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12月举行的第44届养猪产业博览会(广州)上,来自广东广垦畜牧集团旗下湛江广垦沃而多原种猪场、耳号为950号的大白公猪在种猪中心测定中荣获第二名,并在种猪拍卖环节以1.1万元成为本届拍卖会的“猪王”。万元“猪王”源自广垦,这既是广垦畜牧集团实力的彰显,更是广垦畜牧向百亿级农牧产业集团前进道路上的一个鲜明脚印。
广垦畜牧集团于2011年成立,是广东农垦探索垦区优势资源整合的有益尝试。自2014年二次整合以来,广垦畜牧集团坚持以“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国际化”为方向,以“增规模、控成本、提效益”为着力点,全力打造集饲料营养、良种繁育、生态养殖、肉品加工和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体系,使得垦区畜牧产业资源更加集中,示范带动更加有效,优势更加明显。2014-2017年短短四年时间,广垦畜牧自有生猪养殖基地从19家增加至26家,建成和拥有生猪销售平台1个、饲料生产企业1家、屠宰分割车间1个、终端零售企业1家、科技支撑平台1个,总资产增长112.2%,养殖规模增长107.4%,出栏量增长143.2%,存栏规模增长58.9%。
成绩的背后是广垦畜牧人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对全面深化农垦改革发展的要求以及广东农垦有关战略部署,着力推进改革创新、构建全产业链、优化经营管控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一、整合资源激活力
为消除传统分散经营模式的弊端,适应新形势下产业发展的需要,广垦畜牧集团整合之后,遵循“精简高效”的原则,逐步完成畜牧集团总部、二级畜牧公司和养殖基地定位及整合工作,着力明确集团总部和各子公司之间的权限划分,建成“集团总部-二级公司-养殖基地”三级共建管控体系,构建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现紧凑、高效的扁平化管理。
集团还坚持垦区内二次资源整合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齐发力。以畜牧集团为龙头,整合理顺农场、各二级农垦集团公司及相关企业的内部关系,实行管理、核算、购销、技术规程的“四统一”。与此同时,通过对外并购或合资、合作等多种模式,实现低成本轻资产扩张,2015年合作成立广东广垦恒之康食品有限公司,开拓了广州、湖南生猪销售终端市场;成功并购广东红马饲料有限公司,实现垦区饲料统一加工配送;2016年合资成立东莞市广垦食品有限公司,拓展肉类产品屠宰加工业务,稳定生猪销售渠道。集团还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用好国家生猪保险补贴政策,对垦区周边具备发展条件的大中型生猪养殖场实施合资、合作战略,从而有效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激发产业活力,也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最终实现股改上市添砖助力。
广垦畜牧集团自整合以来便坚定不移地推进股改上市工作,2015年完成了增资扩股、营业执照的变更等,新注册资本为6.84亿元;2016年7月完成“广东广垦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挂牌;2017年加快推进了IPO主板上市的进程。
产业整合的道路是崎岖的,但压力也能转化为成功的最强驱动力。广垦畜牧集团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坚持整合、走向上市既是产业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也是市场竞争的迫切需求,更是一份重要的使命和担当。
二、构建全产业链强实力
二次整合后的广垦畜牧集团,以生猪养殖为基础,以饲料加工为支撑,以流通贸易为配套,共同拉动集团经济总量的稳健增长。
集团初步建成了以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为基础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集团下辖1个中美合资的核心群即广垦沃而多原种猪场、2个祖代种猪场、2个父母代种猪扩繁场;有2个商品猪场新引入丹系种猪,1个商品猪场引入本土黑猪,实现繁育体系的多元化, 良种覆盖率不断提高。2017年底,位于广东省湛江市的广前种猪繁育基地正式开工,建成后将直接从欧洲引种曾祖代种猪2400头,投产后年可提供优质种猪及商品猪近6万头,为垦区及社会现代养殖业提供优良种源,有效促进垦区现代畜牧业水平提档升级。
集团实现了饲料统一加工配送。为改变过去饲料分散采购、成本畸高的境况,集团2015年成功并购广东红马饲料有限公司,补齐产业链中的短板,并通过规范饲料配送标准、制定统一营养配方,显著提升垦区饲料配送供给能力和饲料产品质量,降低饲料生产及采购成本约5%。
集团积极推进“品牌肉”建设战略,拓展销售终端市场。积极推进产业链条向终端方向的延伸,大力开拓广垦恒之康“黑加宝”黑土猪销售终端市场;充分利用东莞广垦食品公司平台,做好东莞市场生猪批发、白条猪批发、屠宰、分割肉加工配送及生猪专卖店销售等工作。2017年集团投资540万元战略入股合作方4%股份,成功贯通“批发-屠宰-分割-配送”全产业链,目前已打通东莞、深圳、广州、佛山、惠州生猪销售终端市场; 集团旗下有海鸥、南华、曙光、铜锣湖4个养殖基地通过供港活猪注册场认证,其中南华、曙光养殖基地入选了广东出口活猪质量安全示范企业。2017年利用供港猪新合作方的供港配额,集团加大了供港生猪比重,提升了供港生猪品质,生猪销售价格排名从较长时间靠后跃升至中上游水平,为以供港生猪为突破口打造绿色安全健康“品牌肉”战略夯实基础。
