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农垦产品出口情况分析

时间:2015-02-11作者:许灿光 赵慧卿 石靓 来源:《中国农垦》2014年第10期

    近年来农垦产品出口业务持续发展,贸易规模迅速扩大。据统计,2013年农垦出口供货商品总金额838亿元,比上年增加81.96亿元,增长10.8%。其中工业品出口额700.47亿元,增加16亿元,增长2.4%。
农垦商品出口呈现两大特点:
    一是产品出口以工业加工品为主,商品结构显著优化。2013年,农垦出口商品品种200多个,工业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83.58%,出口商品结构以工业品为主。
    二是主要垦区外经贸经营发展迅猛。出口商品供货总额超过5亿元的前十垦区出口金额合计达818.06亿元,占全国农垦出口总额的97.6%,形成了集贸、工、农、科为一体,拥有多种产业的综合性外经贸企业群体,具备集中联合出口农产品的基础优势。

一、农垦出口情况分析

    (一)总体情况
    1.垦区工业品出口引领出口商品发展,农垦产品有效出口继续增加。2013年全国农垦商品出口总金额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工业品金额迅猛增加的势头放缓,比上年增长幅度仅为2.4%。各垦区建设了一批具有农垦特色的优质粮棉油、茶叶、花卉、蔬菜、水果等商品生产基地,并初步建成了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化工产品、焦炭、家具制品、特色农产品及可追溯农产品、医药保健品等规模出口基地。
    2.农垦出口集中在优势垦区,一些中小垦区出口发展迅猛。新疆兵团、广东、黑龙江、辽宁等垦区在外经贸发展方面依靠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近年对外经贸合作关系有了很大进展,国际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现在已与上百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贸易往来。按照出口商品总金额绝对数量排序,新疆兵团、广东、黑龙江、湖北、江西、辽宁6垦区出口商品总金额比上年增加幅度较大,占全国农垦出口商品总金额的93%以上。新疆兵团、广东、辽宁、福建、江西、湖北等垦区通过参加国内外各种大型农产品博览会、交易会和专业国际展会,加强品牌宣传,积极寻求国际经贸合作的机会,尤其是福建、江西、湖北等垦区出口发展迅猛,拓宽了农垦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出口商品总金额大幅增加。

    3.农垦出口从商品数量结构看,传统农产品(玉米、大米、蔬菜、水果等)出口占多数,土地密集型农产品是农垦出口的骨干产品,出口仍然是以初级产品为主。
    根据产品跟踪调查,近些年一些传统产品出口呈现下降态势,绿色食品的出口呈现增长势头。《中国农垦统计年鉴》近三年外贸出口供货商品量统计显示:在主要产品出口21类产品中,12个品类呈下降减少态势,8个品类出口略增。一方面说明,有可能农垦出口发展不在这个统计范围之内,需要调整或者细化产品出口统计目录;另一方面说明,农垦出口发展形势确实不容乐观,亟需国家扶持发展。
    (二)重点垦区出口发展情况
    1.新疆兵团
    据2013年农垦统计提要数据:2013年新疆兵团出口商品总金额为589.27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工业品出口51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
    主要出口企业有:新疆冠农果蔬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新疆新建番茄制品有限公司、新疆伊力特野生果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天业外贸有限公司、新疆东方红番茄制品有限公司、新疆中基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隆平高科红安种业有限公司、新疆胡杨河番茄制品、石河子开发区康代家具制造有限公司、伊犁联成针纺制品有限责任公司、长运生化、安佳、久康木业、芳婷等等。出口企业主要产品有果酱、番茄酱、浓缩番茄酱、浓缩果汁、瓜果蔬菜、棉纺织品、家具等。
    2.广东垦区
    据2013年农垦统计提要数据:2013年垦区出口商品总金额为57.59亿元人民币,比上年的53.43亿元增加4.16亿元,增长7.8%,其中工业品53.85亿元,比上年增长9.9%。
3.黑龙江垦区
    据2013年农垦统计提要数据:2013年垦区出口商品总金额为40.11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工业品出口14.72亿元,比上年降低4.2%。
    黑龙江垦区地处东北亚大通道,有38个农场位于中俄边境线上,立足于巩固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原有国际市场,着力开拓互补性强和开发潜力大的发达地区市场,外贸进出口得到新发展。如宝泉岭建设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已经和俄罗斯的鲜花销售市场进行了对接,届时生产基地种植的鲜花将全部出口到俄罗斯,鲜切花产业是北大荒的新产业,利用育秧大棚的闲置阶段,进行二次开发,目前,主要种植玫瑰、百合、剑兰、菊花、康乃馨等新鲜花卉。
    主要出口企业有:红兴隆吉玛特、日鲁北大 、北大荒北绿、海林汇菊糖糖甙、远光肠衣公司、江滨华祥粮油公司、北安农垦天运山、九三粮油、黑龙江农垦华通有机、兴宇木业、农垦大连国际贸易公司等。
    4.湖北垦区
    据2013年农垦统计提要数据:2013年垦区出口商品总金额为34.21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工业品出口26.58亿元,比上年增长15.7%。
    主要出口企业有:人民大垸畜禽公司、江北畜禽公司、清河农场畜禽公司、沙市农场畜禽公司、小港宏业水产公司、爱斯曼食品公司、运粮湖伟业纺织公司、后湖福好医疗用品公司、龙感湖卓尔纺织公司、武汉帝元天宇、威纳工业设备、统一食品、TCL空调、艾伯克汽车配件等;出口企业主要产品有:生猪、皮蛋、水产品、蔬菜、罐头、医用纱布、纺织品及服装、家具、童车、仪器仪表、工业设备、食品饮料、空调、汽车配件等、化工产品等。
    5.辽宁农垦
    据2013年农垦统计提要数据:2013年垦区出口商品总金额为27.8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工业品出口21.03亿元,比上年减少3.9%。
大宗出口商品主要有家具、铸件、不锈钢制品等,传统出口商品主要有水果、海鲜、蔬菜加工品等,出口量持续保持平稳上升态势。

