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锐出征精准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国企力量——天津食品集团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时间:2021-02-07作者:杨凤静 牛葆 来源:《中国农垦》2020年第12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带领我们打响脱贫攻坚战,并取得决定性成就,创造了中国历史的奇迹、世界的奇迹。天津食品集团作为国有大型食品企业,把扶贫工作视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光荣使命,列入集团发展战略,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依托“从田间到餐桌”食品全产业链,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品牌、渠道优势,实施“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双轮驱动,2017年以来陆续在新疆和田、河北承德、西藏昌都、甘肃甘南全力开展扶贫工作,奏响精准扶贫的恢宏乐章,开辟扶贫产业的广阔天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国企力量,践行国企责任。

产业创新迈开步,推进项目落实到地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也在于精准。天津食品集团的扶贫区域跨越戈壁沙漠、雪域高原和崇山峻岭,包括传统的农业区、畜牧区,每个地区的发展水平、经济状况、自然条件和文化习俗都不一样。针对受援地实际情况,结合集团产业特点,天津食品集团从产业方向、产业链条、产业市场三方面发力,一地一策,精准定位,反复实践摸索出适合受援地的扶贫产业模式,确保每一个产业项目有效落地,结出硕果。

一是因地制宜锚定产业方向。新疆和田、河北承德两地有着悠久的畜牧养殖传统,但是“逐水草而牧,靠天吃饭”的传统养殖模式,不仅破坏了环境,也造成了种群的退化,留下一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黄沙见牛羊,一片黄土晒太阳”的景象。而从市场看,新疆维吾尔族同胞羊肉需求缺口很大,承德背靠京津冀、市场空间广阔。经过深入调研,天津食品集团精准确定主攻方向。在新疆和田、河北承德,将发展现代肉羊养殖作为切入点,在两地分别投资建设百万只规模现代肉羊养殖项目。

在西藏昌都,针对寒冷高海拔环境,当地特色“阿旺”绵羊种群退化问题,建设“阿旺”绵羊胚胎技术中心,保种育种、提纯复壮。在甘肃甘南,针对农产品种类丰富但价值发掘不充分问题,以消费扶贫为重点,带动发展食品加工业,推进当地产业升级。

二是延伸链条构建产业集群。天津食品集团充分发挥食品全产业链优势,将扶贫项目嵌入集团产业布局,积极拓展受援地产业链条,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在新疆、河北,带动一批生物高科技企业、饲料加工企业参与扶贫事业,逐步建成良种繁育、饲料生产、屠宰冷链加工、产业技术服务等一系列支撑项目,构建起完整肉羊产业链,打造了多业态的产业集群。一排排整洁的羊舍代替了简陋的羊圈,风餐露宿的羊群住进了漂亮宽敞的“新房子”,羊儿吃得好、长得壮,连叫声都更欢快。新的养殖模式推动了两地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化转型,还给当地一片绿水青山,送去了一个崭新的“聚宝盆”。

在甘肃,集团旗下企业与当地企业、农户紧密合作,双品牌运营,开发“王朝九香”系列玫瑰露葡萄酒和桂顺斋藜麦、青稞糕点等产品,带动当地农产品种植和食品企业发展。甘肃永登县的苦水玫瑰花和玫瑰油产量均占全国总量50%以上。近几年市场不好,鲜花价格“跳水”到2元一斤,连采摘的人工费都不够,花农施永庆看着满园绽放的玫瑰,却一点也浪漫不起来,只能任由美丽的花朵干枯在田野里。施永庆的难处,恰恰就是帮扶的重点,集团所属王朝酒业利用苦水玫瑰的浓郁花香,开发出了“王朝玫瑰露葡萄酒”,这款酒倍受市场欢迎,走进了大超市,走进了直播间。施永庆说“今年每斤玫瑰花能卖到6元左右,预计玫瑰花收入有一万三四千元,俺挺知足的。” 一朵玫瑰花,串起了农业种植、初级加工、研发转化的产业链,推进当地产业升级,将甘肃和天津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三是对接市场增强运营活力。产业项目落户贫困地区,市场也要跟得上。天津食品集团一方面在各受援地区建立10余个消费扶贫公司,与受援地区50余家龙头企业建立稳固供应关系。一方面依托遍布天津的112个零售终端网点,1200余家团购客户,280家团膳客户食堂和8个扶贫产品展馆,构建起强大的扶贫产品销售网络,为集团扶贫企业、受援地政府和企业提供强有力支撑,不断增强扶贫产业持续运营能力。食品集团在天津还建立了西藏昌都馆,把浓郁的藏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天津百姓在家门口就能领略到纯正的高原风情,选购地道的藏区产品。截至2020年9月将千余种扶贫产品带入天津,采购额达到1.4亿余元。

