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达山乳业全力确保乳制品产业安全

时间:2015-11-02作者:恳 轩 来源:《中国农垦》2015年第4期

勇担责任 保护奶源基地

    2014年初以来,面对巨大的市场压力,作为国内乳品诚信坐标企业的完达山乳业坚持按合同应收尽收奶农鲜奶,承担着2亿多元的巨额亏损,但保护了产业链健康发展,更收获了可贵的社会效益,成为奶户心中信得过的品牌企业。
    为什么甘冒亏损的风险,也要履行社会责任?全国两会代表、完达山乳业董事长王景海认为,乳业是一个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大产业链,龙头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有序地、可持续地、稳定地保持奶源和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保护奶源基地,才能保证乳制品产业安全,拿稳我们自己的“奶瓶子”。
    完达山乳业的奶源基地主要分布在北纬45度,是举世公认的黄金奶源带。完达山乳业拥有600万亩天然草原牧场,50万头良种奶牛,绿色无污染的生态环境成为完达山优质原料奶的自然资源基础,造就了完达山高品质的奶源。目前完达山乳业所属奶源基地可年产无污染无公害优质鲜奶100万吨,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乳品生产基地。
秉承着“奶源先行”的发展理念,多年来完达山乳业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多年来携手加大对奶源基地的投入、建设和培育力度,在黑龙江省内建有5个奶区,辐射垦区64个农场和全省20余个市县区。在农垦总局的大力支持下,完达山乳业不断夯实奶源基础,不断加大奶源基地建设投入,扎扎实实做好基地建设工作。
    为做好食品供应安全和质量安全,依托黑龙江的资源和地缘优势,完达山乳业推行奶牛规模化养殖,着力解决奶户交奶、奶牛挤奶、牛奶冷却的问题,改善奶牛饲养环境,为控制原料奶质量提供保障。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如买牛贴息贷款、饲料地补贴、免费配种、防疫、畜牧机械补贴、奶牛小区建设补贴,垦区涌现出了一大批“牛局长”、“牛场长”、“牛队长”。
    在提高标准化饲养水平方面,黑龙江垦区全面推广奶牛全株玉米青贮饲料饲喂、TMR饲喂、犊牛培育、冻精配种、性控配种和疾病综合防治等技术,使奶牛的平均单产达到6.5吨,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了40%。特别是优质冻精改良技术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垦区奶牛的群体素质;垦区健全了完善的奶牛防检疫体系,2500多名畜牧技术人员活跃在奶源基地,对分散饲养的奶户提供技术咨询、疾病防治、繁育改良等全方位服务。

建言献策 保护乳业安全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王景海多次就乳业转型升级建言献策。今年两会期间,王景海建议,政府制定必要政策措施,如制定最低鲜奶保护价收购政策等,保护民族乳业发展。
    我国人均占奶量不足30公斤,世界平均水平为97公斤,发达国家人均占奶量更是高达180公斤以上,总体上看我国是个“贫奶国”。但是为何还出现倒奶杀牛现象?王景海认为,由于我国受到周期性进口冲击,涨价时企业承担着最高的原料收购价,降价时企业为稳定养殖业仍然承担着最大的市场风险,基本4-6年一个周期。企业承担不起时,就出现周期性杀牛倒奶现象,奶农损失惨重,企业生存艰难。
为此,王景海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政府应出台政策限制进口数量,优先使用国产奶源;建立国家乳粉应急储备制度,维护畜牧业健康发展;建立乳品行业安全和价格监测预警机制;设立产业安全警戒线,对乳品行业进行动态监控,确保产业安全。
    二是制定必要政策措施,保护民族乳企发展。其中包括:真实标注进口前制粉日期,采用进口原料基粉生产婴幼儿奶粉应按原料基粉的生产时间标注;对担当社会责任的乳企给予补贴,保护民族乳企有能力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对奶农实施政策性保护,制定最低鲜奶保护价收购政策,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时,国家补给收购企业承担的差价;发挥民族乳企优势,支持规模民族乳企实施规模化经营,凸显国产奶粉在新鲜度上的优势。
    三是国家在资金、税收政策上扶持产业化民族乳企,更好地发挥带动农业经济发展作用。对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挤奶设备、检验设备配置上给予资金补贴;以国家投入为主进行粪污无害化处理;出台农业劳动力向畜牧业转移的补贴政策;降低乳制品加工企业的国税收缴标准。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