    (三)发展趋势
    1.近年,农垦出口额持续增长,但在整个农垦经济中占比呈下降趋势,农垦出口商品总金额占农垦生产总值比例已经从最高时的32%下降到14.1%。说明出口在农垦经济发展的作用在下降。

    农产品及蔬菜水果出口发展滞后。在生产方面,农药残留和有害生物问题仍然制约蔬菜出口。种植水平落后,产品档次低、加工品占总产量的比重小,也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在蔬菜、水果的运输和存储方面,既缺乏高效、实用、节能、安全的果蔬保鲜技术和装置,更缺乏产地预冷装置和冷藏运输设备,采后损失达果蔬生产总量的20%-30%。在蔬菜、水果出口贸易方面,主要挑战就是“绿色壁垒”,贸易摩擦深刻影响蔬菜的出口。
    当前垦区出口发展已进入调整期。过去为了追求GDP的增长,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依靠农产品优势出口的局面还没有逆转,垦区出口亟需调整优化结构。
    2.经过连续10多年两位数高速增长,垦区出口跃上了新的发展平台。
    与上年农垦出口发展迥异的是:2013年出口商品总金额年增长大幅下滑的垦区增加较多,尽管全国农垦出口商品总金额增加,但出口商品总金额下降的垦区占多数,下降幅度较大的10个垦区依次为云南、浙江、内蒙古、河南、海南、吉林、江苏、天津、北京、湖南,降幅最大的达到63.5%。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农垦出口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出口企业流通环节费用居高不下。国内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如国内运杂费、仓储费、商检报关费、保险费等开支很大,包装、运输和能源等费用居高不下,加之汇率波动变化大等,影响出口企业利润。
    2.新产品、新市场拓展难度及成本加大。农垦传统优势出口产品如茶叶、罐头、酒、地毯、服装等产品正在逐步恢复性增长,新兴产品如家具、矿产品类、矿物制品类、汽车类、塑料制品类、玻璃及陶瓷制品类也同时得到发展,但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难度及成本进一步加大。同时,受贸易壁垒影响,出口受阻的传统产品,正面临转型问题。
    3.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大。番茄酱是农垦主要出口商品之一。由于番茄酱近年来大幅增产,使得全球番茄酱市场供大于求,出口存在很大的压力。又由于劳动力价格大幅攀升,番茄酱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企业出口压力增大,严重影响了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
    4.产品量大价低,经营主体缺乏竞争优势。农垦出口的产品普遍存在以量取胜,单位价值相对较低,在提升出口产品的单位价值方面仍有很大空间。
部分垦区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水平不高,缺少大联合,没有形成上规模的粮商、畜牧商、园艺商和食品加工商等,与那些在生产组织上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商业化完善的公司比,出口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
    (二)发展建议
    1.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农垦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加强垦区外经贸信息化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发展国际贸易,尝试建立境外网上展示和海外样品仓储展示相结合的贸易模式,弥补网络销售看不见实物的缺陷,提高成交率。在市场信息化发展中要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广告宣传和各种营销手段等来增强产品的非价格竞争能力,扩大产品销路。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做好、利用农垦企业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及时发布信息,介绍各垦区“走出去”经验,指导企业发展,积极寻求投资机遇和合作伙伴。
    2.主动参加国际经贸交流合作,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垦区要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展示展销会,建立健全“出口名牌”支持体系,鼓励企业开展各类国际标准认证和境外商标注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以合资、合作等方式吸收外商有利资源,联合、联营、联盟发展,有效提高农垦农业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提高农垦产品知名度,获取知名品牌、科研技术、销售网络等,拓宽扩大出口渠道。
    3.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积极培植外向型企业。进一步培育“走出去”市场主体,培育壮大一批现有的优势企业,在粮油、水果、蔬菜、畜牧等大宗农产品加工企业中优先发展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企业,促进大宗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扶持一批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外向型龙头企业,带动出口;创建一批科技含量高、加工能力强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提高出口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引导一批民间资本进入垦区,走联合联营联盟之路,创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社会力量共同出口。
    4.制定鼓励农垦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加快转变内外贸发展方式。农垦农产品具有绿色无污染无公害的优势,加上农垦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近年大力推行农垦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建设,农垦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具有很大的优势,应制定农垦产品出口拓展规划,组织举办各类市场拓展活动,设立农垦绿色特色产品展示销售窗口,开拓绿色特色无公害优质农产品出口高端市场,制定农垦优质产品出口扶持政策,落实相关政策配套服务。
    5.创新思路,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有的垦区创新思路,对农业领域的支持由出口环节向上游延伸,以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核心,以科技农业、绿色农业为重点,从农产品种植、采收、储运、加工、流通、促销等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及配套设施建设入手,促进了出口发展,产生了实效。有的垦区出台了关于促进垦区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的意见,鼓励扶持垦区工业企业引资合作、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切实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6.加大涉农信贷支持,充分发挥融资优势,促进农垦出口。如对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工业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对大型现代企业营销体系建设给予补贴;支持重点龙头企业“走出去”,对企业在海外投资合作建设的加工项目给予国家资本金配套投资扶持;支持出口企业发挥投融资优势,开展期货、外汇套期保值业务等。

(作者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经济贸易处、中国天然橡胶协会)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