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特产是如何打造成大品牌的

时间:2019-05-21作者:钟恳 来源:《中国农垦》2019年第2期

“青岛的酒、烟台的果,东阿的阿胶、乐陵的枣,章丘的大葱、莱阳的梨,还有潍坊的萝卜皮。”提起一种产品,大家就会想到相应的地域特色和对应的知名品牌。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特产数不胜数,尤其是特色食品占了特产中的绝大多数。但是,往往很多极具特色和品质的农产品偏居一隅,知名度局限在某一区域,销售半径短,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大市场大品牌的种子和土壤就在地方特产市场中。那么,如何才能让地方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提高知名度和口碑呢?来看看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徐春晖的观点吧!

一直以来,我国农业是农户分散性生产经营,不仅规模小,而且其他的生产要素无法在这种分散性生产经营中被充分利用。在各种因素的制约下,实际上农户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并没有太大的市场竞争力。所以,要想让地方的优质特色农产品以飞快的速度铺遍全国,就必须建立大特产的观念。因为特色产业见特效,首先要做大种植规模,鼓励企业与农户签订订单,保护价收购,保护农民种植积极性,逐步做大种植面积。也有说法说一个区域品牌最好由另一个公司来运作,一个品类要专注打造一个品牌,这都是一些有益的尝试,这样可以把各方力量调动起来,聚焦各方来做大做强。

在强调区域化和特色化的同时,还必须要形成品牌,走特色农产品品牌化的道路。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品牌化?因为土特产要成长为特色产业,关键还是要加强品牌的建设。如何生产出能让消费者识别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化农产品,这是每个地方都要思考的问题。其实,从当前消费者对区域特色农产品的需求上来看,人们最注重的就是区域的形象,即生产这种农产品的地方生态环境怎么样,人文历史怎么样。再就是农产品的形象怎么样,有没有质量保证、安不安全、口感好不好、营养价值如何、社会认知度高不高等等,都在人们的考虑范畴之内。

另外,那就要看营销手段能不能吸引到人了。当然,给自己的产品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是打造农产品品牌的开始,甚至可以说,一个好产品名可以事半功倍。比如以突出原产地的品牌“阳澄湖大闸蟹”“阳山水蜜桃”,地域特色就十分明显;而类似“王老吉”“六个核桃”等品牌名称不仅传达了历史传承,也包含了人们观念上的基本认同;再比如农产品知名品牌“褚橙”原来叫“云冠橙”,后来改为“褚橙”后,一下子就把褚时健的传奇人生和这个橙子联系到了一起;而也有将产地名称+品类名称作为品牌名称的做法,比如西湖龙井、金华火腿、乌江榨菜、龙大粉丝等,都是从优势产区成功走出来的优秀品牌,值得借鉴。

此外,从产业角度讲,还是要延长产业链条,深度加工成规模发展“孵化器”。比如在有“中国脐橙之乡”美誉的湖北省秭归县,当地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引领,开发出了橙汁、橙茶、橙酒、橙醋、精油、果胶、保健食品等系列产品;并通过“脐橙+文化+旅游”模式,以脐橙等生态农业为基,以美丽田园为韵,以屈原故里风俗、峡江风貌为载体,吸引游客前来乡村游、自驾游和采摘游。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我们要不断通过延长产业链,打造本土品牌,培育壮大特色产业,让特色产业成为农村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的新载体。只有这样,小特产才能打造出大品牌!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