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农垦认真履行湖北省委省政府赋予的“走出去”农业援外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农业“国家队”的作用,引领示范省内外农场、农业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农业竞争与合作,努力实现“再造一个海外新鄂垦”目标。
从2006年开始,湖北省农垦局以承接中国-莫桑比克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援助项目为契机,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了湖北农垦联丰海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简称“联丰公司”),专门从事农业援外和境外开发工作。以联丰公司为平台,湖北农垦农业“走出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境外开发的产业越来越多,区域也越来越广。目前,湖北已在莫桑比克、津巴布韦、马拉维、乌克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实施了农业开发项目。正在进行前期论证的还有俄罗斯、安哥拉、几内亚、塞拉利昂、坦桑尼亚等国家的一批项目。产业涵盖水稻、棉花、玉米、大麦、甘蔗、烟叶、蔬菜等种植项目,以及奶牛、生猪、畜禽等养殖业项目,还有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农资出口、建材等项目。项目投资规模达到8亿元,水稻、玉米、棉花、甘蔗等种植基地规模达到40万亩,12类产业竞相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抓统一规划,把握“走出去”的科学定位
一是做好农业“走出去”工作顶层设计和规划布局。根据湖北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湖北省农垦局委托农业部外经中心编制的《湖北农业“走出去”战略规划》通过专家评审,上报省委省政府,积极对接国家农业援外和农业海外开发战略,认真衔接省对外开放盘子,进一步增强湖北农业“走出去”战略推进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二是把握农业“走出去”的科学定位。制定出台了《关于创新管理机制,务实有效推进,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意见》及其具体实施方案,按照统一谋划布局、统一工作平台、统一实施管理、统一协调服务的原则,对今后五年湖北农垦“走出去”的努力方向、工作目标、重点区域、发展领域和推进措施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部署安排,力争到2020年再造一个海外新鄂垦。
三是做好具体项目的规划实施。所有项目实施前,必须严格完成前期考察、专家论证、规划设计和专业评审等步骤,保证了项目施工质量和运行效果,中—莫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等项目均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抓统一管理,创建“走出去”的开发新模式
按照“省农垦局组织、联丰公司搭台、国有农场唱戏、用市场办法运作”的经营模式,推动海外开发向结构优化、深度拓展、效益提高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一是积极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健全湖北农垦农业“走出去”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经贸处、外经中心、联丰公司三位一体的管理工作格局,明确经贸处为农垦“走出去”战略的职能处室,外经中心为“走出去”的服务机构,联丰公司为“走出去”实施的市场主体,确保“走出去”战略统筹实施,整体推进。
二是认真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对以联丰公司为平台“走出去”的企业,实行统一冠名,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协调,抱团发展;对联丰公司参股控股的海外项目,以市场运作为主要方式,以项目和资产为纽带,建立利益连接机制,对参股企业的财务、投资和决策事宜实行有效监管,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指导和管理。
三是充分发挥农场优势资源。组织在资源、资金、人才等方面有一定优势的龙感湖、周矶、军垦等10家国有农场参与海外开发,充分将国有农场组织化程度高、农技人才集中、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能力强等优势,与农业企业的资金优势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抓统一平台,培育“走出去”的市场主体
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农垦企业为主体,不断丰富工作载体,着力构建三个平台,培育更多的“走出去”企业。
一是构建操作平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做实做强联丰公司,加快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明晰产权关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支持联丰公司通过新建、收购、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进行资本运营,做大做强,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提升联丰公司的竞争力。莫桑比克联丰建材公司引入2000万元资金进行资产重组,扩大了经营规模,公司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二是构建信息服务平台。成立“海外农业开发信息服务中心”,依托湖北农垦信息网,形成以咨询、培训、展示、交流和发布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发挥信息发布的主渠道作用,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可靠、权威的国内政策支持和海外市场需求、投资环境、法律法规等信息服务。
三是构建营销合作平台。为给企业提供多功能、多层次、一站式的海外交流、营销、合作服务,成立了“湖北农垦对外经济交流中心”、“湖北农业走出去企业联盟”、“湖北企业非洲营销中心”,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通过这些平台,先后组织16家国有农场和企业到海外投资兴业,极大地发挥了湖北农垦在农业“走出去”中的主导作用。目前,莫桑比克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正积极谋划发展新的项目,农机物资补给项目和玉米加工收储项目正向国家积极争取;马拉维农技合作项目也已正式开始实施;津巴布韦烟叶项目全部布局到位,种植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俄罗斯肉牛贸易加工、蔬菜种植项目,几内亚、坦桑尼亚和尼日利亚的水稻种植项目,正着手推进;塞拉利昂的橡胶合作项目,正与海南农垦商谈具体合作协议;澳大利亚畜牧场和莫桑比克友谊农场项目,整体运营情况良好,下一步准备扩大开发规模。
抓统一试验,打牢“走出去”的技术基础
强化科技支撑,积极开展农业品种的科技实验。按照“农业开发技术先行,先试验、后试种、再推广”的原则,先后在莫桑比克、津巴布韦、澳大利亚和乌克兰积极开展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烟叶、蔬菜和畜禽养殖的试验,探索总结了120余项各类种植和养殖技术,为湖北农业“走出去”开发合作提供了技术支撑,打牢了基础。同时,加强与国际水稻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及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海外试验试种等,总结完善相关技术,为海外农业合作提供技术服务。目前,湖北农垦的科技优势和科研成果在莫桑比克水稻和甘蔗种植、津巴布韦烟叶种植、澳大利亚大麦种植、乌克兰蔬菜种植等合作项目中都得到了直接应用,也带动了当地的产业发展。
抓统一服务,营造“走出去”的良好环境
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信息咨询、项目推介、企业孵化、银企对接、业务培训、劳务输出、法律援助等服务,营造良好“走出去”开发环境。
一是加强政策服务。主动争取国家、省政府以及省直相关部门的“走出去”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政策性资金,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到位。联丰公司和襄阳万宝公司充分利用国家扶持资金,合作实施粮食开发,目前已经完成20万亩农田的基础设施和5万吨仓储及日加工1000吨粮食加工生产线建设。设立湖北农垦“走出去”专项基金,优先支持有意愿“走出去”发展的农场和企业。
二是加强融资服务。充分发挥省农垦局为境外农业开发投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主渠道作用,指导、帮助这些企业申请和利用中非发展基金等项目。探索搭建政、企、银携手支持走出去企业融资的新机制,强化沟通协调,促使金融机构为海外开发项目增加贷款额度、创新贷款品种、延长贷款期限、简化贷款手续、放宽抵押或担保条件。
三是加强协调服务。加强与我国驻外使(领)馆、外国驻华使(领)馆的联系,协调项目所在国政府、使(领)馆相关事务,积极主动为企业牵线搭桥,排忧解难,帮助其充分利用当地优惠政策,创造项目发展宽松环境。
(作者单位:湖北省农垦事业管理局)
责任编辑:蔡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