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垦深化改革呼唤职业经理人制度

时间:2015-07-03作者:杨义林 来源:《中国农垦》2015年第2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地发挥企业家的作用。”就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把组织综合考核评价和引入市场机制、适度扩大市场化选聘相结合,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逐步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在垦区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中,合理增加企业领导人员市场化选聘比例,逐步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既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也是加快农垦经济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推进职业经理人建设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

    企业家是现代企业的灵魂,他们在创造财富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国有企业发展到今天,为了适应市场竞争,迫切需要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地发挥企业家的作用。当前,首先要认识职业经理人制度的作用:(1)使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市场来配置职业经理人这个特殊的资源;(2)能够为职业经理人创造机遇和发展平台;(3)促进职业经理人提高素质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但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目前还面临一些难题。首先,符合要求的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非常稀缺。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一直是由政府或组织任免经理人,致使企业经营者角色行政化;其次,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虽齐全,但没有制衡作用;第三,职业经理人市场体系和社会诚信体系还不健全,企业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激励不到位,约束也不到位。这些都使得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队伍的紧迫性更加凸显。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法人治理结构,这是职业经理人生存和发展的制度基础。因此,要大力推进产权多元化,发展混合经济,引入多元股东,使所有者职能到位,以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要规范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权责,明晰各自的权责边界,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要建立市场化选聘和退出机制。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贵在“职业”,重点就是“去行政化”,从根本上废除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国家干部身份和行政任命制。关键是要实行选聘制,引入竞争、更新和淘汰机制,促使“官员化”的经理人职业化、市场化,使他们的价值通过企业经营业绩来体现,让他们的命运与企业命运相联系。

二、农垦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意义

    随着农垦加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日益变得更加重要。当前,随着新时期农垦战略地位的明晰,国家高度重视农垦作用的发挥,农垦企业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这对建设一支农垦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
    农垦经济已经进入主要依靠科技和人力资源发展的新阶段。经过几代农垦人的奋斗,现在农垦已经形成了贸工农一体化、农工商综合经营的格局,农垦改革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是整体经济实力大幅增强。农垦生产总值连续11年保持12%以上的增速;2013年农垦企业实现利润160亿元以上,连续10年以两位数增长。二是现代农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2013年,农垦粮食总产达到688亿斤,10年间翻了一番多,平均亩产达到478公斤,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20多公斤;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7%,高出农村20多个百分点。三是农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着力推进产业化、集团化和股份化改革,加快资源整合和战略并购,培育出一批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就江苏农垦而言,经过六十多年的改革发展,江苏省农垦集团已成为农业及食品加工、医药制造、贸易物流及相关服务、投资及房地产、通用设备制造等五大产业的大型国有企业,2014年国有及控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将超过210亿元,利润总额25亿元。这些都离不开农垦企业家的创造性。同时要看到,农垦主要发展农林牧副渔业,产业和人才结构还相对单一。新时期农垦要实现新的跨越,就需要造就一大批适应农垦改革发展的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和职业经理人。
    农垦企业深化改革需要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当前,进一步深化农垦改革到了关键时期,农垦经营主体要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大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创新,全力推进农垦企业化和一体化经营,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面对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艰巨任务,迫切需要选拔一批高素质的适应市场的企业管理人员。而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对传统人事制度的突破,有利于拓展选人用人的视野,有利于规范出资人和经营者的关系,让更多的农垦企业选好用好职业经理人。
    农垦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已积累了一些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农垦企业对职业经理人制度已进行了积极探索。江苏农垦从上世纪末,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二三产企业大多实现了产权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充分激发了垦区企业的活力,目前江苏省农垦集团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65%以上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创造的,其中职业经理人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江苏省农垦集团与泰国正大集团的中外合资企业,合资经营16年以来,通过董事会聘任的职业经理人经营班子全力开拓奋进,公司持续实现了30%以上的发展,2014年实现了营业收入100亿元、利润达15亿元的骄人业绩。进一步深化农垦企业改革,就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放眼国内国外选聘企业经营者,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

