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北京妇女。在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社区,街坊们一提起她,都会竖起大拇指,连连夸赞她是“北京好人”!在北大荒,人们都赞美她崇高的品行,亲切地称她为助弱济病的“知青妈妈”!
2014年12月初,一个冬阳升起的清晨,记者在北京见到了个子不高、慈眉善目的李斌。她看似平凡,却为了他人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用行动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美德,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谱写了催人泪下的生命壮歌。
农场子弟患重病 知青慷慨收养
李斌今年62岁。47年前,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洪流,15岁的她来到黑龙江农垦八五二农场五分场五队。5年后返回北京,成了一名幼儿园的教师。李斌出奇的善良,幼儿园的孩子家长工作忙,她主动帮助;同学朋友家若有大事小情,她总抢着帮忙;社区的大爷大妈有啥需要,她都跑前忙后。
1997年6月,一同下乡的战友告诉她,五分场五队上海知青陈积神20多岁的儿子陈理明(小名大龙)得了白血病,靠输血吃药维持生命,病情严重,随时有生命危险,家里没有能力再给他治病了,送到北京来了,请知青们帮忙想办法。
曾在农场工作过的北京知青张悦、李书田、李卫等人收留了陈理明,让陈理明轮流住在自己家里。两个多月后,又帮他租了个房子。知青们在北京城到处求医,帮忙联系治病,可医生们都说,只能靠输血维持,没别的招儿。
虽然下乡时间短,与陈理明的父母素不相识,但善良的李斌还是经常买些药品、食品去看望他,丈夫张宝祥也时常陪着她一起去照顾陈理明。到了10月,小陈的病情越发严重了。由于血色素异常的低,他面色苍白,两只耳朵白得透明如塑料,行走困难,再挺下去就会有生命危险。房主怕有不测,连房子也不敢再租给他了。
“这孩子不是完了么!”李斌听说了这些,就把想接陈理明到家里住的打算告诉丈夫张宝祥。通情达理、在山西下过乡的丈夫也表示支持。有的朋友劝李斌:“和他非亲非故的,你做得已经很好了!再说,也不是咱们不帮助他,医生都没辙了,还能怎么办?白血病输血花钱就是一个无底洞,接到家可就‘粘包’了,就是一个大包袱。”
有的亲属也不同意,来劝李斌:“你家也不富裕,两口子工资挣得又不多,你家萌萌快要上大学了,也需要钱,经济多紧张啊。你俩上班那么忙,把他接回家来,谁有空照顾他啊!”
1997年的10月,李斌还是把陈理明接到自己的家。当时,李斌家住的是8平方米的小平房,16岁的女儿萌萌已经上高中,需要集中精力学习的空间。本来就很挤的家里,又来了一个重病缠身的小伙子,居住空间就更紧张了。为了方便照顾陈理明,懂事的女儿主动住上了二层铺。
从此,李斌把陈理明当亲儿子一样照顾。
内退辞去工作 专职照料患者
李斌一家人对陈理明格外照顾,异常热情。他们询问发病原因、治疗经过和现在的身体情况。当得知小陈家为治病背负了重债,再没钱看病、放弃治疗了,李斌夫妇对他说:“你是从黑龙江来的,就是我们家的大龙,放心吧,我们会竭尽全力给你看病的。”
大龙的病情严重到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是治疗他这种病的权威医院。李斌了解情况后,赶紧向单位领导请假,带上大龙赶往天津输血治疗。
到了天津,大龙脸如白纸,浑身没劲,李斌费尽了力气把他搀扶到了医院。化验后,医生对李斌说:“这病情必须及时输血,可不能耽搁,如果再晚来一点,孩子就没命了。你这当妈的,以后可得要早点来医院。”
李斌听着医生的埋怨并不做声,赶紧办手续,忙活得满头大汗,她感觉自己的血压升上来了。大龙输上血后,需要贴身陪护,她就坐在病床前的小凳上休息了一会。这一次连检查、配血型、输血,来回共计4天时间,花了近4000元。李斌为了能省下住宿费,一直在医院照顾大龙,实在困了就趴在病床边打个盹儿,昼夜守护操劳,使她面容憔悴,人也瘦了一圈。
如此,李斌每个月都要向幼儿园领导请假,带大龙到天津输血,并且全程陪护。再加之大龙的病情时好时坏,需要不离人地照顾,李斌不得不经常放下手里的工作,专心在家护理大龙吃药吃饭。
幼儿园领导得知李斌的助人善举后,从心里敬佩她,也千方百计地提供方便。李斌在幼儿园当教师,工作肯干,积极主动,过去时常被评为先进。但自从陈理明到来后,家里就有忙不完的活,牵扯了她工作中的大部分精力。
长期这样下去不行!李斌想,选择了把大龙接到家里照料,就意味着无法正常工作,可如果真要内退,又舍不得喜爱的工作。她有些为难,于是就跟爱人张宝祥商量:“这边忙活工作,那边又要忙活大龙,两边都很难干好,不能影响工作呀,要不我内退吧?”
