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模,他当之无愧

时间:2015-12-17作者:刘 英 来源:《中国农垦》2015年第7期

    今年54岁的陈树忠,现任兵团第七师一三一团七连连长。他当过兵、承包过土地,还先后在一三一团的3个连队担任过连长。
    “职工能致富,过上好日子,这是我最大的心愿!”怀着这份信念,他团结带领十二连的干部职工,将一个亏损额高达470余万元、年上访数量近百次的连队,扭转为产值、产量都连年翻番,职工年收入达到5.7万元的先进连队;他用了三年时间,将七连这个全团综合考核排名倒数第一的连队,转变为全团综合考核排名第一、职工年收入7.5万元的先进连队。
职工不致富,他寝食难安
    1999年,一三一团制鞋厂实行改制。团党委计划安排时任副厂长的陈树忠到另一个效益较好的单位任职。可陈树忠看到改制后的下岗工人人心涣散、生计无着,主动向团党委提出带领这部分下岗工人向第一产业转移。
    “只要我们有信心、能吃苦,就一定能建成新的家园。”陈树忠带着两顶帐篷、3 台拖拉机和18 名下岗工人,挺进距离团部28 公里的戈壁深处,担负起建设新连队——一三一团十六连的使命。
    在那些日子里,陈树忠身先士卒,日夜苦干,吃住在帐篷和地窝子里,年幼的儿子生病住进了医院,他没顾得上去看一眼。
一次妻子病了,陈树忠连夜把她送进医院后,又带着儿子赶回连队工作。就这样,陈树忠带领职工在2000 多亩土地里播上了希望的种子。后来,陈树忠又把家中仅有的几万元积蓄拿出来帮助困难职工承包土地,使这些职工当年就实现人均收入上万元。如今已是十六连农机大户,入了党、成了七师劳动模范的魏光辉感慨万千地说:“如果没有陈连长的帮助,就没有今天的我,我也没有能力治好妻子的病,还清30余万元的债务,更买不起楼房,过上现在美好幸福的生活。”
    2007年的春天,正当陈树忠带领十六连职工奋起迈向更高目标时,团党委把一副更沉重的担子交给了陈树忠,任命陈树忠为全团最困难的连队——十二连连长。
    十二连是一个只有几千亩土地的连队,亏损额竟高达470多万元,职工年均收入不足7000元。许多职工对承包土地失去了信心,纷纷退出承包地,外出打工。“那两年,连队职工到师、团上访的次数占全团上访总量的50%。”当时的情景令陈树忠非常震惊。
    面对这种情形,陈树忠连夜和党支部的同志们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情况,总结出了连队连年亏损的主要原因:一是职工不愿加大土地投入,一味地向土地要效益,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单产低。二是连队滴灌设施不配套,许多地农忙时浇不上水。
号准了脉,陈树忠立即动手从改造中低产田和全面改造灌溉设施入手,带领职工向科技要效益。陈树忠以身示范,和党支部成员们率先拿出家中积蓄17万元,买来滴灌主管、支管和毛管,对连队1.5公里滴灌主管道进行了全面改建。
    “连长是真心为了连队啊,我们要跟连长好好干!”职工们看到了希望,也纷纷筹集资金,一起投入到低产田改造的行列中。就在这一年,全连的产量翻了一番,职工收入也翻了一番多。
    陈树忠并不满足,他在思索着如何带领职工群众尽快走上致富路。2008 年,陈树忠在全连推广番茄育苗移栽新技术。职工任丙江说啥不愿意种,担心番茄育苗移栽技术不成熟,到年底血本无归。陈树忠在全连职工大会上,给任丙江作出承诺:如果任丙江运用该技术种植的80亩番茄亏了,年底他承担一半的损失。
    为确保番茄育苗移栽技术的成功,从番茄栽种到田管,他每天两次到番茄移栽地查看番茄长势,指导种植户抓好番茄管理的每个环节。几个月下来,他的体重减了7公斤。功夫不负有心人,到年底一算账,采用番茄育苗移栽技术种植的番茄比用正常播种方式种植的番茄每亩单产高出3吨。任丙江的80亩地收入也突破了11万元。
    回想起这段经历,任丙江感概万千:“我现在之所以承包种植了400亩地,买得起小车,又成了团里的科技示范户,这些全是陈连长帮助我打下的基础,对他我真是说不出来的感激。”
    2009 年,十二连开始大面积推广番茄育苗移栽技术,3500 亩移栽番茄平均亩产达到10.1 吨。当年,连队75%的承包户年收入5 万元以上,23%的承包户年收入10 万元以上,全连职均收入达3.5万元,在2007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
    收入的提高,极大地调动了职工承包土地的积极性,连队8000 多亩土地已满足不了职工的承包需求。陈树忠又一次做出大胆尝试:一方面带领种植能手实施跨连承包,另一方面动员一部分有一技之长的职工进行土地流转,腾出手来闯市场,向第三产业转移。连队11 户职工在外承包了1700 亩土地,全连土地承包面积达到了近万亩;40%的职工实行土地流转后,在商贸、运输等领域实现了创收。
