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 面临的矛盾和对策建议

时间:2019-05-10作者:符莉 莫业勇 来源:《中国农垦》2018年第5期

天然橡胶作为四大工业原料之一,是事关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为了打破西方国家对我国的经济封锁,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100次会议作出“关于扩大培植橡胶树的决定”,天然橡胶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经过多年的技术革新和努力,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打破了“北纬15度以北为植胶禁区”的传统论断,成为世界唯一在北纬18度到北纬24度大规模种植橡胶的国家。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天然橡胶产量从建国初期的200吨提高到如今的80万吨。目前,我国是世界第四大天然橡胶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大天然橡胶消费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进口国。

一、天然橡胶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一)新背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传统制造业首当其冲,包括传统橡胶制造业。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轮胎生产国,每年约80%的天然橡胶用于轮胎制造。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传统轮胎制造业正在加快转型升级,大幅调减低端产品产能,加大中高端产品产能。《中国橡胶工业强国发展战略路线图》提出,到2025年要基本建成橡胶工业强国。橡胶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天然橡胶原料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核心是提供更多的高端优质、特种专用的天然橡胶原料。因此,过去我国天然橡胶发展主要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则是解决“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问题。

(二)新挑战。与其他重要农产品一样,天然橡胶也面临新挑战。

——“谁来割胶”问题凸显。由于割胶工作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年轻人不愿从事割胶工作,“谁来割胶”问题愈来愈严重。据了解,目前海胶集团的胶工年均年龄在45岁以上,胶工短缺高达6000人。

——进口价格和国内价格倒挂。国内生产的天然橡胶大部分为全乳胶(即5号标准胶),其价格较高,而国内消耗大量天然橡胶的轮胎企业大部分采用价格较低的20号标准胶。目前,进口的20号标准胶到岸价普遍比国内全乳胶低300元/吨左右。

——国产胶入库、进口胶入市。在供大于求、市场低迷和进口同类胶的挤压下,国产胶大部分作为期货交割品进入期货仓库。据统计报告,2017年10月底,期货仓库中的国产胶达40万吨以上。

(三)新机遇。

——政策机遇。201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科学合理划定“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国务院明确提出“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与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要求以海南、云南、广东为重点,划定1800万亩生产保护区,将从法律保护、加大财政投入和金融扶持等方面促进天然橡胶可持续发展,实现天然橡胶的有效供给目标。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指出,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要按照战略性物资生产调控的有关要求择优划定。

——市场机遇。天然橡胶和橡胶工业制品是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重要的贸易商品。“一带一路”为我国橡胶制造品“走出去”、交流和吸收先进的天然橡胶相关种植和加工技术、实现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对接和转移提供了重要的国际市场机遇。

二、我国天然橡胶发展面临的新矛盾

在新形势下,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表现在:

(一)三大不平衡

一是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与产量增长缓慢之间的不平衡,自给率下降迅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橡胶工业的强力拉动,天然橡胶这一基础原材料的消费量持续快速增长。刘阳(2010)等研究表明,从未来一段较长时间来看,中国天然橡胶消费与 GDP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GDP 每增加 1%则带动天然橡胶消费量增加3.75%;汽车产业结构变动1% ,会引起天然橡胶消费量增加 2.06%。国内的天然橡胶产量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进口成为满足我国天然橡胶需求的主要渠道。2000-2016年,我国天然橡胶的消费量从108万吨快速增长到489万吨,自给率相应从44.7%下降为15.7%,16年间下降近30个百分点。

二是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与经济效益逐年降低之间的不平衡,国内供给市场波动大。我国农村劳动力成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统计,我国天然橡胶种植业的割胶劳动力投入占到其产品成本的70%,高于越南、泰国等其他主产胶国。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天然橡胶价格从2011年2月最高的42000元/吨持续下降至2016年最低点的10000元/吨左右,2017年初短时间回升到近20000元/吨,此后基本在12000元/吨低位徘徊。随着近些年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成本逐年加大,种胶效益越来越低,胶农增收困难,植胶割胶意愿下降明显。据调查,农民普遍认为胶价在13000元/吨以上才会割胶,不然不如外出打工。