看着妻子整天忙里忙外、满脸憔悴,张宝祥很是心疼。可同意刚过不惑之年的妻子放弃心爱的职业,整天在家伺候病人,这样的抉择何等痛苦。领导和同事们都极力挽留她:“你的工作干得多好啊,为了照顾病人内退,工资少挣了不说,这么年轻就内退,太可惜了……”
但 李斌知道,要想照顾好病人,只能舍弃心爱的工作,这是唯一的办法。从此,李斌成为“全职保姆”,整天忙着陪小陈看病、吃药、洗衣做饭,无暇关心高考冲刺的女儿,就连孩子复习都顾不上看一眼。看到妈妈一天到晚地忙活,懂事的女儿也不忍心再让妈妈受累,默默地复习,从不抱怨。
1998年6月,女儿高考前,李斌恰好要陪大龙到天津看病治疗。高考是孩子的人生大事,许多父母都是整天陪着孩子,甚至全家全程助威。当女儿自己走进了考场,她才匆匆从天津赶回。
李斌的女儿考出了优异的成绩。按照成绩,女儿在北京上所好的大学,完全没有问题,但她放弃了,毅然去了武汉大学。她说:“这样也好让母亲拿出全部精力照料大龙哥。”李斌每当和人说起这件事,内心总有种愧疚,但更为自己懂事的好女儿感到欣慰。
再难不误治疗 家里花费百万
常年靠输血维持生命,陈理明的治疗费用极高。早些年,陈理明北大荒的家人为给他输血治病,不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因借钱治病负债累累,几乎倾家荡产。家里再也无能为力了,才被迫无奈放弃了治疗。
李斌家里也不富裕,经常是入不敷出。李斌因为内退,工资每月才1400元,丈夫张宝祥在民航当调度,每月只有4000元,家庭月收入总计才5000多元。大龙每月一次去医院输血和抓药,要花费4000元,北京生活费用又高,全家连一个月的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
按有关规定,陈理明看病输血不能享受公费医疗,就意味着治疗费用不能报销,全部要由李斌家自己担负,家里经济极其紧张,缺钱治病是常有事。李斌自己家的积蓄花空后,她的兄弟姐妹就你两千、他三千的帮忙,年迈的父母也经常给李斌钱。否则,连女儿的学费都不能保证。
李斌告诉记者:“我家的每个月开销,有个指令性计划,一是开支后必须先留下4000元钱,给大龙治病;二是丈夫负责补足家里其它的生活费用。”这样,丈夫每逢周末或公休天,就开车拉货,挣些钱贴补家用,18年来风雨无阻。直到张宝祥2011年退休后,他还在辛苦地坚持着……
在李斌家还有一个铁打的规矩,就是自从陈理明来后,家里一定要放着2万元现金,不管发生天大的事,绝对不能动。家里用钱紧张时,就是向亲属借也要留下这笔钱,以备大龙急用。
陈理明不是李斌的亲生儿子,但李斌对他却胜过亲生。李斌说:“白血病人身体十分虚弱,极易得病。只要有病,不管白天晚上,都要随时拿钱上医院,不及时就会致命。夏天怕热,冬天怕冷,雨天怕淋,刮风怕吹。为了避免意外,大龙走到哪儿,我就像保镖一样跟到哪儿。”
自从陈理明到李斌家后,前8年,每年往返天津医院12次,一年输血治病就要花费5万多元;后10年,在北京输血治疗,每年也要5万元,不算生活及日常消费,医疗费总计超过百万元。18年来,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李斌从没间断过给陈理明输血治疗。
有知青战友对她说:“你照顾的是农场子弟,我回北大荒时,向他们农场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一下情况,说说你这边的实际困难。”李斌摇摇头说:“不必了,困难是有的,想办法克服吧,我们要让他生活无忧,我自己苦点累点没关系,不要再给他家乡添麻烦了。”
李斌的丈夫上过中央电视台的访谈节目,认识主持人。有好心人对李斌说:“你做的是大好事,应该让全社会弘扬,让你丈夫找找主持人,说一下你们的情况,呼吁一下,说不准境况会大有改变呢。”李斌也只是摇摇头,没有这样做。
1997年至今,在漫长的18年里,陈理明在北京知青李斌妈妈的精心照料下,基本没得过其他毛病,甚至手都没碰破过皮,医生都说这真是了不起。李斌欣慰地告诉记者:“钱花了,还可以挣,大龙没得其他毛病,是我最大的心愿!”