截至2017年底,集团共发展职工养殖小区5个,年存栏量1.2万头、出栏量2.5万头;拥有年产20万吨饲料生产线、年屠宰60万头生猪屠宰分割生产线和“黑加宝”黑土猪网点116家、“白加宝”土猪网点36家、白猪网点27家。
三、优化管控提效率
为加快提质增效的步伐,广垦畜牧多管齐下加强经营管控,聚焦于对标管理、科技创新、制度建设等,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是通过对标管理助推精细化养殖。集团自2015年开始实施基于对标管理的养殖基地生产经营管理考核方案,实行全面目标、利润、成本、费用管控,力求关键生产技术指标快速赶超行业平均水平,逐步缩小与行业标杆的差距。自实施对标管理以来,集团内部建设的丰收、海鸥、南华、新时代、东升等养殖基地同行业标杆差距快速缩小,并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二是通过科技创新驱动提质增效。2016年,集团投资组建了广垦畜牧工程研究院。研究院聘请农业科技管理资深专家担任院长,吸纳专业素质过硬、创新能力优秀的知名农业院校7位博士、9位硕士等高学历人才,组建研究院基础团队。2017年6月起,研究院科研团队“蹲点”猪场,与一线工人同吃同住,开展饲料对比现场试验,推动饲料配方优化和产品质量提升。与此同时,集团充分发挥信息化软件数据平台作用,建设覆盖至下属6个二级畜牧公司、22家养殖基地以及广东红马饲料公司的畜牧产业链ERP系统项目,从源头保证信息质量,做到饲料、兽药和疫苗使用情况的实时跟踪监控以及生产过程现场的动态管理,有效提高饲养管理效率。
三是通过制度建设强化人财物规范化管理。2014年以来,集团制定并印发涉及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管理、子公司管理、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土建工程项目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规章制度近70项,以制度规范经营行为,强化约束,有效提升企业运行的规范性。
四是实施投入品统一采购。通过集中采购与配送,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使用全价饲料;优选基地兽药、疫苗供应商,严格控制各类预防保健及治疗药物的使用量,确保兽药疫苗质量。
五是加强对下辖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管控。通过向混合所有制企业派驻财务总监、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名总经理和执行董事等举措,全方位参与合资公司的经营活动,掌控公司发展的关键事项,有效防范经营风险。
四、加强党建壮根基
集团于2016年6月成立党委、纪委,现有党员180人,党委一级管理党组织8个,二级管理党支部12个。党委成立后,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按照“先党内、后提交”原则进行决策,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把好方向。
集团党委充分发挥在干部选拔任用、人才引进培养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通过内部培养、大中专院校招聘、社会引进等方式,打造培养畜牧生产经营管理团队,现有员工9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30余人、大学专科及本科学历人员300余人、中级职称以上人员50余人。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打破区域用人局限,如从粤西调动一批技术人员至粤东,实施人才横向交流,为畜牧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充分的实践平台。
集团把廉洁风险防控工作作为推进企业惩防体系建设切入点,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规范权力运行,加大对重大事项、重点项目、关键岗位监督力度,坚持在阳光下运作;积极开展党风廉政教育,逐步形成廉政建设教育长效机制。着力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2018年1月16日,广东农垦畜牧产业发展推进会在广州召开。会议明确了集团“十三五”后三年将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为杠杆,以品牌打造与市场推广为支点,做强做优生猪养殖产业为基础,加快发展饲料加工销售、生猪屠宰加工与分割配送等业务,大力推广“公司+养殖小区+对外合作养殖场”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广垦畜牧向产业化、科技化、集团化的现代上市农业企业发展的战略思路。
发展的蓝图已然绘就,广垦畜牧人将紧紧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不忘初心、乘势而上、奋勇前进,努力开创新局面、增创新优势,力争早日实现“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宏伟目标,为集团在新时代的改革发展创造新业绩。
(作者单位:广垦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张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