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心翻转,小小农场种出大希望

时间:2020-02-25作者:王盼盼 李升鹏 来源:《中国农垦》2019年第12期

2019年10月30日,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北京“手心翻转农场”项目计划交流说明会在北京密云蔡家洼村两岸农业交流中心举行。来自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台办、密云区委统战部、台湾有机农业发展协会,以及北京聚陇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山西元谷希望农场等单位的代表和国内国际志愿者们齐聚一堂,分享“手心翻转农场”项目已取得的优秀成果,推动项目在北京落地生根。

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忠毅在致辞中表示,相较于农垦动辄几万亩几十万亩的农场而言,“手心翻转农场”规模虽小,但“小种子”可以长出“大爱心”,“小农场”能够种出“大希望”。

这场由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支持促成的,由相关部门、两岸行业协会、企业共同推动和落地的爱心合作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手心翻转,两岸农人播种“绿”与“善”

项目计划交流说明会的发言席上,曾因一场车祸导致身体局部瘫痪的杜亚鹏正在分享自己的成长历程。

“我以前是这样的”,杜亚鹏一边讲一边比划,把因受过伤而弯曲变形的手臂藏在身后,“而现在,我的这只手可以伸出来,播种、收获,可以给你介绍很多东西。”藏在身后的手臂大方抬起,杜亚鹏的笑容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杜亚鹏是来自山西云丘山元谷希望农场的一名“爱心员工”农场对身心障碍工作者的称呼,也是“手心翻转农场”项目的实践者和受益者。一年前,他还是一名因身体障碍整日闭门不出郁郁寡欢的待业青年。

“现在在农场除了种植有机蔬菜,我还学会了烘焙、包装等各种技能。特教老师还鼓励我做讲解员,为来农场参观的人们做导览。”

这个令杜亚鹏经历人生翻转的元谷希望农场,正是源自台湾的“手心翻转农场”在大陆落地的第一个项目。

项目创始人、台湾有机农业发展协会理事长陈礼龙介绍,身心障碍者的父母,从孩子被认定存在障碍的那一刻,就开始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当自己老去以后,孩子怎么生存。“手心翻转农场”就是一个以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来帮助关爱身心障碍弱势群体的项目,运用先进的公益理念和志愿服务,通过扶志气、扶智力、扶技术、扶产业,促进“绿”(CSA,社区支持农业)与“善”(CSR,企业社会责任)的结合,帮助身心障碍群体习得一技之长、自食其力,实现从“手心向上”接受馈赠到“手心向下”拼搏自立甚至帮助他人的人生翻转。

山西元谷希望农场董事长张恒山在2016年的一次赴台考察中接触到陈礼龙和“手心翻转农场”项目,看到农业赋予身心障碍群体的关怀与生机,便决意将自己正在经营的有机农业产业和“手心翻转农场”项目结合起来。2017年,元谷希望农场成立,这里迎来了第一批8名患有不同程度身心障碍的爱心员工。

“我们的初心就是,让这些孩子到农场以后,能够通过自己的劳作,手心向下,自力更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不仅自己动手,自食其力,而且更加自信、影响更多的人。”张恒山说。

如今,占地面积仅10亩的元谷希望农场已成为拥有20名固定员工的独立企业,有11名爱心员工和3名特教老师,先后吸引了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印度、马来西亚、坦桑尼亚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53名志愿者前来开展公益服务。农场一方面致力于精准扶贫,引进台湾先进理念和技术,帮助云丘山当地贫困户通过种植有机蔬菜脱贫致富;另一方面践行“手心翻转”,帮助云丘山周边残障人士,让他们手心朝下,自力更生,解决社会及家庭的困扰。

牵线搭桥,爱心项目选址京城

作为受农业农村部指导、从事农垦经济研究的全国性社团组织,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多年来围绕农垦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和学术交流,为做大做强做优农垦经济发挥着参谋助手和桥梁纽带作用。

在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的当下,如何将农垦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优势与台湾农业“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互补对接、融合发展,是今年以来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致力研究和不断探索落地的新课题之一。今年以来,研究会多次组织邀请台湾专家、台资农业企业和垦区农场企业代表赴甘肃、河北、四川等地进行扶贫调研和产业对接,着力帮助贫困农场脱贫攻坚,协调一批两岸农业合作项目落地垦区农场,取得了初步成果和良好反响。