无私救助病患 人间有大爱
为了给陈理明治病,李斌花掉家里所有的积蓄,欠下很多外债,她都自己默默扛着。可照顾陈理明这些年,她积劳成疾,得了心脏病、高血压、脑血栓等多种疾病,不能着急上火,过早地青丝变成了白发,她真的怕自己挺不住了。
2004年7月,李斌带着陈理明又一次到天津输血治病。天气炎热,出发之前她就觉得身体有些不适,但给大龙治病不能耽误。她在医院连续两天两夜没合眼,双眼视力不清,在回北京的火车上,她就感觉手脚不灵便了。
好不容易回到家,她把小陈安顿好,就连站的力气都没有了,一头瘫倒在床上。丈夫下班回到家,赶紧把妻子送到了医院,经检查是脑血栓,医生对李斌的丈夫说:“多亏你来得及时,否则会有严重的后遗症,这是累的,需要好好休息休息。”
李斌对大夫说:“你得想办法让我快点恢复,总住院不行,家里还有一个危重病人,需要我照顾……”李斌自己得病住院,还惦记着小陈,住了不到一个月,医生不同意,她硬是出了院。没彻底恢复的李斌,带病领着大龙,又坐上了去往天津的火车……
看到李斌每月都领着陈理明到天津的医院输血治疗,医院的医务人员从心里佩服她,主治医生对大龙说:“即使是专业医护,像你这种病也很难不感染、皮肤不破皮。和你一样同来治疗的病人,现在都不在了,你能幸运地活到现在,是你妈妈创造了奇迹!真的了不起!”
2005年春节过后,李斌又照例带着大龙来天津治疗输血,医生告诉她,由于血源紧张,不能再给他输血了。这话如五雷轰顶,李斌和陈理明都懵了。真的要治病无门了,陈理明的情绪非常低落。李斌看到这些,心里一着急,血压直往上升,但还强装着劝小陈说:“没事,天无绝人之路,咱们回去,这么大一个北京,一定有输血治疗的医院。”
李斌回到了北京,托人到处打听能治这种病的医院,最后得知北京武警总队医院可以输血治疗。可当李斌带着陈理明到了医院,医生看到陈理明是外地人,就告诉李斌说:“血源十分紧张,输血得院长特批。”
血栓没完全好的李斌满楼跑上跑下,好不容易找到院长室,一进屋就“扑通”给院长跪下了,说:“这个孩子是北大荒的,患重病走投无路,我收养他,花钱给他输血治病,如果是我亲生的孩子,我可以放弃不管,但是收养的孩子不能不管啊!”院长被感动了,从此陈理明治病又有了着落。
李斌结束8年带着陈理明去天津看病的奔波,这8年她克服自己身体的病痛,陪护在陈理明病床前,有近百个昼夜不眠精心照料,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啊!
