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形势 打造新优势

时间:2015-11-10作者:李春江 来源:《中国农垦》2015年第5期

    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江苏农垦牢牢把握改革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农垦战略定力,积极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持续转变发展方式,有序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实现了集团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后劲日益增强、民生福祉稳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2014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08.4亿元,同比增长13.2%;实现利润总额27.67亿元,同比增长30.92%;粮食总产21.82亿斤,同比增长14.16%;年末总资产235.61亿元,同比增长21.53%,四个主要指标全面迈上“2字头”的新台阶。实现归属集团母公司净利润11.69亿元,同比增长39.24%,迈上10亿元的新台阶;职工人均年收入和场域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科学研判,审视江苏农垦发展新形势

    站在新的台阶,审视外部发展形势,江苏农垦清醒地认识到垦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形势。一是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和优化升级,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个显著特征。江苏农垦作为以现代农业为核心产业、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企业集团,各产业板块都将面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和重大挑战。二是现代农业建设和农垦改革发展步入新阶段。不论是国家推进“三农”工作,还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都高度重视发挥农垦的国家队作用和战略力量。今年中央和江苏省农村工作会议已经对推进农垦改革发展作出部署,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推进农垦改革。新形势下,农垦功能定位进一步清晰、改革方向进一步明确,农垦系统改革将实质性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春天即将来临。三是区域协同发展步入黄金期。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江苏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形成区域多级良性发展格局,为技术、资本和优势产业走出去提供了良好机遇和广阔空间,将进一步为江苏农垦对外开放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机遇。四是城乡发展一体化步入加速期。新型城镇化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重点在于全面提升城镇建设质量。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加速推进,将给江苏农垦的产业结构调整、就业方式、社会保障水平、人居环境改善等带来一系列重大转变。

二、聚焦发展,明确江苏农垦发展新思路

    适应新形势,必须找准方向、聚焦目标,明确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一是深化改革创新,优化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改革创新是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不竭动力。增强改革推动力。坚持企业化、集团化、股份化改革方向,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加快构建股权结构优化、充满发展活力的企业法人和经营主体,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活力、掌控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发挥创新驱动力。围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推进科技、管理、市场、品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围绕产业链增值部署创新,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建立与江苏农垦发展战略相吻合、能够参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具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潜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是拓展平台经济,优化经济资源配置方式。平台经济的发展是推动产业创新、产业转型、引领新兴经济增长的加速器。探索成为省属农业资本投资运营平台。遵循“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提升重要领域产业积聚度”的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持续壮大农业产业优势,积极探索成为省属国有农业资本投资运营平台。推进现有产业平台优化升级。巩固和壮大已有的资本证券化平台、投资平台、金融平台,加快成立财务公司和构建科研平台,重点打造科技、融资、土地资源平台,更好地发挥平台集聚功能。培育基于互联网的产业发展新平台。强化互联网思维,积极培育和建立市场化、开放型、智能化的互联网平台,更好地担当资源整合、市场开拓、创新发展的功能。
    三是扩大开放融合,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开放发展、融合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持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资源价值。深入推进垦区资源整合,加大企业调整重组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加强资本运营能力,促进企业上市融资,不断提高资本证券化水平。持续提高自身能力,提升资源掌控力。抢抓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和经济结构重大调整的机遇,挖掘新增长因素、新增长领域、新增长点,推动更高水平、更广泛领域的合作,培育江苏农垦新的增长点。立足省内、面向全国、放眼国际,持续深化省内合作,加快省外拓展,参与国际竞争,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企业集团。
    四是注重城镇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江苏农垦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和必经途径。统筹推进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把民生改善与增强经济动力、社会活力有机结合,实现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比翼齐飞”。在提升全面小康建设质量和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促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协调发展。立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结合农场转型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不断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现代农业发展质量效益提供重要支撑。以农业现代化推动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优化,为农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

