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战略引领 打造优势产业 做强做大现代农业企业集团

时间:2012-06-27作者:光明食品(集团)有限 来源:《中国农垦》2012年第3期

 

坚持战略引领  打造优势产业  做强做大现代农业企业集团

文/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打造完整食品产业链为核心的国有大型产业集团,拥有“从田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近几年来,光明食品集团围绕“发展、转型、整合、提升”的工作思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培育核心产业、着力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探索做强做大现代农业集团之路,开创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2011年,集团预计实现营业收入750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利润总额38亿元,同比增长18.7%,跻身2011中国企业500强第77位。

一、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做城市主副食品供应的主渠道和主力军

  2010年开始的国内粮食、蔬菜、猪肉、禽蛋价格纷纷上涨给百姓日常生活带来的相当程度影响,作为国有大型食品产业企业,集团自觉把企业的发展融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中把握发展机遇,在服务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中拓展市场。2011年初,光明食品集团提出了现代农业发展“五大突破、三个百万”行动计划,努力承担上海主副食品供应的主渠道和主力军重任。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在粮食、生猪、蔬菜、饲料、种源等方面实现“五个突破”。培育“三个百万产业”,即实现年销售粮食100万吨,占上海粮食保有量的100%;年供应生猪100万头,占上海年出栏生猪保有量的40%;年经销奶牛饲料100万吨,存栏奶牛6万头,超额完成年产26万吨鲜奶的保有量;年供应蔬菜50万吨,超过上海蔬菜年上市保有量的30%。同时,努力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种源农业基地,建立“从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体系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有效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为切实推进“五、三”行动计划,2011年,集团配套实施了一系列的相关举措:制定周密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产业目标、实现年限、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积极推进米业、肉业相关业务整合,组建专业化的产业平台;积极推进粮食、生猪、饲料、蔬菜企业“走出去”等。“都市菜园”销售终端从331家拓展到800家,创新出菜场平价蔬菜专柜和社区直供的新模式,在保障上海主副食品供应、平抑价格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预计年销售100万吨饲料的目标有望在2012年提前实现;年供应上海市场蔬菜50万吨和年存栏6万头奶牛的目标有望在2013年实现;年上市100万头猪和年销售粮食100万吨的目标有望在2014年实现。

二、聚焦做强做大核心主业, 培育形成三个百亿产业

  集团成立伊始,涉及的行业门类超过50个,企业数量超过800家。企业发展良莠不齐,资金资产严重分散,资源使用比较低效。经过认真分析和研判,集团最终确定将业务调整到围绕食品产业链、聚焦发展“1+6”核心业务、努力打造百亿产业群的发展方向。“1”就是要努力做强做大现代农业,这是实施食品全产业链战略的重要基础;“6”就是聚焦发展乳业、糖业、酒业、品牌代理业、连锁零售业和综合食品制造业。
  为此,集团坚持业务、资源和投资聚焦, 坚持内涵有机增长和外延规模扩张相结合,着力做优做强做大核心业务,打造行业龙头地位。目前“1+6”核心业务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在集团业务中的占比都达到80%以上。2011年,集团连锁零售业、糖业、乳业三大业务的营收规模将上100亿元。未来1-2年内,品牌代理业、综合食品制造业的营收规模有望实现上百亿产业规模。“十二五”期末,集团现代农业规模也有望上100亿元。同时,集团还将积极培育现代物流、食品包装业等新增长点,为未来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三、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加快进军国际市场步伐

  为缓解国内食品行业发展受资源、环境等条件约束越来越突出的压力,近年来,集团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进军国际市场步伐,通过“产业+资本”双轮驱动,推动集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一是与资源基地的政府、企业和农户加强合作,在互利共赢中实现发展。2009年8月,集团糖业投资8.2亿元收购云南最大的制糖企业——英茂糖业60%的股权,使集团糖业拥有的资源量达到75万吨,为打造国内最大、产加销一体化的糖业龙头企业奠定了重要基础。
  同时,集团把服务“三农”作为重大战略举措,积极探索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相互促进的新路子。2011年,英茂糖业辐射周边甘蔗种植面积超过9万亩,带动当地5000户蔗农就业,2011年估计蔗农人均收入超过9000元,人均增收达2038元。2009年12月,光明食品集团与西双版纳州合作开发石斛产业,已累计在当地投资超过2亿元,为周边近千户农户提供石斛种苗,解决农民就业3000多人。除此之外,集团鲜花港、农工商超市、都市菜园等企业,通过“企业+农户”合作、农超对接等多种形式,带动了大量的农民实现就业和增收。
  二是加快推进国际化并购,努力实现“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有效对接。2010年9月,集团旗下的光明乳业成功收购新西兰第二大乳品企业——新莱特乳业51%股权,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见效,预计2011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利润总额3000万元。光明乳业与新莱特乳业合作生产的高端婴儿奶粉已于2011年四季度成功推向中国消费市场。2011年8月,集团又以3.15亿澳元成功收购澳大利亚玛纳森公司75%股权,使集团品牌代理的业务规模进一步壮大。玛纳森公司是澳大利亚排名较前的综合食品品牌运营商和分销代理商,在干果果脯、调味调料、健康零食、高端奶酪等多个细分市场处于领先地位,2010年营业收入达5.72亿澳元。
  国际并购的完成,一方面,为实现国内外资源、网络的对接,集成引进国外中高端食品,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对推动集团相关产品出口、原材料采购和业务模式复制,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四、持续深化商业模式创新, 努力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近几年我们根据食品行业特点,探索总结出了网络、品牌、科技、资源“四位一体”商业模式转型策略,系统探索食品相关产业链的全过程转型,有力地推动了光明集团的整体转型工作。
  一是集团乳业、糖业通过“上控资源,下拓渠道”,加快实施国际化步伐。从以国内市场和资源布局为主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布局并重转变。如集团糖业营销网络进一步扩展到东北和西北,实现了全国布局,有力地带动了糖业销售的快速发展。2011年食糖销量突破22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8%左右;实现销售收入140亿元,同比增长29%。
  二是集团核心业务板块由产业链单要素向产业链全过程转型升级。如牛奶公司依托奶牛养殖技术、管理优势,积极拓展牧场经营、奶牛专用饲料供应、培育繁殖技术服务以及畜粪循环利用环保产业等新业务,通过不断建立技术标准,积极探索“从牛头到牛尾”产业链全过程转型的新模式,并在努力打造“牧场系统集成供应服务商”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三是集团所属农场向农业经营商业模式转型。如川东农场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运用生态工程、信息工程和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形成种养之间、种加之间、种植业内部、养殖业内部的四式循环,打造出“三维”循环的农业模式,使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50%,真正体现现代农业增效环保的特点。东海、长江等农场依托生态优势和科技优势,积极发展标准农业、精品农业、品牌农业和生态休闲农业。农场效益不断提升,2011年集团有4家农场型企业利润总额过亿元,其中有3家净利润超亿元。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