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陕西农垦集团要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和农垦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建设现代农业总方向,坚持高质量发展总要求,在战略上保持定力、在经营上激发活力、在优化产业上持续发力、在深化改革上释放动力、在风险管理上提升能力、在统筹融合上形成合力,开拓创新、务实担当,同心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一、增强发展的紧迫感与危机感,保持战略上的定力
实践再次证明,“开放办垦、产业立垦、园区兴垦、科技富垦、人才强垦”五大发展战略是陕西农垦集团建设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步伐的重要指导思想,需要抓住不放,持续推进。今年要特别把握四个方面:
第一,“稳中求进”是发展之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把握稳和进的关系,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工作,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开放合作”是希望之举。聚合发展的力量,相信合作的价值,汲取各方面的智慧。坚持开放办垦发展理念,从垦情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发挥优势,推动高水平、高质量开放发展。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有勇于突破的闯劲,敢想、敢干、敢试、敢创,践行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共享思维、资本思维,以新理念、新视野谋划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其次要持续推进“走出去”“引进来”。各农场都要强化开放思维,根据各自优势和强项,在“一带一路”上寻求合作。同时,加快推动“引进来”,依托资源禀赋,弥补短腿弱项,按照互惠互利、共赢合作的思路,引才、引智、引资、引技,做好土地资源文章。
第三,“拓展融合”是经营之策。充分把握未来农业“三产融合、主体多元、绿色生态、装备智能”四大趋势,围绕集团农业总体规划部署,促进产业全面融合发展。一要加快产业链延伸。畜牧业要上延牧草、有机肥业,下伸物流和市场环节;种业要做大订单农业,形成育繁推一体化优势;果蔬业要狠抓两头,既要注重产品品质、品牌建设,也要拓展市场终端领域;休闲农旅要立足基础优势,突出农垦特色文化。二要推进一二三产融合。以市场为导向,集聚优势要素资源,培育多元化经营主体,推动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面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结合,打造农业全产业链运营。三要着力新兴产业拓展。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着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对集团长远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优质产业,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第四,“人才强垦”是活力之源。一要大力推行能人治企兴企,打破人才使用僵化模式,把引进高端实用型人才作为开放合作的重要手段,招引经营创新能人、田秀才、土专家、战略技能人才,搞活用人机制;二要坚持依靠科技富垦强垦,通过引进科技人才,扩大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人才共享合作,提升集团科技实力;三要结合经营需要引才引智,重点引进培养急需短缺人才,补齐人力资源短板、强化财务管控能力、优化经营管理流程,提升集团整体运营水平。
二、紧扣集团的优势与短板,激发经营上的活力
一是做足五大创新文章。创新是引领企业长远发展的第一动力,决定着企业发展的高度和实力,要结合实际实施好五大创新工作。产品创新要补课。要把生产安全放心优质农产品作为基础工程来抓,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建设,建立质量等级评价标准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做足特色文章,发挥国有农场功能作用。技术创新要特色。要把“引进新品种、学习新技术、培育新业态、拓展新领域、创造新模式”作为技术改造升级的主要抓手,广泛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注重搭建平台、协同融合,运用机制、转化成果,增加“含金量”、创造“附加值”。模式创新要探索。要用科学思维探索以创造效益为核心的商业经营模式,深刻理解农垦产业发展的内涵,做好盘活土地资源。管理创新要实践。要围绕新形势新挑战,以培育和形成核心竞争力为落脚点对发展战略路径进行科学谋划;以调动经营者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完善配套激励约束机制;以最大限度降本增效为目标对各种要素资源进行精准控制和有效运用;以建立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为手段建立观念、资金、投资、资产、数据等管理创新文化和保障。制度创新要突破。准确把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要求,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十六字指导思想,在产权多元化、治理规范化、分配科学化、经营市场化方面,坚持问题导向,依托创新破解发展中的各种阻力和束缚。
二是激活四大要素资源。要素资源是企业成长的基础,必须有效激活、发挥作用。一要补齐人力资源管理短板,要着力解决管理主体责任、分配激励机制、选育人才机制三大问题,谋划好管理人员聘任制、劳动用工契约化、收入分配市场化三项改革,加快建设经营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忠诚担当的职工三支队伍。二要强化财务控制管理弱项,重点在完善财务制度,优化财务流程,规范财务管理上出招,切实发挥财务管理的中枢职能和核心作用;同时注重对监事会监督检查及财务决算审核问题进行整改。三要释放土地资源能量,重点在落实土地监管责任、强化土地规划管控、推进土地开发利用上着力,实现土地资源资产化、资本化,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四要分享政策环境发展红利,重点在研究国家鼓励扶持农业发展方向、农业政策上着力,融入国家农业发展战略规划,争取国家发展政策项目支持。
三是在六个“点”上下功夫。要着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有生命力、竞争力的多元化经营主体;积极打造“闪光点”,优化发展模式,提升科技含量,做足经营效益;全面做实“支撑点”,夯实人力、土地、财务,以及政策项目管理;努力抢占“制高点”,积极培育产品、品牌、市场主导地位,推动种业、乳业、果蔬业实现发展突破;注重弥补“薄弱点”,主动查漏补缺,杜绝企业制度体系、管理流程、经营秩序的盲点和漏洞;有效管控“风险点”,加大经营风险、法律风险、安全稳定风险防范力度,为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三、把握产业的特点和规律,在做强做优上发力
一是“五大行动”要持续给力。紧扣农垦特色果蔬基地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提质创建、主导产业配套优化提升、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五大行动”,在一年来初步形成的基础格局上,加大“五大行动”推进力度,持续促进升级,为做优特色现代农业蓄积优势。
