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在春天里的奋进曲

时间:2019-12-11作者:许开峰 来源:《中国农垦》2019年第5期

春回北大荒,到处涌动着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辛勤的北大荒人,正朝着打造农业领域航母和新型粮商的目标,踏着追梦的节拍,致力于发展旅游产业、修复黑土层营养、创新循环经济。千里沃野之上,春潮滚滚,奏响了绿色生态发展的恢宏乐章。

创新旅游产业  打造多姿“百花园”

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农垦总局)党委(扩大)会议提出,要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推动生态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垦区各地整合优势资源,积极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沐浴着春光,北大荒人正追梦在多姿的“百花园”里。

走进七星农场科技园区,繁花娇艳、香气扑鼻,游人如织,一派清新的景象涌入眼帘。近年来,七星农场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建设了占地1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集农业、科研、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展示区。温室内9大展区分别培育了不同品种的热带作物。

今年春节前夕,来这里赏花的人络绎不绝。琳琅满目的观赏花卉、热带植物,多姿的果蔬产品,令人兴奋不已。游人李斌高兴地说:“眼前的景象就像是做梦一样,这南方才有的景色在咱北大荒也呈现了,真是太妙了!”

七星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员李大梅说,园区的香蕉、柿子等水果开始对外销售,既让游客观赏到南国风光,又能品尝到可口的食物。

据了解,为充分发挥自然、环境和人文优势,今年七星农场科技园区将打造花海景观,开发具有自主产权和具有时尚实用性的旅游产品和商品来增加旅游收入。进一步完善旅游名镇建设,继续以总书记走过的路线、现代化大农业景观游等线路,围绕辐射周边旅游资源进行线路整合,形成“旅游+”系列旅游线路,以此来促进旅游产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发展,让现代化景观农业大放光彩。

在宝泉岭农场生态园里,透红香甜的草莓令人垂涎三尺。来自外地的游客,尽情享受着秀美的田园风情。

“领着父母带着孩子前来游玩,既陶冶了心智,又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好馈赠,真好!”农场居民吴少兵随手采摘着新鲜的草莓,高兴地说。

据了解,自高峰期开园以来,园内草莓以80元/公斤的价格出售,日接待游客近百人。

春天万物复苏,哈拉海农场的果蔬种植成为旅游产业的新亮点。农场投资建设了20栋智能温室和146栋普通大棚的蔬菜产业园区。如今,园区内果蔬大棚已开园上市,吸引农场职工及周边农民前来消费。

走进多彩的果蔬大棚,一股热浪拂过面孔,夹杂着淡淡的清香。职工刘亚辉正忙着对西红柿进行装箱。他说:“我们这个棚里的西红柿在元旦之前就开始上市,果蔬销到了甘南、内蒙、龙江等地,着实赚了不少!”

跟刘亚辉一样,产业园区的其他职工也都在忙碌着,温室里的牛奶草莓、茄子、香瓜、叶菜等不同的果蔬,让前来采摘的游客有多种选择,逐渐形成了集休闲农业、旅游观光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链。

绥滨农场现代化科技园区的温室栽培厅里,管道式、立柱式、深夜流种植技术的无土栽培彩椒、金钱草、红掌,焕发着勃勃生机,招徕游客驻足观赏与购买。时下,无土栽培芹菜以5-10元的销售价格陆续上市,因其具有茎叶饱满、营养高、无污染等特点,深受游客欢迎。节日期间,园区日接待游客千人以上。

今年,前锋农场继续重点打造的集观光旅游、花卉科普于一体的“百花园”项目已经启动,串红、三色堇、薰衣草、牵牛花、鸡冠花等九种花苗正破土而生,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色彩斑斓的世界,旅游的胜地。

倾力土层保护  涵养多层“营养圈”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要加快绿色农业发展,坚持用养结合、综合施策,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农垦总局)党委(扩大)会议提出,要加大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落实黑土地保护行动。垦区各地坚持从保护和治理修复黑土地入手,通过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等措施,保护和修复黑土资源。

在嫩江农场测土配方实验室里,技术人员针对今年的旱情,化验采集回来的土样,制定施肥配方。技术员黄莹说,有针对性地补充土壤中不达标的有机质含量,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利用科学的方法来补充土壤肥力,让土壤得到有效的修养。

水土流失也是影响农业的一大因素。“以前种地最怕摊上地中间有让水冲过的那样的地方。水冲过的地方,播也播不满,苗也长不出来,让谁摊上谁也不愿意种”,种植户秦传文说这话时流露出担心的神情。

针对这一情况,嫩江农场先后投资1400余万元,加大对水利工程的投入力度。目前,20多条侵蚀沟得到有效的遏制,45.3平方公里的黑土地得到修复,综合治理面积达到90%以上,从根本上解决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的难题。

为了巩固治理成果,嫩江农场还从耕作模式入手,以免耕、少耕为主,采用深松的耕作模式,既有利于保墒,减少风蚀,又可以吸纳更多的雨水,缓解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

这几天,荣军农场有限公司测土配方施肥站正根据今年测土配方施肥的数据制作施肥意见卡,为种植户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技术人员刘中新介绍,今年大豆和玉米共制定了10个配方,化肥用量预计比去年同期减少5%左右。

农场还加大“三品一标”认证面积,有机认证面积达到9.8万亩,绿色认证面积达到17.9万亩。为了节约成本,确保有机肥质量,引进了嘉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有机肥,每年施用有机肥3000多吨。3年来施用有机肥的地号有机质含量提升到9.7%,没施过有机肥的地号,有机质含量仅提升到3-4%。

为了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确保粮食安全,近年来,二九〇农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注重对耕地的环境保护,严禁使用高残留、持效期长、高毒的化学农药,采取秸秆还田增施生物有机肥的方式减少化肥用量,建立了基地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把好投入品的使用关,严禁随意倾倒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污染土壤和水资源,并对农药、化肥等包装物进行集中销毁,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保护了耕地。

