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中华大粮仓

时间:2014-07-01作者:赵玥辉 来源:《中国农垦》2013年第10期

    7月26日,黑龙江红色边疆段水位119.34米,超过警戒水位;
    8月2日,莲花河青龙山农场段水位51.40米,接近警戒水位;
    8月5日,黑龙江二九○农场松花江闸站水位54.77米,超过警戒水位;
    8月9日,挠力河八五三农场河段水位上涨,农田倒灌。
    ……
    自7月以来,黑龙江省多地强降雨频发,嫩江、松花江、黑龙江江水持续上涨,导致垦区9个管理局的108个农(牧)场遭受洪涝灾害。洪水如猛兽一般,朝着良田汹涌而来,城区积涝、农田被淹、道路受阻、桥梁冲毁……万顷良田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面对肆虐的洪魔,垦区各地迅速行动起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关怀指导和总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洪水阻击战,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抗洪抢险壮歌。

灾情发生?各级领导靠前指挥

    从发生洪灾的那一刻起,垦区的灾情就时刻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
    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来到建三江管理局调研。他面对丰收在望的农田告诫农垦总局各级领导: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防汛抗洪各项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着力抓好秋粮生产,努力夺取秋季农业丰收。
    黑龙江省委书记王宪魁、省长陆昊、省委副书
    记陈润儿、省纪委书记黄建盛等领导也多次亲临垦区抗洪现场指导工作。8月13日晚上8点30分,省农垦总局召开紧急电视电 话会议,要求垦区各级领导要做到迅速到位、狠抓落实、信息速报,全力做好迎战大洪水的各项准备工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农垦总局党委书记隋凤富,农垦总局局长王有国始终在垦区抗洪一线进行指挥,多次往返受灾严重的二九○、青龙山、肇源等农场,会同各级领导和水利专家研究汛情,在堤坝上与抗洪大军一起装袋运土,身先士卒。
    从一开始,垦区整体抗洪救灾工作就在农垦总局党委的指导下有序展开。总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垦区各级领导干部迅速赶赴到各自包片的管理局、农(牧)场、管理区和生产队,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率先垂范,科学合理地调配着防汛力量,日夜与基层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组成的抗洪大军奋战在一起,团结一致,同甘共苦,在291公里长的防洪一线上,展开了一场抗洪抢险保卫家园攻坚战。
    总局党委始终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抗洪抢险的第一位,各级领导干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作为第一目标,对危险地段进行准确预判,迅速转移职工群众。“鸡鸭鹅狗猪、柴米油盐醋……能带走的都带走。”在转移地区,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地走访调查,及时宣传上级指示和抗洪抢险形势,每到一户,都认真做下记录,唯恐落下一人。为了不发生任何安全问题,还在营区和进入营区的交通要塞设置了哨卡,24小时值班把守,不允许陌生人进入,不允许转移出去的人员再回来,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了受灾的群众全部安全撤离,无一人伤亡。
    8月16日18时,二九○农场黑龙江堤防在持续近65天高水位的冲击下,农场三号边防站至蜿蜒河河口(8+000)段发生溃堤,高达3米多的水头瞬间就将决口扩大到50多米。直接造成农作物绝产面积20多万亩,受灾人员达996户、2132人,直接财产损失超过2.8亿元。当地紧急启动了《溃堤决口预案》,组织10支巡查小分队,对7个即将淹没区住户进行反复巡查,确定是否有人员滞留。对9个预计扩大的淹没区,实行管局机关干部包保责任制,连夜入户进行紧急撤离动员,确保在17日12时之前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区。
    垦区涉灾各单位及时成立了抗洪抢险工作领导小组,启动抗洪救灾工作预案,坚决确保指挥工作体系落实到位、队伍建设落实到位、物资准备落实到位、防汛检查落实到位、应急预案的调整和补充落实到位的“五到位”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指示精神,保证政令畅通,做到令行禁止,科学合理有效地调配防汛力量。农垦总局党委宣传部第一时间发出垦区新闻宣传的动员令,积极组织各级新闻工作者投身抗洪抢险救灾报道。总局民政局第一时间响应,科学预判灾情,积极筹措抗洪救灾物资。各级卫生部门及时摸清了转移安置人员底数,并提前对集中安置地点环境进行了消毒,并组建了多个医疗卫生救治分队,为集中安置人员和抗洪第一线工作人员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垦区公安局组成5个抗洪抢险战斗小组,由党组成员带队分赴5个管理局开展抗洪抢险工作,并对各小组建立定岗、定员、定责、定区域的责任倒查追究工作机制,为抗洪抢险安全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民政、农业、农机、保险、交通、工会等部门也都积极主动开展了相关业务工作。
    总局党委的科学决策,统一调度,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群众抗洪抢险救灾热情。垦区人民肩并肩、手拉手,同舟共济,形成了抗洪抢险救灾的强大合力,在惊涛骇浪中挺起了钢铁脊梁。

