垦联合联营联盟战略,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战略需要,也是实现陕西农垦发挥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举措。我们把实现与政企主体的合作共赢作为开放办垦、联合联营联盟发展的根本目的,突出主业,凸显特色,以资产为纽带,以产业为联结,搭建舞台,构建利益联结,共同把蛋糕做大。
    1.与兄弟垦区合作,抱团发展。全国农垦一家人,兄弟农垦是最坚强最信任的战略合作伙伴。一年来,我们主动走出去,叩门招商,取得实质突破。一是以土地作价入股,与重庆农垦合作共建3万头奶牛养殖产业体系,共同打造西部奶源基地。先期建设1万头奶牛场项目已经启动,计划总投资4.5亿元。项目实现了土地资源和资本、技术、管理优势的互补,展现了兄弟垦区的深厚感情和共同追求。二是在整合陕西农垦种业资源基础上,与江苏农垦大华种业合资成立陕西农垦大华种业集团,意向投资1亿元。借力江苏农垦种业品牌、管理和技术优势,实现大华种业拓展西部市场,为种业强强联合开辟路子。三是与其他垦区在肉牛、肉羊等项目上也已形成合作意向。总之,通过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打造新兴产业联合体,真正融入全国农垦奶牛生产基地联盟,融入种业科技创新联合体,融入农垦农作物品种工程创新中心。
    2.与民企合作,形成联盟。立足于优化产业布局,弥补畜牧业短腿,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一是与河北华裕集团合作孵化6000万只鸡苗、建设36万套种鸡生产线、蛋鸡养殖和加工项目。二是与飞鹤乳业合作建设20万头奶山羊养殖场和羊乳品加工厂项目。三是与金紫阳集团合作建设10万只肉羊项目,去年已经进行了小规模肉羊育肥实践。这些项目落地,必将提高垦区畜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3.与省内垦区合作,拓展空间。结合实际,省农垦集团和四个地市垦区保持着互动发展,为地市农垦争取扶持项目,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一年来,集团从战略规划出发,树立全省农垦一盘棋的思想,构建资源共享、政策共享、信息共享、文化共享机制,加强经济、产业联合,组建“联合舰队”,携手共赢,共谋发展。已与西安垦区合作在华阴农场建成1万头奶牛场,和榆林垦区共同设立矿业公司,尝试进军能源产业。
    4.与政府部门合作,示范引领。一是省农业厅对农垦现代农业园区重点支持,厅党组专题会议决定把农垦作为“市级农业局”同等地位给予政策扶持。二是与省果业局签署了共同推进现代果业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将农垦纳入全省现代果业建设总体规划。三是与省农机局达成共同提升农垦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合作意向,全面提升农垦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四是与华阴市政府共同打造国家级华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园区建设已进入规划阶段。园区居家养老休闲项目正在争取政府立项。五是与渭南市政府签署垦地共建协议,通过县域经济合作,推动农垦小城镇建设。
    5.与科研机构合作,积蓄后劲。一是与陕西杂交油菜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农业产学研联盟。二是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筹建葡萄庄园和酒庄。通过科研合作,整合外部资源,借智借脑,搭建科技研发平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以开放理念优化战略布局