党建引领无盲点,扶贫模式落实到户

再好的扶贫产业项目,只有把落脚点锁定在每个贫困户,才能产生应有的效益。大规模产业扶贫对于天津食品集团和受援地区都是新生事物,找到适合的扶贫模式,将产业扶贫落实到每个贫困户,是最现实的挑战。天津食品集团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在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希吾勒乡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创新模式”的扶贫经验。

一是开展乡企共建,搭起民族团结连心桥。新疆于田县希吾勒乡农民世世代代散养放牧,现代肉羊养殖项目推广初期,面对全新的科学饲养方法,村民们一开始不相信,怀疑“我们养了一辈子羊,你们这个办法行不行”。任凭扶贫干部怎么说,就是没人响应。根据以往的经验,遇到难题就找当地党组织。在乡党委的支持下,集团扶贫企业与村党支部开展共建联建,与当地党员群众共同升国旗,共建图书室、宣传栏,打造党建示范带,建设红旗宣传墙,重要节日组织员工欢聚一堂,共迎佳节。集团扶贫企业既是扶贫项目的生产队,也是党的扶贫政策宣传队,更是民族团结的工作队。

二是党员干部带头,引领村民踏上脱贫路。通过乡企党组织共建联建,乡党支部书记亲自示范,亲自做工作,逐步调动起当地党员干部积极性。在乡党委推动下,村党支部书记带领6名党员村民试着开展科学喂养。在扶贫干部的指导下,村民们发现,新品种的羊长得快、个头大、出肉多,一胎能生两只羊羔,两年能生三胎,和以前养的当地羊一年、一胎、一羔比起来,经济效益高,20只羊三个月就能挣一万多元!显著的实际效果让村民看到了实惠,看到了希望。村民不再观望,纷纷行动起来。在党员户带领下,希吾勒乡奥居鲁克村89家贫困户全部参加了肉羊养殖扶贫项目。通过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乡企党组织拧成一股劲推动养羊扶贫,现在89家农户把羊集中到一处饲养,方便公司在配种、防疫、饲料供应等方面集中管理,规模优势越来越显著,成了乡里的“科学养羊村”。

三是凝聚群众智慧,创造精准扶贫新模式。在农户的积极配合下,天津食品集团扶贫项目公司不断探索试验,依托核心扩繁场,实行“统一品种、统一饲料、统一饲养、统一防疫、统一保护价收购”“五统一”养殖标准,摸索出“入股分红、育肥合同、饲草换饲料”等8种可推广复制的扶贫方法。包括公司替贫困户代养肉羊,贫困户每年获得10%收益;母羊孕后期由贫困户领养,公司无偿提供技术支持、成本价供应饲料,双方分段收益;农户饲养快速生长期青年公羊,育肥两个多月由公司按市场价收回,实现快速增收;还有“饲草换饲料”“吸收贫困户就业”等模式,让所有贫困户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形成可复制的扶贫经验。对于极端贫困户,专门有“结对帮扶”模式,由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与他们“结亲戚”,为其垫付初始资金,帮他们实现脱贫致富,真正践行天津食品集团“精准帮扶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