据统计,2015年全国被砍伐胶园达17万亩,在980多万亩投产胶园中,停产达140多万亩,延迟投产胶园达50万亩,停停割割胶园超过200万亩,未投产树丢荒弃管率达80%,农垦胶园施肥量减少60%之多。近些年地方政府鼓励种植天然橡胶的积极性也不高。国内产量波动大,保障国内供应市场的稳定受到挑战。

三是高品质天然橡胶原料供给不足、低端原料供给过多的结构性不平衡,高端用胶领域安全受到挑战。从全产链视角来看,天然橡胶上中下游生产企业融合发展程度低,加工链条短,产业附加值低。由于国内天然橡胶初加工工艺、技术和设备落后,天然橡胶产品结构单一,且产品性能与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较差,轮胎企业普遍不愿采用国产天然橡胶原料,特别是关乎国防安全的军工、高端及特殊领域的用胶需求绝大部分依赖进口。高端用胶领域过于依赖国外市场必将对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造成威胁,保障这些关键领域的用胶安全是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安全的核心。

(二)两大不充分

一是单产水平增长缓慢。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天然橡胶单产水平总体保持上升趋势,但2004年后便趋于稳定,甚至出现下降。2015年我国天然橡胶亩产为76.08公斤/亩,低于泰国(101.47公斤/亩)、越南(113公斤/亩)、印度(98公斤/亩)和马来西亚(94公斤/亩)等国家。

二是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程度低。调研表明,目前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种植技术应用还存在胶农认知程度低、技术推广力度弱、应用水平差等问题,特别是民营胶园管理比较粗放,生产技术比较落后且随意性大,割胶技术水平低,伤树严重,减短橡胶树的经济寿命,其经济效益也就相对降低。

三、促进我国天然橡胶发展的新举措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促进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应重点破解上述“三大不平衡”“两大不充分”矛盾,加快科技创新,努力构建上中下游全产业链高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建立长效稳定的天然橡胶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和推进相关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注重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升海外资源的掌控能力,有效实现保障我国天然橡胶产业供给安全的战略目标。

1.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加快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关键领域的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大对高产、高性能橡胶产品研发、基因组培、自动化割胶、橡胶林下资源开发等增量创新科技的投入同时,注重已有的存量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通过培训、宣传、示范等方式,使广大民营胶农掌握更多的种植、管理和割胶技术。

2.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构建上中下游全产业链高度融合的产业体系。如:抓紧开展从田间胶乳到成品的全产业链研究,以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天然橡胶品质,促进天然橡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建设天然橡胶保护区为契机,加大老胶园更新换代,加强胶园规划建设,建成一批稳产高产、高品质、可持续发展的橡胶园;重点扶持一批实力强的天然橡胶初加工和制品企业,打造高端、专用和特种天然橡胶产品;在海南、云南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设立天然橡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先行示范区。

3.注重国内外资源与市场的统筹利用,提升天然橡胶市场话语权。重点培育几个天然橡胶产业跨国公司,通过全球资源利用、业务流程再造、产业链整合、资本市场运作等方式,扩大在天然橡胶生产国的加工产能,提升资源掌控能力。积极引进跨国企业向高端橡胶制品领域进行投资生产,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我国设立全球天然橡胶研发机构,提高我国橡胶制品业的国际竞争力。

4.建立长效而稳定的天然橡胶产业扶持政策体系。针对当前胶价低迷的情况,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天然橡胶实际的市场风险分散机制;研究设立国家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基金;稳步推行天然橡胶“保险+期货”模式试点工作;创新天然橡胶种植业经营体系,探索天然橡胶胶园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创新。同时,在政策设计和执行的过程中,要注意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允许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政策安排。


(作者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