    开放办垦、联合联营联盟发展成为陕西农垦发展的主导战略,既统筹当前,也着眼长远。一是政策导向。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改革开放作出了一系列论断和指导性安排,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二是战略定位。以世界的眼光、未来的视角,高点定位,高调起步,把握战略的科学性,前瞻性。三是机遇意识。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研究政策,关注信息,把握发展。四是包容思想。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借力借势,扬长避短。去年下半年采取全国公开招标的形式,聘请艾奕康环境规划(上海)公司为我们编制发展战略规划、产业策划和华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空间规划,梳理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绘制符合实际的发展蓝图,用科学规划引领未来发展。
    (一)战略规划
    一是目标愿景。以“建设现代农业”为主线,以“让农垦人体面有尊严的生活”为愿景,以“现代农垦、美丽农场、幸福农工”为蓝图。
    二是四个一流。打造全省一流的多元化现代农业产业集团,打造西部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打造全省一流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龙头企业,打造全省一流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样板。  
三是三个作用。实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示范引领我省现代农业建设,辐射带动区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增加粮食种子和特色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四是三项指标。到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30亿元,利润总额上亿元,职工年收入超过6万元。
    (二)结构布局:一体两翼
    一体,就是建设华阴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产业开发园区。把园区建设成为集生产、加工、流通、旅游观光、高新技术推广、新能源和商业服务等产业于一体,集产业化、集群化、城镇化特征于一体,集产业经营、示范展示、辐射带动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使其成为引领陕西农垦经济腾飞、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两翼,就是打造全省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龙头企业和大力发展规模化生态养殖业。种业集团力争三年后基地超过10万亩、营业收入迈过1亿元、利润达到1000万元以上;同时启动中小板上市辅导工作。规模生态养殖业以种养产业为支撑,推广种养协调配置、能量多级利用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建设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
    (三)产业重点
    一是做强现代种业。以育种研发为核心,坚持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相结合,培育小麦、杂交西瓜、棉花、油菜、适宜西南地区的杂交玉米、豆制品加工专用大豆、反季节蔬菜种苗、果树苗木等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站上制高点,形成核心优势。
    二是做优畜牧产业。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饲草生产和组织化、标准化的优势,加强与畜禽行业龙头企业合作,争取国家政策支持,重点发展奶牛、奶山羊、肉羊、蛋鸡等养殖及配套项目,争取一年上项目、两年见规模、三年创效益,把畜牧业打造成陕西农垦现代农业体系中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
    三是做亮绿色果蔬。陕西农垦大樱桃、早熟苹果、西洋梨、冬枣等果蔬园艺作物有3万亩,其中大樱桃、冬枣、早熟苹果等获得国家和省绿色食品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下一步要扩大千亩大棚、工厂化育苗智能温室、有机肥厂建设,使之成为有品牌、可追溯的果蔬产品基地。
    四是做响生态旅游。按照旅游度假区模式将农场建成集旅游、农业生态观光、采摘、休闲、购物、娱乐、食宿、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农业综合体,成为大华山旅游圈的主打景点。集团控股的英考官池鸵鸟中心作为国家农垦现代农业园区、世界鸵鸟协会教育培训基地,已具备生态旅游基础,潜力很大。冯原牧场的山林、朝邑农场驰名的丰图义仓、相连黄河的生态湿地、沙苑农场的杂果基地等,是加大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资源。

四、扎实做好2014年重点工作

    2014年陕西农垦安排了“五个年”的工作部署,即:战略规划实施年、合作项目落实年、产业结构优化年、改革管理创新年和专项任务突破年。同时,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1.战略规划落地。2013年已编制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园区空间规划,今年重点是加强对规划的宣贯,使干部职工知晓领会发展愿景、目标方向和重点举措,确立战略规划的权威。同时整合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促进规划落地。
    2.重点项目推动。加快推进奶牛、肉羊、奶山羊、羊奶粉加工、温泉度假水上乐园、居家养老休闲综合体开发、现代化蛋鸡养殖、种业公司等合作项目的落实和建设,处理对接好土地供应、环保评审、政策扶持等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启动,促进项目横向延伸,纵向拓展,争取早投产早见效。
    3.有效举措支撑。一是在突破资金瓶颈、创新融资渠道上下功夫,打通融资渠道,建设融资平台,筹集投入资本。 二是在土地流转、盘活资源上做文章,抢抓机遇,争取政策,将土地变成项目、变成资金。三是在循环经济、产业升级上求突破,利用农场黄、渭、洛三河交汇的地理优势和生态环境,发展循环产业,打响国有农场品牌。
    4.精神文化保障。农垦的“垦”字即有探索创新的原意,弘扬南泥湾精神,把“南泥湾”这一金字招牌、金色饭碗,南泥湾精神这个压舱之宝和农垦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传承发扬好。
今后一个时期开放合作的重点:一是加快华西现代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招引战略伙伴投资兴业。二是依托大华山,黄、渭、河和陕西独特的旅游资源,推进温泉度假、养老居家休闲地产开发。三是立足陕西,向西开放,发展丝路经济,围绕黄河金三角、关天一体化和渭南大厨房、大粮仓、省级畜牧核心示范区等规划拓展项目,打造特色,创造效益,真正使陕西农垦成为全国农垦系统有影响、有特色、有历史、有作为的一分子,为新时期中国农垦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系陕西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
责任编辑:成德波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