三、创新举措,增强江苏农垦发展新优势

    2015年是“两个五年规划”的衔接之年,是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企的开局之年。江苏农垦将以科学务实精神,深入研究事关垦区发展全局的重大政策、重要趋势、重大课题、重大项目,高质量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并以更开放的思维和更有效的举措,推动江苏农垦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以“带好头、领好向”为目标,持续提高现代农业建设水平。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带好头、领好向”目标激励垦区,推动江苏农垦现代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力争在江苏新一轮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好带头领向作用。加快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强农业技术创新、研发与推广运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推进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提升种子育繁推一体化水平。向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延伸渗透,加快农业产业链条延长增粗,努力培育高集约度、高附加值、高外向性的“三高”农业。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发公司上市,提升农业核心企业竞争力。积极培育养殖、苗木等非粮食种植业领域的优势企业,打造新的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加快提高农业物质装备与技术水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改造提升农业,加快建设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工队伍。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支持资源能源综合循环利用,鼓励种养结合、生态养殖的循环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率,推进农业集约增长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二)以积聚创新要素为引领,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要充分积聚创新要素、创新资源,发挥科技驱动、项目带动、品牌引领的关键作用。加强科研能力建设。注重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支持苏垦农科院建设投入,积极探索研究科技人才与项目成果转化收益共享机制,着力构建促进产业升级、人才孵化、成果转化的创新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通过共建研发机构、组建产学研联合体、技术入股等多元化方式拓展科研合作。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科研项目与市场接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运用,大力提升科技增值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发挥重大项目载体作用。按照集团中长期发展目标,围绕主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布局重大项目投资方向和重点。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关注新常态下的投资机会。大力提升品牌经营与管理水平。加强“苏垦”主品牌建设以及重点品牌推广,广泛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创新营销模式,推动产品价格营销向品牌价值营销转变。
    (三)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积极发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发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强做粗支柱产业。深入挖掘集团支柱产业的经济增长新潜能,制药企业要重研发重投入、合理规避市场及政策风险,苏垦农发公司积极打造为上市企业,房地产板块主动适应市场变化调整营销模式。进一步加快农场转型发展。集团公司加强规划指导和资金扶持,大力推进水产养殖、休闲观光、苗木业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农场坚持围绕资源、围绕业务、围绕合资合作,促进农场特色发展、融合发展。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培植二三产业增长点,繁荣场域经济。积极培育发展新产业。深入挖掘农产品批发、农资供应、农技服务等领域价值空间,培育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推动产品网上交易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构建电子商务体系。发挥农垦生态优势,整合政府公共资源,培育发展养老服务、健康养生、养老地产等新兴产业。坚持寻求机会进入高科技支撑、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有序推进垦区社会事业发展。改善民生、致富职工始终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鼓励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在富民强垦的同时改善垦区生态环境。加强污水、生活垃圾处理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切实保障居民饮用水源品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农场城镇建设要坚持规划引领、分步推进。坚持产业带动,围绕农业产业链发展二三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功能提升,推进农场经济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用好改革红利,抓住农场经营管理体制、农垦办社会职能等改革时机,推动农业经营体系、社区、医院等改革取得新进展新突破。统筹社会事业项目建设。积极寻求政策叠加效应下的着力点和结合点,与集团投入有机结合,推动民生项目广泛开展。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政策,努力提高职工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增强社区管理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机制,发挥好管委会、居委会作用,拓展一站式服务大厅功能,创新便民利民措施,丰富社区服务内容,不断满足居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需求。 
    (五)以运用法治方式为关键,提升垦区治理现代化水平。把集团总部建设、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建设作为推进依法治企的重要抓手,提高垦区治理水平。加强集团总部建设。加强母子公司管控体系建设,明确事权范围,规范行权程序,进一步强化集团管控。统筹推动部门职能、人员配置、考核机制改革,切实加快总部职能向战略管理、投资决策、资本营运、资产监管转变。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把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防控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严格“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规范决策行为,强化流程执行与审计检查。严格“三会一层”运行机制,确保有效发挥各治理机构的作用。深化内控制度体系建设。2014年集团公司建立起系统化、规范化、流程化、全覆盖的内控制度体系,下一步要提高内部控制体系执行力。注重加强执行监督和责任考核,建立动态调整与改进机制。推进内控制度体系与企业信息化建设融合对接,逐步推进线上运行。推进社区依法授权治理。争取场域社会事业职能由政府委托或授权管理,促进农场社区管理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维护农场社会和谐稳定。
    (六)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垦区党建工作。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贯穿于江苏农垦改革发展全过程,推动集团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为江苏农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坚持抓好思想政治建设,以党的先进理论加强武装,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忠实践行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企业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把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激励机制,切实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科学制定和执行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持续推进“三型”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定试点,以点带面。强化党建工作创新工程示范点建设,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打好整治“四风”持久战,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切实推进作风建设长效化、常态化。

(作者系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