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火炬农场是以种植经营橡胶、甘蔗、剑麻三大亚热带经济作物为支柱的国有中型企业。近年来,农场党委班子认真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发展各项事业的新举措,使得农场逐渐进入了新一轮的发展,并连续多年被评为湛江农垦先进单位。但农场在经营管理上一些体制性的、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仍然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一、农场经营管理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农场紧紧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打造跨国大集团,建设美好新垦区”的总目标和“一胶二蔗三麻四养殖五自营”的经营思路,努力克服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大力推进以发展3万亩橡胶、2万亩甘蔗、1万亩剑麻为目标的“三二一”工程,狠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场现有橡胶面积近2.2万亩(含3800亩第三代橡胶小苗),年产干胶1100吨左右;甘蔗种植面积近2万亩,年产工业甘蔗9万吨左右;剑麻面积近8000亩,年产剑麻叶片3.3万吨。企业年社会总产值1.7亿元,经营利润700多万元,职工劳均收入2万多元。
二、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农场内部管理制度和经营机制还不完善,企业发展活力不强,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的弊端仍然没能完全革除。农场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执行力仍相对较差,部分管理人员仍存在“吃大锅饭”的落后思想。
2.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一是职工承包的土地地块零散,规模偏小。目前农场职工甘蔗承包平均面积大约在30亩左右,剑麻、水果等承包平均面积更少。这种小规模的经营虽然基本解决了职工的温饱问题,但解决不了职工的致富问题,也解决不了农场继续发展、提高农业产业素质问题。二是劳动生产率低,职工增产不增收。虽然目前农场土地产出率比起农村要高很多,但 按人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并不高。三是职工经营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除主营作物外,职工自营经济规模偏小、决策分散、盲目 跟风,缺乏良好的市场指导。按现行的职工经营模式,要实现到“十二五”末全场职工年劳均收入达到4万元的目标难度不小。
3.橡胶产业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尽管近年来农场在加强橡胶生产管理、职工技能培训、发展第三代小苗等方面做出了艰辛的努力,但从近年的发展来看,农场橡胶品种单一落后、胶树老化、防风林不足、生产效率低、产业规模小、生产规程不够规范等问题,依然是制约农场橡胶产业发展的“颈瓶”,集中体现在全场“海垦”树比例过大、耐寒抗风品种少、老残树过多、单株产量低。2011年遭遇强台风后产量急剧下滑近五成。
4.甘蔗高产优质水平仍然较低。一是土壤贫瘠、自然条件恶劣。农场位于雷州半岛西岸,长年干旱少雨,几乎每年都出现5个月以上的无雨期,甚至有时冬春连旱、夏秋冬连旱,严重影响甘蔗生产。二是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甘蔗生产条件较差。尽管近年农场积极争取和筹集资金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大量土地地块小、与农村土地插花严重,相当部分的土地未实现基础设施覆盖。三是职工收入来源单一,增收困难。全场50%以上职工以种植甘蔗为主业,职工的收入主要来自甘蔗种植,而甘蔗的产量提升空间有限,职工收入不稳,增收困难。四是甘蔗生产投入不足。五是甘蔗病虫害严重。赤腐病、凤梨病、黑穗病、黑腐病等病害严重仍然是影响垦区甘蔗糖分的主要因素。垦区当前从事甘蔗防病治病的技术研究人员缺乏,缺乏有效的、切合农场实际的病害防治措施。同时,由于垦区甘蔗长期连作,造成土壤养分过度消耗,地力下降,容易发生土传病害。
5.剑麻产业发展不足。剑麻作为农场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由于近年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剑麻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势。主要体现在:(1)病虫害防治难。垦区自2006年前后暴发较为严重的剑麻病虫害以来,大量剑麻田受到影响。(2)剑麻产品价格陷入低谷,推广种植难度较大。由于剑麻属长期作物,生产周期长达10 ~ 15年,其间气候、病虫害、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都会对收益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市场风险大于一般农作物。近年来,剑麻叶片的收购价格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职工种植剑麻的前5年往往是处在亏本状态,投入高、见效慢,导致职工不敢投资种植剑麻。
6.农业机械化应用程度不高。尽管近年来农场积极争取国家农机补贴资金,努力购进各种农业机械,并组建了农机服务队伍,但由于受到购置成本高、技术不成熟以及大机器与小地块的矛盾等因素的影响,农场农业“小、散、低”非常明显,大中型机械难有用武之地,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出现了农业“种、管、收”成本高、效率低的现象。
三、对策
农场必须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坚定不移地实施“三二一 ”工程,积极调整优化农场的产业结构,并通过加大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机械化,改良支柱产业品种结构,进一步提升全场经营管理水平。
1.依托资源优势,提升农场经济实力。首先是要坚决发展农业生产第一要务不动摇。农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调整优化农场农业结构为手段,以土地资源的立体开发为依托,形成稳定、互补且具备一定规模的产业结构,提高市场应变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应对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其次是要利用火炬农场地处湛徐高速公路龙门和松竹两个出口之间的区位优势,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工业、商业及住宅土地的规划和建设,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优化丰富农场经济结构。