过去在朋友圈里,李斌家算富裕,人大方人缘也好,帮助别人成了习惯。可自从给陈理明治病后,家里还成了欠债的贫困户。李斌家只有根本就住不开的8平米小平房,2004年,丈夫的民航单位分了61平米位于六层的两居室,家里有女儿和陈理明,居住仍然很紧张,换个大点的房子是多年的梦想。由于大龙治病用钱,再没有钱买房子了。
近年来,随着李斌夫妇退休,年龄越来越大,特别是两人都有病,上楼费劲了,买个有电梯或低层的楼房显得更为迫切了。但李斌总是乐观地说:“这些我们就不奢望了,治病买药,把大龙的病治好,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全家精心呵护 创造生命奇迹
李斌是个一心想着别人的人,熟悉她家的人都说是遗传。李斌的父母和6个兄弟姐妹都住在北京,李斌把陈理明接到家治病,全家人待他胜似亲人,平时关照、治病缺钱都是解囊相助。
1998年,陈理明到李斌家的第一个春节,李斌父母让她带着他来家里过年。怕陈理明拘束,老人对他格外亲切,拉着手,先给压岁钱,然后说:“过年也别想家,到家了,我们都是你的亲人。”
李斌的兄弟姐妹也一样,逢年过节也都给陈理明压岁钱。每逢年节聚餐,他们都叮嘱李斌把他带上,每次老爷子都特意把陈理明叫到身边,挨着坐,连大孙子都“嫉妒”他了。
陈理明热泪盈眶,感动地对记者说:“姥爷平时常打电话,问我病情,安慰我。今年3月,病重的姥爷临终前,特地把李斌妈妈叫到床前,嘱咐一定要照顾好我,千方百计治病,让我以后的生活无忧愁。”
李斌兄弟姐妹的孩子都很有出息,有在国外的,也有因工作常出国的,不管谁出国,回来准给大龙带礼物。陈理明拿出精致的幸运牌对记者说:“这是小姨家的小妹从泰国专门为我挑选的,带在身上,给我带来了幸运。我还有很多国外好吃的糖果、时髦的衣服、新奇的纪念品,妹妹都好羡慕我呢!”
经过李斌妈妈的精心照料,全家人的温暖呵护,陈理明的生命出现了奇迹。2013年8月,权威专家给陈理明检查,惊叹道:“这种绝症能存活18年就是奇迹,恢复到现在,白血病病情明显好转了,稳定了,停止输血也可以生存,这真是个奇迹!”
陈理明不用再到医院输血了,但每个星期还要去北京西苑中医院买中药,在家继续治疗。这家医院很有权威、名气大,全国各地的患者都来看病,挂号处总是人山人海,很难挂上号。李斌年近古稀的姐姐主动承包了排队挂号的任务,有时要排队两天一夜才能挂上号,不管多辛苦,老人一直坚持到现在……
中药治疗每天需要煎药,丈夫张宝祥主动承担起这个任务。记者到他家时,满屋药味,穿着背心的张宝祥正满头大汗地煎药。李斌说:“老张煎药上心,每天按时煎药,脚肿也不‘下火线’。煎药时间长,煎一次就是一上午,天凉快还好点,夏天身上水洗一样。这药毒性也大,他的腰有些中毒,有一圈都发黑了。”
说着,李斌的眼泪不禁落下来。是的,这些年多亏了丈夫,她也心疼丈夫。陈理明有时不能自理,丈夫就给他洗脚、洗澡;自己得病住院,丈夫就请假领着陈理明看病;上班再忙也挤时间给陈理明洗衣服;有时陈理明情绪不好,丈夫就像爸爸一样关心他,像老师一样开导他,像朋友一样帮助他。陈理明也动情地说:“张爸爸常带我去北京的旅游景点玩,单位活动也领我去,像这样温馨的家庭,这样的父爱母爱,好些北京孩子都嫉妒我呢。”
2008年,陈理明家好不容易还清了他在农场治病时的全部借债,不幸又降临了,父亲因为积劳成疾去世了。临终前他对老伴儿说:“李斌好人啊!恩人啊!没有他们,儿子早就没了,大龙有这善良的一家人照顾,我放心了,他们比我们这亲生父母都强啊!”
李斌家人不但对陈理明照顾得无微不至,对他北大荒的家也尽力帮助。善良的李斌知道陈理明家欠债,生活很紧,尽管自己家也不富裕,但每到逢年过节都给寄去上千块钱。
早 在1999年,陈理明的母亲得了淋巴癌,李斌就筹钱帮助治疗。2013年,大龙的母亲又得了卵巢癌,住院治病家里缺钱,李斌又从妹妹和父亲那里借了近3万元,让她及时住进了医院。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今年已44岁的陈理明说到李斌家的养育之恩,满面泪流得像个孩子:“我得了这种病,还能活到今天,是医学上的奇迹,更是我李斌妈妈不求回报奉献大爱的‘造化’……”
陈理明对记者说:“我是幸运的,幸运遇到这么多的好人,得到如此无微不至的照顾,今生都无以回报啊!”是啊!无私的爱感天动地,这爱是多么的善良,多么的博大,多么的伟大啊!
采访结束了,李斌给陈理明认真系好了衣扣,戴上了围巾。她微笑着对记者说:“我得领他去医院复查了。”李斌搀扶着大龙,融入人海,沿着北京宽敞的街道,在瑟瑟的冷风中温暖相伴着前行……
责任编辑:成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