二是“四大产业”要精准用力。围绕集团战略部署,着眼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农业建设目标,全面优化升级四大主导产业。把握种业发展的趋势和机遇,让陕垦大华种业有更充分、更全面的发展,实现品种多元、市场繁荣、效益增长;审慎对待增资,协同推进经营,全力支持养殖,助力中垦乳业华山牧场完成环保治理项目建设,实现绿色生态发展,市场销量提升、品质品牌塑造;总结南北果业平台三年运作的经验启示,探索在果蔬贸易、渠道建设、营销推广上弥补短板,支持果蔬业发展设施完善、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做实万亩果蔬项目建设、万亩苗木项目建设,发挥自身优势,遵循技术规范,做优大樱桃、洋梨、冬枣、葡萄、鲜奶、苹果6个农产品质量追溯品种,在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上发挥引领示范;加快农业休闲旅游建设,依托区域特点,发挥五个农牧场基础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基地。通过产业全面升级,推动四大主导产业在延伸产业链、建立价值链、提升供应链上不断完善,实现从产品竞争向产业链竞争转变,努力提升综合效益。
三是各经营主体要协同合力。要着力破解集团各经营单位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充分问题,推动优势企业提质增效,激发弱势企业突破瓶颈,引导转型企业调整升级。充分发挥各经营主体之间拥有的资源、技术、人力等优势,建立互惠合作,推动经营协同发展,创造更加精准、更具规模、更有优势的经济模式,力求经营效益最大化。
四、坚持聚焦矛盾问题,释放改革上的动力
一是农垦改革要在深化中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建设。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产业链意识、品牌意识、金融意识、人才意识,持续深化农垦改革发展,加快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深入贯彻陕发〔2017〕8号文件精神,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建设进程。
二是国企改革要在深化中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体系。一要推行管理人员聘任制、劳动用工契约化、收入分配市场化改革,形成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机制。二要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压缩管理层级、清理僵尸企业、减少企业户数,推动企业瘦身健体,提升运营效率。三要因企施策,推行“一企一策”改革,探索混合做所有制改革,试点国有资本运营,重点推进农垦土地资本化、资产化。
三是体制机制改革要在深化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以增强活力和提高效率为目标,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农场管理体制改革要破题,要建立以业绩为导向、以绩效论分配的经营机制,使薪酬分配更加公平、科学、有效;要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化经营,循序解决目前分场、作业站空心化问题。目标考核机制要完善,要总结完善“年薪制”管理办法,切实落实收入与绩效挂钩,坚决破除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分配弊端,同时要精准设置专项考核和专项奖励,切实推动重点工作落地见效,发挥好目标考核指挥棒的作用。
五、瞄准风险防控上的重点和关键,提升管理上的能力
一是增强防灾减灾的前瞻性。各农牧场要主动把握区域农业气候特征,探索基本规律,实施积极的防范措施,把各类自然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二是提高项目投资的科学性。要从源头上规范投资和产权管理,完善重大业务审核流程,建立责任机制,健全决策程序,保证投资的科学性,严控投资风险;彻底整治部分单位项目建设中管理能力缺乏、配套资金滞后、决策质量不高、财务核算不规等突出问题,决不搞无效投资,决不搞重复建设,决不形成烂尾工程和休眠资产。
三是掌控商业贸易的风险性。要强化商业贸易业务管理,杜绝无商业实质贸易发生,规范流程监管,创新合作模式。既要准确把握政策因素、遵循法律制度约束,又要有效判断市场趋势、合作方资信,最大化降低经营风险。
四是强化法治建设的严肃性。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原则,加强法务知识培训,提升全员法律意识,规范企业运营行为。
五是突出生态环保的政治性。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管好用好土地,坚持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严格清理整治“大棚房”,守住农地农用底线;担当示范引领带动区域农业使命,发展生态农业,从生产源头、加工过程、包装流通等各个环节抓起,切实做到绿色环保和无害化生产。
六、营造发展共赢的内生动力和外部环境,汇聚发展上的合力
一是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人本思想。配合乡村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垃圾、污水、厕所改造治理,加快美丽农场建设,营造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安居乐业的现代垦区新面貌;不断提升职工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完善社保统筹体系、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为职工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积极承担起企业发展的社会责任。
二是坚持环境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通过现代农业设施和新兴农业科技的运用,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全面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积极协调、对接省市政府,确保支持农垦发展的各项政策文件、产业项目、扶持措施能够在农垦有效落地,全力创造政策融通、协调顺畅、支持有力的良好政策环境。
三是驰而不息强化作风建设。深入开展“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排查整顿,从履职尽责抓起,从提升能力抓起,推进党建与经营深度融合,突出问题导向,精准解决“庸懒散慢差”;突出制度建设,形成务实管用的约束体系;突出典型带动,通过正面引导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突出执纪问责,围绕重点岗位、重要时段进行巡察监督。通过强化管理,建设“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担当实”的总部机关。
(作者系陕西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责任编辑:蔡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