2.依托产业优势,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首先,要明确推行农业规模经营的目标。农场十六队甘蔗总面积1903亩,年产甘蔗近万吨,并于2011年率先实现全队职工年劳均收入4万元的目标。这得益于坚持扩大承包,走规模经营的道路,使资金、土地、技术以及机械化发挥了聚合作用,生产效益取得了显著的提高。其次,要建立健全市场和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推动和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为职工提供农业种苗、生产物资等产前及产后产品加工销售等服务体系,引导和帮助职工科学、稳妥地推进规模化经营。再次,要注意做好与工业化、产业化的结合。要依托垦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围绕蔗糖、剑麻、菠萝、香蕉、瓜果等产业化经营来实施农业规模化经营,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实行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集团化管理,保障职工增产增收的稳定性。
3.提高管理队伍素质,加强人才引进。要着力整治管理队伍中的不正之风,并通过建立风险抵押机制和干部问责制,增强管理人员干事创业的责任感,提高服务职工、服务企业的积极性,努力打造一支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管理队伍。其次,要继续落实“人才强场”战略。积极吸引各类人才到农场扎根创业,落实好相关政策,提高各类人才的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再次,要组织好管理人员的在职学习,提高他们的理论、政策及业务水平。
4.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现代胶园建设。做好橡胶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农场“三二一”工程中,把橡胶发展放在第一位,提出了到“十二五”末全场橡胶面积发展到3万亩,全部投产后年产干胶达到2500吨左右。
大力推广优良品种。要依托垦区的科研优势,引进培育抗风耐寒高产新品种,坚决淘汰一批老残树和低产胶园,使农场新植或更新胶园优良品种率达到100%。
继续推进胶园标准化建设。着力建设一批规范的橡胶防护林。同时,要全面推广中小苗间种套种豆科作物或绿肥,培育好胶园生态体系,严格执行橡胶栽培技术规程,全面实行中小苗抚管岗位责任制,强化管理,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全面实施“六龄苗”工程,促使新胶园尽快投产。
全面提高产胶水平。要加强胶园“三保一护”,落实“管、养、割”技术措施;培育胶园产胶潜力,坚持科学施肥,增加肥料投入,加快五天一刀新割制和气刺微割技术的实验与推广,不断提高橡胶业劳动生产率;注重加强胶工的技术培训,健全岗前培训制度,坚持持证上岗,确保到“十二五”末开割树的平均株产提高10%以上。
5.依靠技术创新,提升甘蔗生产水平。实施土地项目整理,通过对种植地块的集中连片调整,改变以往地块小而分散的状况,为建设和全面推广水肥一体化设施创造条件;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田间道路、水利设施,扩大节水灌溉面积,提高机械作业和水利灌溉条件。
加大良种推广。从近年来的经验看,农场推广种植粤糖62、台湾1号、粤糖00236、粤糖83-271等甘蔗品种是比较成功的。农场在加快引进甘蔗优良新品种的同时,要做到早、中、迟熟品种搭配合理,高糖品种达到70%以上的种植结构,使全场甘蔗种植品种比例科学合理、高产优质。
加强土壤改良。一是要坚持推广甘蔗与剑麻及自营经济地轮作的耕种模式,改善土壤营养结构,减少因长年单一种植而造成的土地病虫害。二是要大力应用生物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进一步改良土壤的有效成分,提高甘蔗单位面积产量。
加强病虫害防治。垦区多年来甘蔗糖分偏低,其最重要的原因是病虫害。因此,农场应以加强甘蔗病虫害的防治为重点工作,引进专业人才,加大科研投入,加大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的应用,积极应用太阳能灯光诱杀害虫技术、推广生物防治等,降低甘蔗病虫害的影响。
推广机械化。甘蔗生产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生产,所需投入劳动量极大。尤其是甘蔗砍收季节,农场每个榨季都要到云南、贵州等地招收砍蔗劳力,导致砍收费用一再攀升,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已成为影响职工收入的重要因素。甘蔗生产机械化是提高产量、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劳动力需求及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必须在未来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的力度。
6.依靠政策扶持,稳步发展剑麻产业。依托龙头企业优势提升职工发展剑麻的信心。应进一步确立剑麻种植的组织形式,大力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以经济合同作为纽带,公司与基地、基地与农户分别订立生产经营合同,龙头公司可借资给基地,基地垫资给农户,提高收购保护价,麻片收购价与纤维及制品销售价联动,所有垫资通过叶片回收抵借款,解决好职工资金投入能力不足的问题。
保证剑麻种苗和种植质量。要加快剑麻脱毒组培苗在生产种植中的推广应用。经过引进种植无毒健康种苗,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防治技术,及时处理病株,建立剑麻病害预警系统,严密防治和控制剑麻病虫害。
进一步延伸剑麻产业链。在大力推进剑麻种植之外,要围绕提高剑麻纤维及制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强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提高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能力。同时开展麻渣汁液的综合利用研究与开发,尤其是在提取剑麻皂素研发医药产品、利用麻渣废料生产生物有机肥方面,使剑麻全身是宝变为现实,并增加剑麻种植户在剑麻产业链拓展后的收益分成。
7.坚持种养结合,积极发展养殖业。农场从2011年开始建设的万头猪场项目,将成为拉动农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且猪场产生的牲畜粪便既可以淋施橡胶、甘蔗等农作物,也可用于生产沼气等生物能源。“十二五”期间,农场将计划建设两个万头猪场和两个沼气项目,预计年生猪出栏2万头以上,力争将农场建设成为一个以农业为主体、养殖业和工商业为补充的新型综合农场。
(作者单位:广东省火炬农场)
责任编辑:叶亚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