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垦湛江垦区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土地面积172万亩,是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现代南亚热作产业集团,是农业部批准的全国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甘蔗、橡胶、剑麻、亚热带水果、畜牧为五大主导产业。近年来,湛江农垦围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垦区”的总要求,把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推进垦区经济发展的切入点,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坚持种养加、农工商协调发展,积极打造生产生态生活统筹推进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在促进垦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周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一、优化农业结构建设质量效益型农业
(一)优化种植业结构,提升农业效益
我们坚持把实施“种子工程”作为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的切入点,一方面积极对现有品种进行提纯、复壮、脱毒,另一方面加大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力度,筛选出适合垦区种植的作物品种,加以应用推广。建立起一、二级甘蔗苗圃2万多亩,年繁育甘蔗健康种苗1000多万株,垦区甘蔗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我们直接从美国引进优质原种猪及育种技术,走联合育种道路,所繁育的沃而多种猪多项指标在国内同行评比中获得第一名。“种子工程”有效促进了垦区农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在品种优化的同时,我们还根据地域、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地调整作物结构。将橡胶种植逐步从多风的雷州半岛中南部调整到北部山区农场。扩大亚热带特色作物菠萝、香蕉的种植面积,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二)推广农业机械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2003年,垦区在丰收糖业公司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万亩甘蔗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2007年和2008年又分别在华海、广前糖业公司建设甘蔗全程机械化推广示范基地,使甘蔗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面积达到3万多亩。同时成立了广垦农机公司,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推进垦区的机械化进程。我们在引进国外机械设备的同时,还积极组织科技攻关,先后自行研制成功了甘蔗多功能施肥机、甘蔗联合种植机、甘蔗开沟施肥机、石灰撒施机、甘蔗装载机、甘蔗卸料输送机等,实现了甘蔗全程机械化作业各个环节上的突破。目前,垦区甘蔗机械化率达到85%,橡胶机械化率达到62%,生猪养殖机械化率达到82%,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农业生产效率逐年提升。
(三)调整农业种养结构,实现种养业的协调发展和相互促进
按“甘蔗-生猪”种养循环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业,把生猪养殖的畜粪经沼气化处理后作为有机肥回施蔗田。按照每个农场建设1~2个3万头猪场进行布点,建设规模化猪场。通过小额贷款、提供土地、成立合作社等引导职工家庭养殖。垦区生猪养殖得到快速发展,年出栏达到50万头。此外还推行种桑养蚕,种草养牛,水下养鱼、水面养鸭,塘边种果等多种立体生态养殖模式,鼓励家庭农场发展养殖业致富,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效益,垦区养殖业占农业比重从原来的20%,提升到现在的40%以上。
二、转变传统经营模式
建设产业化推动型农业
(一)打造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实行产加销一条龙经营
从垦区实际出发,进行资源的垂直整合,建立产加销一体化专业集团。蔗糖产业先后在垦区内部合并组建广前、丰收、华海三大糖业公司;抓住机遇,以控股或相对控股的方式收购了地方9间糖厂,使垦区自营及控股糖厂增加到12家,整合成广垦糖业集团,年产糖能力达60万吨,成为广东省最大的蔗糖生产基地,年销售总收入达到60亿元。合并5家剑麻种植农场的加工企业,组建东方剑麻集团公司,年剑麻纤维产量占全国半壁江山。将垦区公养猪场整合为畜牧集团,形成粤西最大的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整合各农场橡胶加工厂,成立橡胶集中加工中心,提高质量,降低成本。龙头企业的组建,优化了资源配置,更加突出了蔗糖、剑麻、畜牧、橡胶等主导产业地位,使企业朝“集团化、产业化、股份化”方向发展,形成主导产业带动、特色产业推动、相关产业联动的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湛江垦区拥有省级龙头企业7家,其中2家为国家级龙头企业。
(二)推行灵活多样的经营管理机制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垦区在经营管理机制创新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如实施风险补偿机制,设立甘蔗风险调节基金,增强龙头企业与农户共同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建立法律保障机制,规范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同关系;推进国企与民企的合理嫁接,把民营经济中富有生命力的机制嫁接到国有经济中去。特别是垦区在全国首创了甘蔗收购价格“双联动”机制,将甘蔗价格与食糖销售价格、甘蔗糖分联动,形成了蔗农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利益关系,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工农协调发展。
三、转变传统生产方式建设低碳节约型生态农业
(一)大力推广节水、配方施肥和生物防虫等技术
垦区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初步建立了测土配方施肥信息数据库以及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引进滴灌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虫害防治技术等,平均用水量比传统喷灌方式节约7/8,肥料利用率大幅提高。大力推广生物防虫技术,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年生物防治面积达40万亩,放蜂成本只有施用农药的1/3,耗用人工比以往减少50%,年生产成本可节约近千万元。我们还实施沃土工程,采取茎叶回田,增施有机肥、作物轮作等方式,改良土地20万亩。
(二)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我们围绕主导产业,注重发挥核心龙头企业的优势,大力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构建产业之间相互依存、产品之间交互利用的产业循环体系,增强产业的综合效益。重点建设蔗糖、剑麻、菠萝、生猪养殖四条绿色生态产业链,建成了生物有机肥、生物燃气、酒精、猪场沼气、剑麻制药等循环经济项目,不仅解决了蔗糖、剑麻加工、生猪养殖的污染问题,还做到了变“废”为“宝”,获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循环经济已成为垦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实现产值近3亿元,利润5000多万元。
(三)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
垦区按照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的要求,对蒸青绿茶和菠萝罐头等农产品实行质量安全管理。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严格执行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规程,采用互联网在公司总部、分公司种植地块、加工厂和销售市场间建立起质量追溯网,对原料种植、生产管理、加工、物流、销售等进行有效监控,确保各相关部门在任何时候都能准确识别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实现全程质量追溯,保障食品安全,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声誉。
(作者系广东省湛江农垦局局长)
责任编辑:贡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