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主业 转型发展 强垦富民 着力开拓安徽农垦特色发展之路

时间:2013-11-07作者:文/田文俊 来源:《中国农垦》2013年第5期

    安徽农垦在60多年进程中,经历了体制转轨、机制创新的变革时代,经受了起伏跌宕、波澜曲折的发展历程,取得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大成就,初步实现了从单一传统农业到主业突出、多业经营,从农垦内部简单再生产到农垦外部开拓发展的新跨越,走出了一条富有安徽农垦特色的发展之路。
    安徽农垦特色的发展道路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垦情,以建设现代农业为核心,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重点,以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垦地合作为平台,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实现垦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同步发展,职工幸福指数持续攀升,示范带动作用更加凸显的科学发展之路,打造百年农垦企业集团。
    2013年,安徽农垦坚持走安徽农垦特色的发展道路,继续推进经济发展、改革创新、对外合作、民生改善,力争实现农垦生产总值22.60亿元、统一经营利润1.8亿元、职均和人均收入分别为23200元和15000元的目标,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垦区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打造现代农业亮点工程,提高农业产业化企业经营水平

    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亮点工程。现代农业是农垦企业的核心产业和竞争力。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打造看得见、有效益、可示范、能推广的现代农业亮点工程。重点打造龙亢农场集种子繁育、科研成果展示与示范休闲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3000亩现代农业科技核心示范区,寿西湖农场集农作物原种繁育、高效农业生产和休闲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示范园,大圹圩农场集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研发、稻麦全程机械化、标准化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潘村湖农场集种子科研繁育、设施农业和农业信息化为一体的3500亩现代农业集中示范区,淮南农场600亩葡萄基地,水家湖农场的草莓采摘旅游基地,十字铺茶场3公里现代农业观光带,皖垦现代农业公司集苗木繁育和展销、休闲体验为一体的都市现代农业园。
    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企业经营水平。省农垦集团公司要创新农业产业化发展体制机制,通过招商引资、股份制合作、土地作价等,充分利用垦区、社会的资源和资产,做实做强做大农垦农业产业化企业。皖垦种业要积极向农村拓展繁育基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营销体系,实现小麦良种产量3亿斤、玉米和水稻良种各2000万斤、销售收入4亿元、利润4500万元的发展目标。皖垦种业要在搞好生产经营的同时,严格按照股份公司的要求,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内控机制,稳步推进上市工作。加快皖垦生物工程研究院建设和自有品种研发,提高种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倮倮米业原料基地和销售网络建设,以订单生产和土地租赁经营等方式,实现垦区外5万亩生产基地、年加工优质大米2万吨的建设目标。皖垦茶业要加快名优茶及品牌建设、苗木生产经营、黄酒产业发展,推进土地开发,优化产业结构。皖垦营销要扩展示范店,以营销带动生产,以品牌提高效益,建设1000亩绿色无公害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构建产供销一体化的营销公司,集中打造“皖垦”系列品牌。
    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大力推广垦区测土配方施肥的成果应用,力争基肥机械化施肥面积达到90%。加强与中科院合肥智能所的物联网建设合作,积极推进全省农业物联网示范点建设。继续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加快农垦农业科技向农村辐射。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大对垦区质量追溯企业的督查,并择优选择4~5家地方企业,开展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帮助工作,进一步扩大追溯的范围及影响力。
    加快高效农业发展。通过政策支持、项目扶持和示范引导,加快高效农业发展,重点支持正阳关、砀山、皖河、华阳河、方邱湖、水家湖、潘村湖、东风湖及茶区各场发展瓜果蔬菜、特种水产、标准化养殖、优质白茶和苗木生产及茶园养鸡。推进高效农业公司化运行。

二、加快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提升服务业经营效益

    加快土地资源开发。土地资源开发是农垦企业发展的巨大优势。根据“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主业发展方向,要按照体制运作集团化、管理模式集约化、地产运营国有化、房产经营市场化的总体要求,加快垦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提高资源转化水平。通和集团作为农垦集团房地产业的主体,要逐步整合垦区相关资源和资产,充分利用垦区内外土地资源,延长房地产业链条,由住宅开发向商业和工业地产及其他经营业态延伸,逐步构建由土地复垦、地产运作、房产开发、建筑施工、工程设计和物业管理等多业务综合性房地产集团企业。要抓好宣城彩金湖新区项目、通和易居同辉项目、通和凤凰熙岸项目、敬亭湖宾馆项目、淮南滨湖新城等重大房地产项目开发、工程管理和销售等工作,防范各类风险。
    严格垦区土地资源管控和合理利用。土地是保持农垦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要按照新修订的垦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坚持有利于农垦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效益提升的原则,严把土地转让、出让、出租等审批关,严格执行土地收支两条线。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垦区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做好皖河、龙亢、潘村湖等场的土地整治项目。完成敬亭山、淮南等场925亩土地出让上市工作,提高农垦集团土地收益。积极争取土地指标。运作土地开发复垦。做好土地作价入资。积极向省有关部门争取政策,落实建设用地进入集团资产,盘活土地资源,为农垦开展资本运作提供支持。
    提升酒店业经营水平。酒店业作为安徽农垦集团三大主业之一,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着力提升集团经营管理水平。以搞好主体酒店经营为重点,统筹拓展经营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强化绩效考评,规范股份运行,在充分保护和调动经营者积极性的基础上,实现国有资产收益最大化。

