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6日下午3点10分,人们还沉浸在国庆假期的欢乐中时。一位年仅44岁的农场基层干部默默地闭上了双眼。他走得那样匆忙,甚至来不及看一眼窗外的田野、村庄,来不及向身边的同事和亲人告别,来不及赶回生他养他的华阳河农场……
生于兹、长于兹,他抱着为农场奉献一生的理想,虽英年早逝,却不负韶华。
他就是优秀共产党员,安徽农垦华阳河农场副场长吴伟。
初心,扎根农场勤奉献
吴伟出生在华阳河一分场一个普通农工家庭,父亲当过兵。吴伟从小一直在农场上学,放学后经常下地帮父母干活。1993年,20岁的吴伟报考了安徽农业大学农垦定向委培生。自此,他就立下了扎根农场、守望土地的信念。
1995年7月10日,毕业后回到农场工作的第一天,他便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我愿一生,整整一生!永远守候着您,这片不老的土地!”
他对农业技术有爱好,对这片土地有感情。那时,吴伟被分配到生产队担任农业技术员兼统计工作,他承担了下地查虫的任务。炎炎烈日,一扎到棉花地里就是大半天甚至一整天;有时还要在深夜到诱蛾灯下“与虫共舞”。有人问他累不累,他风趣地说:“在与虫共舞中捕捉病虫情报,也是一种乐趣,累,但很充实!”
在生产队担任技术员期间,吴伟引进了棉花新品种916,并积极向农户推广配方施肥、合理用药,实施科学种田,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1997年,二队2082亩棉花平均单产突破600斤,超出全场平均产量100斤,职工收入大幅度增加。所在的生产队受到农场的嘉奖,吴伟本人也被评为农场的先进工作者。”长期在华阳河一场工作的副场长王跃武回忆道。
1999年,华阳河农场遭遇大水,加上农产品价格低迷,不少职工撂荒外出务工。土地不能撂荒!农场鼓励管理人员承包土地,吴伟承包了48亩土地。2003年棉花价格开始回升,农场职工反过来纷纷要求承包土地。“当时没有几个愿意把承包的土地让出来。他第一个把土地让给了职工。”一场社区干部郑尹回忆说。
忘我,工作艰辛唯自知
吴伟是农业技术好手,做文字工作也是佼佼者。 2004年,因为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在基层锻炼10年之后,他被调入农场机关工作。从熟悉的农业技术岗位转行到生疏的政工岗位,他面临着职业生涯的拐点。
为尽快转换角色,他只有加班加点学习,争取以最短的时间进入工作状态。
华阳河是安徽垦区规模较大的农场,大量的组织、人事、纪检、老干部等业务工作需要他去做,他始终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几年来,他起草各类公文300余份,并撰写了大量的工作计划、总结及会议材料,2010年宿松县委授予他“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2011年3月,吴伟进入新成立的党政办工作。那一年,农场筹备召开党代会,整个大会材料都交给他来草拟。时间只剩两周了。当时他牙齿疼得厉害,无法静下心来写材料,医生劝他保守治疗。为了如期完成任务,他决定把牙拔掉,“拔掉了就有时间忙材料了!”医生无奈地摇着头:“这牙拔掉太可惜了!”事后很久,妻子才知道此事,生气地说:“真是个‘工作狂’!为了工作,命都可以不要!”
2013年初,农场进行届中调整,原党政办划分为党群部和场长办公室两个科室,负责纪检、人事组织、工会、武装、关工委等工作,吴伟任党群部主任。党群部成立初期只有两个人,他比以前更忙了。
“他经常加班到深夜,每次都是我给他开门。”门卫吴福权回忆说,“后来他怕影响我休息,就让我给他配了一把小门的钥匙。”
吴伟还兼职农场的共青团工作。他根据农场引进30多名青年大学生的实际,将共青团工作与人才工作结合起来,成立了“小红帽”青年志愿者,建立了常态化青年人才培训机制,创新推动了师徒结对的“导师帮带制”,人才工作抓出了特色。2015年,华阳河农场被评为省农垦集团“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因为表现突出,2013年6月,安徽农垦集团公司党委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5年,团中央主办的《中华儿女》杂志推出“农垦新青年”专版,吴伟作为优秀青年代表被记者采访,以《我愿一生守候您》为题刊登了有关他的报道。
抗灾,身先士卒担大任
2016年6月,吴伟在农垦基层年轻干部中脱颖而出,被提拔为农场副场长、社区管委会主任。当年夏,华阳河农场再次遭遇特大洪涝灾害。上任后他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去湖堤前线参加防汛。接到任务后,他回家收拾了几件衣物就匆匆赶赴四场抗洪一线坐镇指挥。
此时,四场场长因工作调动刚刚离任,这给防汛工作增加了难度。他与新任场长几乎同一天到达四场。当时的四场东圩万亩圩口因漫堤溃破,西圩万亩圩口也危在旦夕。7月8日凌晨,西圩乌池湾新筑百米大堤出现了严重塌方。危急关头,吴伟与抢险队员一起装袋、扛包,近百斤的土包他扛着就走,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流淌,背上的泥土和汗水混在一起,雪白的衬衫变成了黑黄色,经过近15个小时的奋力拼搏,终于保住了西大圩1.3万亩耕地和3000多人的生活区。而他却累的瘫软在地、站不起来,腿上肌肉还不停的抽搐……
在湖堤防汛期间,坚持带班巡查,以随时掌握堤坝情况。饭几乎没有准点吃过,大部分时候就是泡碗方便面充饥。身体不舒服时,他总是咬咬牙扛过去。由于经常熬夜,加上饮食没规律,原本就有的胃痛愈加频繁了。
在一天早晨的防汛例会上,他因为头天晚上带班巡堤,一夜没睡,一脸倦容。会议开到一半,他突然感到胃部一阵剧烈疼痛,他用左手用力摁住胃部,紧紧咬着牙,脸色煞白,冒着虚汗,头几乎扑到会议桌上……他才抽出一些时间去县医院做一个检查,医生诊断是胃溃疡,需要住院治疗,他只是开了一些药,又返回大堤上。四场场长李邦庆也劝他住院治疗,他说:“过一阵子再去吧。四场只剩下西圩了,险情这么严重,现在是关键时期,必须拼力死保!不能有任何差池,否则我们没办法向组织和群众交代!”