自接触到山西元谷希望农场的成功案例、了解到“手心翻转农场”项目在北京落地的需求后,今年5月以来,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先后邀请陈礼龙及相关台湾专家4次到访北京丰台、顺义、怀柔、密云等地,协助考察“手心翻转农场”项目选址。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9月,在北京市台办、密云区台办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位于密云区巨各庄镇蔡家洼村的海峡两岸农业交流中心进入了大家的视线。这里是台资北京聚陇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一处农业园区,践行一二三产融合,与蔡家洼村共同开创了“农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特色经济模式,已经成为京郊远近闻名的农业园区和乡村旅游目的地。

园区投资者黄俊明是一位台胞,从台湾来密云投资办企业已有二十多年,相同的渊源、共同的心愿让陈礼龙、黄俊明一拍即合。在各方的联络促成下,双方在仅1月的时间内便完成了往来互访并达成了一致意见。在这场说明会上,台湾有机农业发展协会、北京市密云区台办、北京聚陇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三方签署了《合作推进北京“手心翻转农场”项目计划书》。

未来,项目将由台湾有机农业发展协会邀请两岸有机农业与特殊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开展现场培训和实地指导,重点包括有机农场建设规划设计及软硬件建设、种子教师及身心障碍学员培训、一二三产业融合、特殊需求农场治理等内容,帮助身心障碍弱势群体提高农业创业就业技能,积极融入社会。同时,由密云区选择积极性高、配合度强的社区和符合招募条件、自愿参与的身心障碍群体先期开展试点示范,积累经验后再扩大项目实施范围。项目将依托台资北京聚陇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所属海峡两岸农业交流中心等具备条件的场所作为培训基地,为弱势群体提供学习、生产、生活基本条件和必要的支撑保障。

一颗以有机农业为载体、以帮助残障人士重获价值为使命的,承载着爱与希望的种子,从台湾发端、在山西云丘山发芽成长,如今,又在北京密云落户安家。

作为积极促成这场合作的穿针引线人,陈忠毅深有感慨:“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得以成功落地、迅速启动,这是两岸同胞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生动诠释,也是骨肉至亲心灵契合、志同道合的有力明证。”

公益与产业联动,小小农场有大大希望

农业有极强的产业延展性,拥有在生命关怀层面的巨大张力。以农业为载体的“手心翻转农场”,不仅要帮助身心障碍者实现人生翻转,也要不断“造血”,以保证项目本身的持续性和生命力。

“云丘山元谷希望农场的造血能力已经初步显现。”张恒山介绍,目前,云丘山景区内共有7家餐厅,元谷希望农场爱心员工们种植的有机蔬菜全部供应给景区餐厅使用。为了使农场和爱心员工们获得持续性收入,在农闲时节,农场又请来台湾的两位蛋糕达人为爱心员工们培训烘焙技能。未来,还将探索在景区里开设爱心餐厅、爱心茶饼店,供游客消费品尝。

目前,元谷希望农场的资金来源除营业收入外,主要依靠向投资者的借款。但张恒山心怀希望,“在帮助爱心员工的同时,我们也拥有一个关于未来效益的规划,先把亏损额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再达到盈亏平衡,未来逐步实现良好运转。”这个“希望”背后,离不开爱心员工们创造价值能力的提升,更离不开“手心翻转农场”理念的传播,以及市场对于农场有机蔬菜和相关产品的认知和认可。

“手心翻转农场”北京项目,将主要依靠北京聚陇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提供基本条件和必要的支撑保障,由各参与方利用多种渠道持续争取各界支持。

陈礼龙介绍,在台湾,类似的项目正常运转以后,资金来源将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比例,自身造血1/3,政府投入1/3、社会捐助1/3。好的时候,自身造血与外界投入的比例能达到五五或六四。

一方面致力于农场的有序运转,另一方面,又始终铭记“手心翻转”的初心和理念。陈礼龙把身心障碍者的就业阶段总结为“庇护性就业-支持性就业-一般性就业”。“农场不断地培训爱心员工,使他们具备工作的能力,适应工作的要求。未来,当他们离开农场,回到社会,也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小小农场,凝聚起爱心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公益力量,通过造血维持项目生命力,点燃身心障碍者获得能力和实现价值的希望。正如陈忠毅所说,这是一项兼具产业性和公益性的实践探索,意义深刻、影响深远。

“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也将继续铺路搭桥,协调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共同将‘手心翻转农场’打造为源自台湾、走进山西、立足北京、跨越两岸、服务全国、面向国际的暖心名片和善行品牌。”陈忠毅说。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