这条“党建引领、模式自选、落地到户”的帮扶链条,形成了可以复制的“希吾勒”模式,并推广到和田地区,推广到承德,都大获成功。现在,天津食品集团的“羊产业”,在和田、承德两地家喻户晓,成了贫困户认可的脱贫金钥匙!扎扎实实的扶贫成果,让贫困群众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希吾勒乡党委来信说道“您们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就像大漠的胡杨扎根新疆,展现出共同建设希吾勒乡的无私情怀,开创的希吾勒模式,完成了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扶智先行稳根本,扶贫技能落实到人

脱贫不是目的,让贫困户掌握科学技术,带动更多人不返贫、能致富才是长久之计。扶贫的对象是广大贫困群众,扶贫产业在受援地的健康发展,最终要依靠受援地企业和贫困户观念的转变、知识能力的提升。天津食品集团立足扶贫扶智,在受援地开展技术、管理、人才输出,助力扶贫产业落地落实落长久。

一是强化技能培训,增强脱贫能力。天津食品集团积极推动技术普及,在和田、承德地区开展养殖技术、科学喂养、疫病防治、合作社科学管理模式等专题培训,在新疆还专门制作了维吾尔语培训视频和教材。两地基层干部、乡级技术负责人、村级防疫员、合作社法人、农业带头人和建档立卡贫困户6000余人次参加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农民”及乡镇干部。韩凤祥是河北承德围场县的贫困户,2019年7月开始,扶贫干部手把手教他如何养羊,一年时间,韩凤祥的羊舍里新产110多只羊羔,老韩兴奋地说,“到年底能赚八万块钱,还掉欠的草料钱和其他养羊的成本,能剩下四五万,比之前打工翻了好几番。”

二是强化人才支撑,加大技术支持。天津食品集团成立津垦牧业公司,在全国成立10家扶贫项目企业,专业从事扶贫产业推进。选调两批90余名年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成立“脱贫攻坚青年突击队”,充实到扶贫一线,并在扶贫一线开办“青年马克思主义工程”函授班,做好扶贫干部思想教育,提升工作能力。在肉羊项目所在地,集团帮扶企业成立下乡技术服务队,每天驱车数百公里免费为各乡镇羊场提供技术服务、开展技术指导,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集团还定期派出专业人员帮助受援地区企业在生产管理、品牌宣传、营销管理、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帮扶,增强造血能力。技术帮扶不但为当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还锻炼了集团自己的人才队伍。这批来自大城市的年轻人,经过艰苦地区的磨炼,信念更坚定,眼界更开阔,本领更高强,成为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三是强化岗位锻炼,培养本地人才。天津食品集团扶贫产业项目给受援地区带来了巨大变化,吸引了许多当地大学生和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建设家园,加入食品集团的扶贫企业,就这样扶贫干部又成了新员工的师傅,带思想、带技术。新疆扶贫项目企业招收14名维吾尔族大学毕业生到养羊一线从事技术服务和培训工作,招收28名在校大学生在羊场实习,为维吾尔族学生骨干提供就业岗位,组织优秀维吾尔族职工代表来津参观学习交流。希吾勒乡的大学生麦合木提和阿热祖看到家乡变化,来到和田项目公司工作,目前已成为企业骨干。他们说:“家乡变化这么大,养羊项目这么好,要为家乡发展做贡献。”泽旺曲珍是藏族大学生, 2019年10月来到昌都项目公司工作,学到了许多知识和技能,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创新形成产业链、落地打造帮扶链、扶智构筑人才链,撑起了天津食品集团的扶贫产业,经过持续努力,截至2020年9月,天津食品集团累计直接投资近10亿元,带动投资近6亿元,带动近2万贫困户增收。

下一步,天津食品集团将继续做好扶贫企业运营管理,确保受援地项目良性运转,继续加强对扶贫一线的人才和技术支持,增强受援地区的造血能力,帮助更多贫困户增收。同时,食品集团将进一步加强扶贫营销网络的建设,让扶贫企业与市场紧密联系,提升帮扶地区扶贫产品的精准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提升扶贫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天津食品集团将以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为新的起点,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安排部署,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慎终如始,驰而不息,全力推进扶贫工作,为受援地区留下一支扎根当地的工作队伍,留下一批健康长久的脱贫产业,助力受援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作者单位:天津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成德波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