三个月后,防汛工作告一段落,他整个人晒得黝黑,人又瘦了一大圈。妻子蔡保华责怪他:“我不是不支持你工作,没有好身体,你怎么工作?”
吴伟憨憨地笑着,不说话……
尽瘁,春蚕到死丝不断
2017年3月底,吴伟被查出胃部恶性肿瘤,且已经扩散。他在住院治疗期间仍惦记着工作,常通过电话或微信安排社区和党建方面的事。4月底从上海治疗回场后,他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召开全场社区管理工作会议,梳理上半年事务,布置安排社区全年工作。
为解决场直社区环境卫生问题,他四处奔波,组织建起了一座垃圾中转站。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处理涉及群访的信访维稳问题、为联系点党支部党员上党课……他忍着病痛,料理着社区繁杂事务的一桩桩、一件件。
农场领导多次劝他在家专心治疗、安心养病,暂时不要上班。他说:“在家待着闷得慌,心情容易受影响。大家都很忙,我也不能闲着。我只有加油地干,才不会辜负组织对我的培养!”
8月份以后,他胃疼加剧,身体更加虚弱了,但他仍然坚持上下班。他的办公室在三楼,他每上下一层都要扶着楼梯歇息一会儿。9月4日,他带病参加了农场党委会,虽有病痛折磨,但他咬牙坚持。会后,领导“逼”着他再次住进了医院,这一去,竟成了永别……
清正 ,低调做人守底线
“他当副场长前,我与他在一个办公室工作。以前我家有事,比如孩子上学、父亲病逝,他都来看望;这次他孩子考上大学,我去祝贺。”周十庆说,“他说他是党员干部,要带头执行纪律,带出好风气。只表示感谢,但拒收礼金。”
2017年8月,吴伟的孩子考上了华南理工大学,同事、朋友都纷纷前去祝贺。他收下了心意,退回了礼金。
“孩子考上了大学,开始我也想热闹一下。”蔡保华说,“但吴伟说,‘谁让我们是党员干部呢?’最后,我按照他的意思办了”。
2017年3月以来,吴伟治病花了10多万,家里积蓄几乎耗尽。很多人去医院看望他,送去的钱被悉数退还。儿子上大学的费用是借来的,场里其他困难大学生都获得了“金秋助学”资助,有人劝他向组织求助,他说:“想都别想,谁让他是我的儿子!”
“吴伟是个很有爱的父亲,为了不影响儿子高考前的情绪,他从3月查出‘胃病’开始,就一直瞒着儿子。”蔡保华说,“儿子6月份高考时,他专门请了几天假到县城,骑着电瓶车送儿子上考场。没想到短短几个月后,儿子要到大学报道时,爸爸却永远离开了他……”
吴伟病逝后,安徽农垦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超在假期从合肥驱车赶赴华阳河农场吊唁。他说:“吴伟同志英年早逝,令人痛惜!”
华阳河农场场长谢广和这样评价吴伟:“他一生勤勉且正直,两袖清风且忠诚。他是一位优秀的年轻领导干部,更是组工干部的榜样,他的离开,是整个农场的损失!”
10月8日,出殡那天,很多同事、同学赶回来送他最后一程。
十里长亭,长亭之外更短亭;华阳河畔,河水无语芳草菁……
有同事写了这样一首小诗,以志追思:
我只有痛心
你没有尽到家庭的责任
孩子还没有成人
需要你来培养
妻子难掩悲痛
需要你来慰藉
双亲华发暮年
需要你来感恩
对这片不老的土地
你已充满深情
竭尽赤子之心
没有惊天动地
只为初心鞠尽瘁
我们将追随你的精神
如你一样勤勉
像你一样忠诚!
(作者单位:安徽农垦华阳河农场)
责任编辑:张 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