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区耕地经营规模发展情况如何?
——耕地经营规模逐年扩大,基本实现了再造一个大兴安岭垦区的目标。
按照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发展理念,近五年,大兴安岭垦区来不断扩大周边耕地的流转。流转规模从2000年的不足20万亩,到今年流转外部耕地97万亩。尤其今年甘河农场从莫旗北部乡镇整建制流转土地3万亩,使垦区总播种面积达到了220万亩,基本实现了再造一个大兴安岭垦区的目标。预计今年垦区粮食总产将突破10亿斤,开创垦区54年来粮食总产的新纪录。
目前垦区耕地实行什么样的经营模式?
——四种经营模式探索成功,为今后发展有机绿色农产品、实现质量可追溯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兴安岭垦区各农场不断探索和完善,目前已经形成四种比较成熟的耕地经营模式。一是统一经营示范田,由农场采取先进集成配套技术统一种植,今年垦区统一经营示范田共有19万亩。这些统一示范经营田既是展示农垦企业示范引领作用的阵地,又为垦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二是“六统一”管理规模田。由农场采取“三定六统”(三定:定地号、定作物、定承包人;六统:统一区划布局、统一农艺措施、统一耕作模式、统一生资供应、统一收获、统一产品销售)的管理办法,是实现土地规模化生产经营的重要途径。三是内、外部流转田。外部流转耕地可扩大垦区土地经营规模;加快内部土地流转可使承包面积较小的职工从土地上分流,从事养殖业、务工、经商,实现多元化增收。四是特色作物高效田。积极引导职工种植白瓜、南瓜、糯玉米、酒用矮高粱和中草药等特色作物,力争实现亩产值超千元,亩利润500元。以上四种经营模式,突出体现了“统”的作用和成效,实现了生产投入品的源头控制和管理,为今后发展有机绿色农产品、实现质量可追溯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结构优化调整方面做了哪些尝试?
——本着“调优、调高、调特”原则,助推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拓宽职工群众就业创收渠道,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
大兴安岭垦区紧紧围绕增加粮食产量这条主线,本着“调优、调高、调特”的原则,优化种植结构,成效显著。一是玉米面积大幅度增加。从2010年不足1万亩发展到今年45的万亩;产量逐年提高,今年平均亩产有望达到500公斤,使职工的种植收益提高40%以上。二是发展特色种植业。根据市场需求,适度发展高效特色作物,全力打造效益田。今年扎兰河、诺敏河农场白瓜丰收,诺敏河食用南瓜丰收,扎兰河、巴彦早熟水稻试验成功;巴彦、欧肯河、古里等农场试种1000亩酒用矮高粱成功,为垦区今后发展饲料加工及制酒产业提供了条件;三是积极发展设施农业。甘河、东方红农场设施农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垦区在种植方面采取哪些科学技术和措施?
——?“早、高、密”栽培技术基本形成,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地区,进入全国农垦技术示范行列。科技园区成为企业家的决策台、科技人员的讲台、职工群众的看台、对外宣传的展示台。
目前,大兴安岭垦区的玉米、大豆、小麦“早、高、密”栽培技术已在周边地区累计推广面积2000多万亩,为区域化、规模化种植,提高粮食产量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已经列入全国农垦高产栽培方案,被确定为北方高寒地区大豆模式。同时,结合近两年来探索总结的玉米茬浅旋、玉米大豆互相免耕卡种等方法,整地费用亩可节省20多元,亩收入提高15%左右,达到了培肥地力、节本增效的目的。
各农场的农业示范田和科技园区实施的品种对比试验、栽培措施示范作用明显,充分体现了“四台”作用,即企业家的决策台、科技人员的讲台、职工群众的看台、对外宣传的展示台。垦区本着科学严谨、适合本地区自然气候特点的原则筛选适合本地的优良品种。加之今年水稻和酒用矮高粱的试种,为下步优化种植结构、发展订单农业、秸秆还田、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等方面积累了经验,为今后大面积示范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垦区农机装备水平如何?
——作物耕种实现全程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率达到99%,位于全国前列。
近年来,大兴安岭垦区借助农机补贴和贷款扶持政策,采取“贷款扶持、以地促机”的方法,各农场先后购买了大量国内外先进的耕、种、收农机具,使垦区农机装备水平得到迅速提升。2006年以来已经累计投入资金3.9亿元,购买各种大中型以上农机具2085台套,其中拖拉机1092台,收获机446台。目前垦区拥有300马力以上进口收获机28台,210马力以上进口拖拉机35台,安装GPS卫星导航设备33台,进口大型宽幅播种机33台,进口高地隙自走式喷药机7台,各种配套农具80多台套,玉米、大豆、小麦等主栽作物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率达到99%,位于全国前列。明年,巴彦农场还将实施国家级东北地区玉米物联网信息化项目,为进一步提高垦区农业信息化水平和标准化生产水平趟出一条新路。
如何拓展垦区农业发展空间?
——打造安全优质可追溯的绿色食品农产品,建设诚信可信农垦,提高市场竞争力。
垦区将进一步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和环境优势,打造世界知名的安全、优质、可追溯的绿色食品农产品,建设诚信可信农垦,提高市场竞争力。今年,垦区计划认证绿色食品大豆50万亩、芸豆10万亩、玉米20万亩。扎兰河农场农产品质量追溯项目正在实施中,目前已经完成技术培训工作,相关信息正在录入和上报。2015年将继续扩大农产品质量追溯项目建设力度。
今后垦区农业发展方向是什么?
——垦区制订了“176431”发展规划,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发展方向。即到2020年,大兴安岭垦区要建成100万亩绿色有机农产品输出基地,今年可认证有机转换10万亩,绿色食品80万亩;到十二五期末,实现粮食总产70万吨;到2016年底实现粮食仓储能力60万吨;创新和完善4种耕地经营管理模式;到2020年总播种面积达到300万亩;集成推广1套高寒半干旱地区玉米、大豆大垄高台“早、高、密”栽培模式。这将是垦区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奋斗目标。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兴安岭农垦政工部)
责任编辑:张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