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精神文明建设 在农垦企业发展中的定位及作用

时间:2012-10-10作者:段耀华 来源:《中国农垦》2012年第6期

  切实抓好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职工群众精神文明素质和道德文化素质,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是国有企业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河南省黄泛区农场多年来重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给予精神文明建设准确定位,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精神文明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定位

  精神文明建设是基础工程,是企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精神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主观世界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企业建设主要包括企业经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企业人才建设和企业文明建设等内容。而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提高全体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一根本任务既解决了人才建设、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又为解决经济建设输送了人力、“才”力和动力,是实现企业综合建设的中心环节,要切实抓紧抓好。黄泛区农场从1984年全国“文明礼貌月”开始,以职工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为载体,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开展了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既提高了企业文明程度、人员素质、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又有效地凝聚了人心,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确保了全场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常抓不懈,促进企业文明、和谐发展。深化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要从提高企业职工综合素质和领导者管理水平的高度将其融入到企业改革发展、思想道德建设和管理中。一是坚持把文明创建工作贯穿企业发展的全过程。重点是把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放到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上来,把企业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考虑、同步规划、同步推进,使精神文明建设同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同向、思想同心、工作同步,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保障和支撑作用。二是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要充分发挥精神文明的教化、激励和导向功能,使之成为振奋职工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催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动力之源。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文明创建工作与提升企业职工素质有机结合。在推进企业改革发展中,要始终抓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干部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选好载体,把握时机,积极化解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要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来满足职工的精神需求,使其身心得到调节,性情得到陶冶,形象得到展示,素质得到提高,实现企业与人的和谐。四是坚持不断创新文明创建工作的方法和思路。新形势下,要找准创新和改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落脚点,探索职工群众广泛支持参与、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创建活动进基层、进社区、进队组、进家庭,让职工在参与、实践中接受文明熏陶,从而保证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蓬勃活力和旺盛生命力。

二、精神文明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提高居民文明程度,增强职工综合素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出现的新事物,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能有效促进职工群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黄泛区农场在实践中,一是开展各项主题创建活动,把精神文明建设引向深入。从治理“脏、乱、差”到“爱场爱岗,无私奉献”、“场情场纪教育”、“讲文明树新风”、“做文明职工,树泛区形象”,不断提高群众的文明意识。二是“树三风”,增强群众综合素质。“树三风”即树立文明礼仪之风、读书学习之风、勤俭节约之风,扎实开展了文明礼仪知识普及教育、“三平精神”和河南人“四种形象”宣传教育、“资源节约我带头”活动,在中层干部中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并把学习情况与年终考核挂钩。三是认真组织“评先”活动,让先进起到带头与示范作用。精心组织职工参与了“全国道德模范”、“河南省道德模范”、“周口市道德模范”和农场“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的评选活动,让职工在评选中学习先进,在评选中接受教育。
  激发职工参与企业改革和管理,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开展针对性的创建教育活动,能更好地为物质文明提供可靠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一是能够提高职工群众的思想觉悟。2002年以来,针对农场农业生产体制改革所引发的群众问题,重点突出了场情场纪教育活动。32名机关工作人员组成9个工作组,吃、住在分场,帮助、指导、督察农业分场的教育活动。通过活动,职工了解了从承包制向租赁制转变的必要性,情绪由抵触转向积极参与,有效地整合了资源,使这一改革得以顺利推行,为农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体制基础。二是能够增强职工的科技意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场情场纪教育中,编写了近10万字的《黄泛区农场职工教育读本》,并复制了8种48盘科技知识录像带,30种180盘VCD科技光碟,轮流在各个分场播放学习。职工们边听课边做笔记,课后还交流经验体会,掀起一股学习科技的热潮。三是能够增强职工的市场经济意识。“思路决定出路”,过去许多职工把收入减少归咎于总场,现在意识到是旧的传统种植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市场了,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于是有人租赁大块土地搞规模化经营,有人种植反季节蔬菜、食用菌,有人试种小杂果、中药材,有人引进花卉、稀有树种,有人发展养殖业等,生产积极性高涨。思路的转变和改革的顺利推进给职工带来了实惠,在岗职工人均年收入由2002年的3490元增长到2011年的15235元,增长了11745元,增幅336.5%。
  推动了农场的小城镇建设和文明单位建设。建设文明单位,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步入经常化、制度化的重要标志。黄泛区农场以创建场级、市级、省级文明单位为载体,以环境治理为突破口,制定综合治理方案和检查评分标准,每月检查一次,结果通报全场,与单位年底考核挂钩。2005年以来,黄泛区农场小城镇建设共种植风景树97000棵,新建、维修道路150多公里,新修居民下水道3000多米,新增绿地面积60820平方米,达到人均8平方米。绿化、净化、美化的环境治理,促进了文明单位创建和农场小城镇建设步伐,目前黄泛区农场有5个省级文明单位,20个市级文明单位,22个场级文明单位,1个市级文明社区,4个市级文明服务示范窗口。总场小城镇被命名为“河南省第一批环境优美小城镇”,现正积极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小城镇。
  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能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黄泛区农场多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保障了其农业单位租赁制、工商业股份制、机关局委整合制等改革的顺利进行,使农场效益逐年提高,利润总额由2005年的1018万元上升到2011年的4533万元,增长了3515万元,增幅345.3%。同时孕育出四个骨干企业:地神种业有限公司位居全国种业五十强;鑫欣牧业有限公司供港活猪占河南省总量的六分之一;绿原化工有限公司是河南省最大的过磷酸钙生产厂家;天鹰缸套有限公司成为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地神”、“绿原”先后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黄泛区农场先后荣获“河南省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称号,并被农业部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联系点。

(作者单位:河南省黄泛区农场)
责任编辑:马作巴远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