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农垦茶的鲜味秘诀

时间:2020-03-25作者:秦建涛 来源:《中国农垦》2020年第3期

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农垦展区,贵州安顺农垦的展台前,一杯杯清亮鲜香的茶,吸引来往的观众停下脚步。

“喝安顺农垦茶就像在喝土鸡汤!”茶叶专家和茶叶爱好者在品尝过安顺农垦茶之后,往往发出这样的赞叹。土鸡汤之所以让人难忘就在一个“鲜”字,那么安顺农垦茶的鲜味秘诀究竟在哪里呢?

用好“环境”这一鲜味基因

安顺地处云贵高原的黔中腹地,气候温和,据考证,远在100万年前这里就已有茶树生长。这里茶树种质资源丰富,至今仍保留有数万株几百乃至上千年的古茶树。安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茶区海拔1300米左右,具有典型的山岳气候特征,“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地云”,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有利于茶叶的氨基酸等芳香类物质的合成,据相关检测,安顺茶的游离氨基酸总量达5.8%,茶水浸出物平均达42%以上。

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记载:“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所谓烂石,是指风化较完整,发育良好的土壤,也可以认为是未种植过作物的生土,其矿物质等养分齐全,结构良好,适宜茶树生长发育。安顺喀斯特地貌发育健全,周边区域现存龙宫、织金洞、黄果树瀑布群、古生物化石群,土壤富含腐殖质且矿物质种类丰富。加之历史上,安顺交通基础薄弱,开发较晚,保留了大量未曾耕种的森林山地,安顺的茶区大多在这样的土地上开发而来。

传承“历史”这一鲜味底蕴

安顺大规模人工种植茶树可以追溯到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调派其正在北方与北元作战的傅友德、沐英等将领挥军南下,与蓝玉率领30万大军征战西南地区,平定了元朝梁王的叛乱。战事结束后,沐英及数十万明朝官兵以军屯的形式驻扎下来,其中一大部分留在了贵州安顺,垦荒耕种,亦兵亦民,随军而来的家眷,带来了江南地区先进的种茶制茶技术,由此,开辟了安顺境内大量种植茶树的新篇章。

明清两代乃至民国时期,安顺都是茶马古道的重要枢纽,也是茶叶的重要集散地。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8年,芦坝茶场、大西桥茶场等农垦茶场陆续开辟建立,安顺的农垦茶,进入了历史发展的快车道,产品进入了国家统购统销渠道,从有到多,从多到强,成为国家出口茶的重要原料产地,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间接支援了国内的经济建设。

建国初期,因种茶历史悠久、茶区自然环境优良、交通位置优越等因素,安顺被国家选为茶叶重点发展区域。从1958年开始,中国茶科所相关专家陆续到这里指导建设了芦坝茶场、大西桥茶场、山京茶场、安顺茶叶果树场等国有农垦茶场,茶园选址科学,区位布局合理,建设标准高。一代又一代农垦茶人,坚守匠心,为国奉献,生产出来的安顺茶因为滋味浓爽,被作为“味精茶”拼配生产出口茶。一时间,安顺茶美名远扬,供不应求。

进入90年代后,安顺农垦茶风采不减。1994年成立了以3个安顺农垦茶场为核心生产基地的茶叶营销机构——安顺市茶叶开发中心,逐步塑造安顺瀑布茶的品牌,依托安顺茶的品质优势,逐渐占领国内市场,为江浙一带的茶商大量供应高品质的绿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由原地区农业局、茶叶站、茶叶中心、农垦茶场等单位选送的瀑布品牌系列茶,多次荣获“中茶杯”、“中绿杯”金奖。

坚守“质量”这一鲜味初心

近年来,农垦的“味精茶”“鸡汤茶”迎来了发展的大机遇,先后规划建设了“国家出口茶生产基地”“精制茶生产车间”“茶产业培训中心”等项目,组建了大水桥有机茶联盟、农垦茶业联盟等机构。

借助新的历史发展机遇,牢守初心,锐意改革,安顺农垦茶场严守质量底线,坚决贯彻“宁要草不要草甘膦”、“茶叶采摘加工、包装运输全程不落地”的号召,先后通过了欧盟400多项农残检验和美国雨林联盟SAN认证,产品远销非洲和欧美市场,也成为多家大型跨国茶企的产品供应商。“农垦安顺瀑布茶”品牌的知名度也在不断提升,先后获得了“贵州五大名茶”“贵州省著名商标”“贵州省名牌产品”等称号。2018年,安顺农垦茶荣获第十六届农交会农垦展团“十佳优质农产品”称号,2019年又获得第十七届农交会农垦展团“我最喜爱农垦产品品牌”称号。


用好“环境”这一鲜味基因,传承“历史”这一鲜味底蕴,坚守“质量”这一鲜味初心。600年古老的制茶历史、数十年农垦人匠心守护,诠释了一杯安顺农垦茶的鲜味秘诀。


(作者单位:贵州省安顺市农垦农工商公司)

责任编辑:王盼盼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