    到2012年,十二连已经连续5年无一户职工亏损,连队50%的职工拥有固定资产20 万元以上,80%的职工在奎屯市购买了楼房。同时,连队也荣获“兵团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和“自治区优秀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前来十二连调研考察的兵团领导看到这一切,都动情地说:“你们带领职工为兵团人创造了奇迹。”
把红旗重新树起来
    20世纪90年代,一三一团七连因连队建设好、职工收入高成为红旗连队。但在近20几年间,连队却变成了职工连年亏损、信访严重的“烂摊子”,亏损800余万元,各项综合考核中全团排名倒数。为此,2012 年3 月,团党委把陈树忠调到七连任党支部书记、连长。  
    “我是兵团人,我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我要带着职工们把七连红旗连队的旗帜重新树起来,让职工越来越富裕,”陈树忠坚定地说。
    他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在走访时,陈树忠看见87 岁的秦相元老人躺在病床上,当即为老人买来牛奶和营养品。职工殷占学向陈树忠反映他所承包的10 号地浇水困难,陈树忠立即召开支委会研究,组织劳力将10号地的滴灌设施改造好……
    2012年春播前夕,陈树忠带人到职工群众家中询问种植计划和安排。由于过去积累的矛盾很深,职工群众并不相信这个新的领导会带来什么改变。
    当时,七连人都知道种植制种玉米赚钱,但是与一三一团合作的种企——天龙种业公司只与七连签了1000 亩的订单合同。200 多户职工家庭,谁种谁不种?种植面积如何分配?成为职工群众对陈树忠和班子成员是否公平的一次考验。
    为解决问题,陈树忠先是找到天龙公司的地区经理孙希国协商,将连队制种玉米种植面积由1000亩扩大到8500亩。他又三次到乌鲁木齐市找产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协商,为职工争取到了1000亩食葵的订单合同。订单落实了,陈树忠组织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宣布了种植订单的分配办法,规定土地承包面积在100亩以下的,全部种植制种玉米;种植面积在100亩以上的,70%种制种玉米,其余30%种小麦、青贮和食葵。
    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种植100亩地以上的职工在连队办公室找陈树忠,强烈要求全部种制种玉米。陈树忠耐心地给他们做解释工作:“政策的制定不是针对哪一个人,如果大家都想多种制种玉米,那对连队种植面积少的职工就不公平,我做事就是一碗水端平,谁找我都没用。”有的人想走后门,为此他要求妻子王汉梅:“今后不管谁到咱家来,不管拿啥东西、送多少钱,你统统不许收,千万别毁了我的清白名声。”
    工作做通了、职工的腰包鼓了,大家对他也更加信服了。为了让职工收入更上层楼,2014年,陈树忠又从调整种植业结构和职工多元增收入手,拿出自家的15万元帮助连队职工朱光远创办了全团第一家养殖专业合作社——奎屯屯丰养殖专业合作社,使职工在种好大田的同时,又有一项副业增加收入。
    一时间,连队98.2%的职工参与到多元增收活动中,连队涌现出一大批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种植大户和致富能手。连队也在全团同类连队综合考核排名第一、职均收入达7.5万元。
    由于成绩突出,他多次被师、团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2010年,荣获“自治区劳动模范”。2012年,荣获“兵团优秀党支部书记”;2014年被评为“最美兵团人”。201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职工们也都说,“陈连长这个全国劳模,他当之无愧啊。”
    而陈树忠说:“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今后,我还将尽自己所能帮助职工群众致富想办法、理思路,将连队建成天蓝水绿富裕安定的美丽家园。”

(作者单位:新疆兵团第七师一三一团)
责任编辑:张 韧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