三、农垦企业职业经理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要成为农垦企业的优秀职业经理人,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一是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农垦企业经营者要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诚信守法、团结协作、勤勉敬业、廉洁从业,有较强的开拓进取精神。要对农垦企业有较高的忠诚度,能够时刻维护国家、企业、股东、职工的利益。二是具有较高的职业责任。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够完善,如何对职业经理人进行激励和约束,还没有完善的机制,这也是不少企业不敢放手使用职业经理人,而偏重内部培养选拔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个问题,既要靠职业经理人的自律,更要靠完善的制度建设,必须建立职业经理人的评价机制和信用体系。三是具有较强的经营能力。要熟悉现代企业管理,有担任履职岗位必须的专业技术知识,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宏观视野。随着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职业经理人应该是既懂技术,又懂市场、金融、法律、资本运作、国际贸易的多面手、复合型人才。四是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农垦已经进入了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职业经理人既是企业创新战略的主要设计者,又是创新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创新环境的营造者,在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中起着核心作用。面对新世纪,职业经理人要站得高看得远,加强市场布局和研究,使企业战则胜、胜则果。五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忠诚于出资人和股东,为出资人和股东创造最大价值,是对职业经理人的基本要求。要有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能力。要承担社会责任,对员工、对企业负责。这样的职业经理人领导的企业,就能成为有责任、有作为、有前景的企业。

四、建立和完善农垦企业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机制

    建立农垦企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关键要处理好党管干部和市场配置企业经营者的关系,理顺职业经理人制度和组织人事制度的关系。要转变农垦的人才观念,进一步营造有利于职业经理人成长的环境。这既要靠制度建设,又要营造农垦开放、包容的氛围和文化。
    (一)创新理念选拔经营人才。西方国家职业经理人制度有着上百年的历史,而我国职业经理人发展才十多年,目前在我国具有较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是稀缺资源。要通过多种方式培养、造就、选拔一批职业经理人。一方面加强对垦区现有企业经营者开展职业经理人方面的培训和素质提升,学习现代企业运营的必备知识和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同时要在垦区构建一体化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培养和选拔专业化经营管理人才。
    (二)建立农垦企业职业经理人选拔机制。切实把党管干部与董事会依法行使用人权结合起来。要在农垦股份制企业中全面落实董事会的选人用人权,形成董事会选聘考核和管理经营层、经营层对董事会负责的治理机制。积极探索推进农垦企业实施包括正职在内的经营层人员市场化配置,逐步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农垦企业党委要加强对国有股份制企业董事会市场化选聘经营层工作的领导,提出选人用人标准和选聘程序并组织实施,经企业党委研究确定人选后,由企业董事会聘任。要加强对控股的股份制企业董事会市场化选聘经营层工作的指导,明确选人用人标准和程序,制定规范管理办法,完善有关配套政策,全程参与选聘工作,产生人选经企业党委同意后,由企业董事会聘任。
    (三)切实加强对职业经理人的管理。依据国家法规条例、财会制度、企业章程、合同契约,通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渠道,加强对职业经理人的管理并规范其行为。要根据职业经理人市场的供求状况、职业经理人的经营管理业绩合理确定其薪酬标准,建立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与农垦企业经营目标相适应、与所在行业相当的差异化薪酬分配机制,并通过契约进行约定。对职业经理人,主要考核其阶段性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合同约定的目标完成情况以及执行上级政策等方面的情况。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职业经理人进入和退出机制。
    (四)加大对职业经理人建设工作的领导。要把职业经理人制度和队伍建设纳入农垦人才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为建立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扎实基础。省级和全国农垦主管部门要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供求信息体系、信用体系,形成人才库,组织开展职业经理人培训,建立符合农垦特点的职业经理人认证标准,促进农垦系统企业之间的职业经理人的交流和管理经验的推广,着力推动农垦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的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

(作者系江苏省农垦集团党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