三、深化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进程

    深化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农业生产经营制度改革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更是垦区今年一项重大改革任务。集团公司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安徽农垦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明确“一个方向”,即统一经营、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的改革方向;坚持“一个政策”,即坚持两田制政策不变前提下深化改革;达到“一个目的”,即以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为改革的最终目的。各农场认真学习贯彻集团公司《指导意见》,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深化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作,要严格按照公司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好农场、公司和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确保改革稳步推进,集团公司今年将作重点工作督查。
    做好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龙亢农场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今年将迎接阶段性验收。要按照农业部批复精神,加快推进试验内容:加大试验创新力度,在土地政策、行政管理、金融政策、产业发展四个方面实现突破;加大争取职能力度,争取赋予试验区行政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土地管理、城管执法上的自主权;加大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政策和项目力度;加大现代农业科技园和工业园区建设力度,规划建设3000亩现代农业科技园,积极招商选资,促进试验区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城镇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推进各类政策性和商业性房地产开发。
    进一步完善企社分离改革。进一步规范社区管委会的定编、定费、定人、定岗、定责等项工作,严格年度经费预算,严禁机关精简人员变相流入社区。要鼓励社管委面向居民,搞好综合服务;面向市场,增强创收能力。要密切跟踪国家社区工作有关改革政策,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政策和经费支持,理顺工作关系,保障社区正常运行。

四、推进垦地合作发展,创新“走出去”经营模式

    落实垦地合作协议,抓好合作项目建设。集团公司和相关企业要围绕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与合作对象的高层沟通和日常联系,深化合作内容,将合作协议转化为合作项目。要跟踪落实淮南、方邱湖、十字铺、敬亭山、九连山、祠山岗、寿西湖、华阳河、皖河、水家湖、大圹圩、潘村湖等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项目。完成安徽农垦垦地合作开发规划编制,贯彻执行垦地合作开发管理办法和考评办法,兑现有关奖惩措施。
    加快皖津项目二期建设。以与津巴布韦二期合作项目签约为契机,以农业为主线,积极开辟相关经营业务,内强管理,外抓招商,联合涉农企业及其他有投资意向的企业,打造安徽农垦赴津巴布韦农业开发联盟,实施抱团“走出去”。在扩大开发中,农业投资公司及集团公司有关部门要深入研究津巴布韦有关法律法规,防范经营风险。积极争取援非优惠贷款、政府专项资金支持、惠农政策的覆盖和援非示范中心项目的落实。
    扩大农垦企业规模经营。要抓住地方政府推进农村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和促进土地流转新机遇,充分发挥农垦现代农业经营优势,积极实施农垦企业走出农场,走向社会,流转农村土地,扩大农垦企业规模经营。今年要流转农村土地10万亩,力争到“十二五”末,在土地规模经营上再造一个安徽农垦。

五、抓好民生工程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基本完成保障房等重要民生工程建设。全面加快保障房建设进度,重点解决工程建设推进不平衡的问题,力争今年上半年全面完成2010 年廉租房竣工验收,2011年保障房下半年完成竣工验收,2012年保障房完成主体工程,加快实施2013年500套廉租房和2299户危房改造项目。按照符合政策、程序规范、职工满意的要求,搞好保障房分配工作,把好事办实、办好。继续做好农场安全饮水、道路、信息化等民生工程建设,提高职工生活质量。
    切实解决职工群众的现实问题。继续抓好部分企业参保前欠发职工退休费补发工作,加大督查落实,确保相关场按计划及时兑现到位。继续争取部分场养老保险统筹“减人不减基数”的政策调整,力争年内解决问题。加强协调,分类完善部分场职工医疗保险工作。鼓励和引导非职工居民积极投保。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建立针对性的帮扶机制。
    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按照上下联动、内外协调、各方配合的基本要求,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对影响垦区稳定的潜在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对少数难点问题要联手各方、重点突破,对重大改革发展问题要进行决策风险评估。继续抓好信访排查,细化落实领导包案下访制和维稳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和安全隐患排查活动,确保不发生较大以上安全责任事故。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和对接,落实有关民族和民政政策。各农场要积极争取落实政策和资金,特别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和资金,增强农场居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幸福感。
    加强美好场镇建设。建设美好乡村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垦区必须要全力跟进,率先实现美好场镇建设目标。首先,要加强政策对接,争取将垦区和农场纳入全省美好乡村建设范畴。其次,要明确重点、分步实施。要在垦区保障房建设、绿化家园、文明创建的基础上,加快水家湖、敬亭山等城郊型农场场部改造,建设以场部中心镇为重点的农垦美好场镇,打造农垦特色的新型城镇。第三,要开发文化旅游产业。结合垦区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新农场、城镇化、花园系列等亮点工程建设,充分挖掘垦区文化旅游资源,根据全省乡村旅游规划,打造集农业观光、农耕体验、农垦文化、森林旅游、农场休闲等为一体,“农场乐”为主题的生态好、特色明、可观光、宜休闲、有效益、吸引人的垦区文化旅游产业。

(作者系安徽省农垦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