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老大”的传奇人生

时间:2015-04-14作者:周常乐 来源:《中国农垦》2014年第11期

    他曾经立有壮志雄心,以破釜沉舟的勇气,投入巨额资金承包了8000亩荒地,最后却亏得血本无归;他曾经在博乐市率先启动电动车销售市场,月营业额达到10万余元,却在一次骗局中赔光了全部的家当。作为家中的长子,他被人冠以“焦老大”的称呼。从农工到民营企业家,从小老板到攻读MBA学位,几起几落的人生经历在他的身上渲染了一层神秘的传奇色彩。
    土里刨金?初涉创业步履维艰
    1965年,焦仲衡出生在江苏如皋的一个普通农家。1984年,19岁的他在高中毕业后进入上海一家无线电厂工作。两年后,他毅然辞去工作,孤身一人来到新疆博乐市一个名叫星火公社的小镇,租下一间房子开起了修理铺。
    1991年,一个机遇让焦仲衡迈出了自己创业史上的关键一步。其时,当地有500亩荒地发包开发,可是却没有人敢于承包。焦仲衡听说后,找到当地政府,提出了开发意向。在得到授权后,他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又通过朋友担保向银行贷款20万元,用于打井、架线、开地、购买农资。
    种了6年棉花后,焦仲衡的500亩地熟了、肥了。就在别人以为焦仲衡从此可以守着500亩地坐等收获、大干一番时,他却再次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以60万元的价格转手了土地,去做一个风险更大的投资。
1997年,焦仲衡贷款160万元与另一合伙人凑了400万元到农八师石河子的一个团场承包了8000亩荒地。8000亩地相当于兵团一个中型农业连队的面积。
    骨子里就有冒险精神的焦仲衡对于他的这一大手笔信心满满,加上6年来积累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让他对于自己的能力毫不质疑。然而,由于土地板结、盐碱大,400元资金在区区两年的时间里就化为乌有,而地还是杂草遍野,白碱斑驳。
    1999年,再也无力后续资金的焦仲衡在欠下8万元的债务后,黯然收场,再次回到了原来的起点。
    在那段灰色的日子,焦仲衡白天摆地摊做小生意,晚上给别人开出租车,同时也在寻觅着东山再起的机会。
    2002年,焦仲衡当起了劳务输出经纪人,从伊犁等周边联系向博乐地区输送劳动力,从中赚取中介费。当年9月,他带领100多人到农五师八十四团九连拣棉花时认识了该连连长。在一次攀谈中,得知连队有一块300亩地由于无水、无资金,没人敢承包,这引起了焦仲衡的兴趣。
    连长开玩笑,问他敢不敢把这块地承包下来。这句话激起了焦仲衡的倔性子,他当即答应下来。随后贷款20万元,又向亲戚朋友借了20万元,开始了第三次创业。同年,他成为了兵团的一名正式职工。
身陷骗局?再次跌入人生低谷
    在焦仲衡面临绝望和困境的时候,远在老家的弟弟给他凑了10万元,并给他说了一句富有哲理的话:人,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有一个摊子。
    2003年,在投入40万元后,焦仲衡终于又有了一个摊子。这一年,他种植的300亩甜菜大获丰收,获得纯利20万元,迎来了他人生第三次创业的一个春天。
    2004年,经过缜密地思考,焦仲衡看中了电动车市场的商机。在详细调查了市场需求前景后,他果断出手,在博乐市一条商业街租赁了门面开了“焦老大电动车商行”。
    那是焦仲衡最为辉煌的一段时光。商行门庭若市,营业收入不断攀升,成为了博乐市商业街上的一个传奇,“焦老大”的绰号由此声名远扬。
    然而,就在“焦老大”在商业道路上大展拳脚之时,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再次让他濒临破产。
    当年9月,他筹集70万元到内地订购电动车。在与一家看上去很有实力的公司接洽后签订了合同,并预付了57万元定金。看到220辆电动车装上货车后,焦仲衡才放心地坐飞机回来准备接货。
    然而货车并没有按预定时间到达,起初焦仲衡有点着急,给商家打电话询问。对方告诉他,货车在行驶的途中出了一点故障,让他耐心等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焦仲衡的质疑越来越强烈,但也毫无办法。
    直到50多天后,货车终于到了。然而,令他大吃一惊的是,原本是价值70万元的电动车变成了一堆零散的配件,而且运货车和司机都被调换了,这时焦仲衡才彻底明白中了圈套。
    为了挽回损失,焦仲衡多次给对方厂家打电话询问,却发现厂家早已人去楼空。他赶紧报警,然而,由于没有运货司机参与事件的任何证据,并声称不结算7万元的运费,就把货物再运回去,警察也无能为力。焦仲衡只好接下了那堆零配件。为了降低损失,他只能自己组装,东拼西凑后,只勉强组装了20多辆电动车。剩下的配件因为品牌不同,规格不一,只能当废品处理掉。迫不得已,他在低价处理了全部电动车后,忍痛关闭了商行。
    这次深刻的教训,使他从昔日的沾沾自喜中惊醒过来,对自己有了重新的认识和定位。他决定回到团场,踏踏实实地先把地种好,等有了足够的积蓄和能力,再谋新路。
    扭转逆境  书写人生精彩篇章 
    从2005年到2009年,焦仲衡在承包了八十四团九连的300亩地的同时,又大胆承包了无人问津的弃荒地,种植南瓜、小麦、棉花和香料等农作物700余亩,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然后又投入132万元在乌苏承包了1700亩地,拿下了30年的土地经营权,并通过转包赚取租赁金。随着土地面积的不断增大,收入也在稳步增长。到2010年,他的年收入达到100万元。
    然而,再次有了百万身价的“焦老大”没有表现出自大,他越来越发觉自身知识的贫乏和视界的狭窄,随即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就是人们常说的MBA。消息不胫而走,大家都感到异常惊讶:一个只有高中学历、和他们一样在土地刨食的人怎么会去读什么MBA!
而焦仲衡却坚定地迈出了这一步,一次性交付了4年4.8万元的学费。此后,他每个月都开车来回奔波1000多公里去上两天的课程。在那里,他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家,通过学习市场分析、经营理念、沟通技巧、财务管理等等知识,使他获益匪浅,自身能力和职业素养有了质的飞跃。
    学习不忘创业。2010年初,焦仲衡出资150万元与他人合资成立了“博州中天宏大粮油商贸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他又投资380万元建起了“中恒粮油商贸有限公司”,当年投产,当年见效,获利40万元。
    目前,他正着手筹资700万元,建立棉花短绒加工厂。虽然是一个加工类小企业,但焦仲衡却把在MBA学到的知识派上了用场。他亲自制定了企业文化,确定了经营理念,因岗设人,科学管理,迈出了建设正规企业的坚实步伐。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焦仲衡在自己致富的同时,没有忘记当初帮助过他的连队。当他看到连队里的贫困户没有资金承包土地或购买生产资料时,主动找到连队领导,要求对贫困户进行帮扶。给贫困户垫付生产资金,无偿借款给他们承包土地,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
    因为焦仲衡的出色表现,2011年,他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同年,他被推选为兵团八十四团工商联副主席。
从江南富庶之地到西北边陲,从获得帮助到帮助别人,从艰难打拼到事业的成功,曾经的“焦老大”如今已成为一名出色的民营企业家,他的创业精神早已融化在了兵团这块土地上。今天的焦仲衡,仍在追逐着他的梦想,继续书写着他的传奇人生。

(作者单位:新疆兵团第五师八十四团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成德波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