人勤春来早,红卫农场种植户的备耕如火如荼。农场推行绿色发展,深入开展农业“三减”行动。逐年推广“三减”示范面积,通过使用微生物肥与侧深施肥等肥料,带动全场种植户逐年少用传统三大肥。落实侧深施肥面积24.7万亩,实现亩减肥10%,亩增产8%。让更多种植户享受到农业“三减”带来的实实在在效果。

在推进黑土地保护措施中,北大荒人着手从农业机械入手,引进一些利于土地耕作的生态环保新型农机具。

八五六农场举办了2019年农机展览会,展会展示了插秧同步施返青肥机、水稻开沟起垄机、有机稻机械除草机、水稻双轴打浆机小型割晒机等新型农机具,这些农机具有小巧、使用便捷、利于耕地生态保护的特点。截至目前,垦区各地已购置新型农机具2.3万套。

实现“中国粮食 中国饭碗”,土地是根本。昔日“棒打狍子瓢舀鱼  野鸡飞进饭锅里”“插根筷子也发芽”的黑土地,如今正得以持续涵养,泛着浓郁的芳香和活力。

推动绿色发展  强壮多元“循环链”

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农垦总局)党委(扩大)会议提出,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加快绿色有机农业发展。伴着阵阵春潮,垦区各地不断延伸秸秆综合利用链条,突出绿色、优质、安全导向,朝着农业提质增效的方向砥砺前行。

在红星农场第四管理区晒场,笔者见到工人们正在忙碌地将有机肥料进行卸载入库。今年,这个农场继续发挥有机种植优势,加大绿色有机生产管理力度,从有机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入手,强化统一种植管理,生产物资全面执行有机生产技术标准。北大荒亲民食品有限公司原料部丁志超说,亲民公司原料部这几天陆续把2000吨有机肥下摆到各管理区,为春耕做好准备。

在鹤山农场,椰糠作基质,培育有机蔬菜的做法引起了笔者的兴致。

椰糠基质植物工厂,又称“活动农场”。专门针对辣椒、西红柿等需扎根种植的果菜类蔬菜的需求,将粉碎、灭菌、蓬松的椰糠作为载体,代替土壤环境,辅以无土栽培营养液供应养分模式,进行果菜类生产的技术。它的特点是无菌化生产,生产周期不受气候限制,营养供应指标化,生产环境全部可控。这套技术是鹤山农场从中国农科院引进的,据了解,西红柿、甜椒的秧苗可以长到4-5米,结出的果实口感好,无农药残留,产量超高。

眼下,通过椰糠基质植物工厂这套技术,西红柿已经开花结果,预计再有50天就可以采摘上市。

如今,在名山农场种植有机稻米的人是越来越多,小山屯管理区的种植户郝仁杰就是其中之一。种植有机水稻离不开有机肥,而最纯正的有机肥就是农家肥,由于农家肥不好收集,并且还需要自行发酵,因此很多种植户都望而却步,选择了肥厂生产的有机肥。2013年,农场成立了奶牛养殖小区,奶牛所产生的粪便全部被郝仁杰回收处理后,做了水稻的有机肥。2017年12月,郝仁杰联合几个种植户成立了盛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主打有机水稻种植。由于准确定位市场,采用绿色有机种植模式,他种植的有机水稻最后加工成的有机大米一斤的市场价格在10元左右,是普通水稻工的大米的3-4倍左右。

如今,昔日荒废的农作物秸秆,在青龙山农场变成了职工增收的“杠杆”。

水稻要想增产,育秧是关键,每年春季的育秧时都会出现用工荒、取土难和取土带来的破坏农田耕地等水稻生产难题,为此,农场从2016年开始引进稻草秧盘育苗技术,通过三年的试验示范和总结,不仅减少了人工和用土量,而且秧苗更加健壮,插秧后返青快、抗病性强。

建三江农垦顺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张显春说,建厂初期准备每年生产5000万张秧盘,消化秸秆大约5万吨。等二期的时候,秸秆(秧盘)生产将达到1亿张,消化秸秆10万吨。到后期满负荷生产的时候要达到1.5亿张,消化秸秆15万吨。

2019年,青龙山农场将对20万亩耕地应用稻草秧盘,可直接消化水稻秸秆5万余吨,节省生产成本2000余万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到2022年,青龙山农场稻草秧盘项目第三期建设完毕,可实现年加工稻草25万吨,生产秧盘2.5亿盘,届时55万亩耕地的稻草将全部转化,解决秸秆禁烧做到绿色环保,实现稻草秧盘全面积应用并销往周边农场、农村,共同达到环保、节本、增效。

在八五〇农场第二管理区第八作业站,来自卫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将已经被打捆好的玉米秸秆运载装车,这些秸秆将被拉运回蚯蚓养殖基地,成为蚯蚓生物肥生产的原料。

卫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经理原静介绍说,这些秸秆拉回来之后经过堆腐,可以用作蚯蚓的饲料,再通过蚯蚓过腹化粪,结合先进的生物技术,生产出生物有机肥。

据了解,由于蚯蚓的采食复杂多样,主要以腐烂的固体有机废弃物为主。所以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目前主要利用蚯蚓处理城市生活污泥、农村秸秆、动物的畜禽粪便等。卫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根据蚯蚓采食腐殖质有机物质的特性,将种植户废弃的秸秆通过堆放、发酵和粉碎处理,并与牛粪等其它物质进行掺混,用于蚯蚓生物有机肥的生产,一吨蚯蚓种苗一年可处理420吨秸秆,相当于1200亩土地产生的秸秆数量。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成德波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