抢险救灾?党员干部冲锋在前

    咆哮洪水中,一个个党支部就是冲不垮的堡垒;肆虐暴雨中,一名名共产党员就是一面面飘扬的旗帜。
    8月8日,嘉荫农场沿江14.3公里的黑龙江大堤告急,农场党委向全体党员干部发出抗洪紧急号召,组建了21支以党员为主的抗洪抢险突击队。他们以汛情为命令,扛沙袋、架浮桥、堵管涌、巡江护坝,固守长堤,战胜了一次又一次险情。农场场长王义海患有严重的滑膜炎,仍每天穿着雨靴在堤坝上来回巡查,由于过度的劳累,他的肾上腺囊肿更加严重,常常因腰疼得厉害,用手按着蹲在地上部署工作,但却始终没有离开大堤一步。
    面对黑龙江江滨段水位超出警戒水位2米多的险情,8月19日下午2时,宝泉岭管理局党委紧急部署,由管理局副局长顾毅坐镇江滨指挥,协调新华、宝泉岭、共青三场对江滨堤防进行全面固坝消险。因大堤路面较窄,车辆不能相对行驶。江滨农场抗洪总指挥王向平经过现场勘测后,迅速调集大型推土机4台,挖掘机3台,加上运料车60余台,连夜抢修,经过14个小时的奋战,终于抢修出一条宽7米、长7公里的抗洪抢险通道。也正是这条“生命通道”全力保证大堤每天车次往返2000余次,备料7000余立方米,抢筑子堤3.3公里,将大堤化险为夷。
    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让红兴隆管理局境内的松花江、乌苏里江、挠力河3个河段56个站点频发险情。在职工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遭到威胁时,7361名党员昼夜奋战在抗洪一线。各防汛指挥部及成员单位的党员干部全部坚守岗位,全力做好防讯应对工作;管理区党员干部实施“联动式”防汛、“全天候”备战,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基层党员分片负责,进站入户宣传防汛救灾知识;党员干部组成巡查组,昼夜坚守岗位,做到每一段大堤、每一处险段、每一处水利设施都有人巡查,不放过一个疑点。57岁的老党员宋启杰是五九七农场挠力河灌站站长,当汛情危急时,需要调用灌站的大马力轴流泵紧急排水,而水泵在4米多深的泵站沉水池内。紧要关头,宋启杰不顾个人安危,当即表态去“潜水挂钩”。一次,没有成功;两次,没有成功,有些精疲力竭的宋启杰第三次潜入水下。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宋启杰终于跃出水面,虽然已是面无血色,但他挥舞拳头高喊了一句:“挂上了!”吊出的轴流泵第一时间被调配到强排现场,确保了险情及时排除。
    8月25日,八五三农场遭受暴雨袭击,降雨量超过80毫米,第一管理区3道排干决口,5万余亩农田被淹。危急关头,一面面党旗高高耸立在抢险一线,330名党员跳进湍急的洪水中,在决口处形成了一座座坚不可摧的人墙。在人墙的保护下,37台机车疏通河道,1000余名职工群众用3万袋沙袋堵决口,铺设彩条布10余块。经过7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战,3个排干1000延长米的决口彻底被堵住。
    党群齐动,上下协力,不畏艰险,挺身而出,在特大洪灾到来的危难之际,黑龙江垦区再次彰显北大荒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勇战洪魔?铭记最美北大荒人

    湍急的洪水像受惊的野兽冲撞着大堤。在抗洪前线上,父子抗洪、兄弟抗洪、夫妻抗洪……每时每刻都上演出一曲曲可歌可泣动人赞歌。也许人们记不住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记不住他们每一个人的容貌,但他们共有一个最可敬的名字——北大荒人。
8月27日早7时,二九○分公司的黑龙江干堤大口门堤段处突发3出大面积管涌,滔滔江水带着泥沙喷涌而出,形成了半米高的水柱。此时机关大学生第一巡堤分队在队长王连富的带领下,迅速投入到抢险工作当中。“扑通、扑通……”90后大学生李鹤鸣与队友们毫不犹豫地跳进了冰冷的江水中,压无纺布、码放沙袋,尽全力阻止江水倒灌的速度。一时间近3米长的开口处,一道用生命铸就的“铜墙”将洪水牢牢拦住,大堤上400余名抢险队员与水中队员默契配合,紧急构筑生命防线。经过两个小时的全力战斗,成功将溃口封堵住,保住了坝下30余万亩耕地的安全。
    “财产没有了,可以再挣;家没有了,可以再建;农场没有了,我们的根就没有了!”主动承担起为武警抗洪救灾部队官兵担当向导任务的二九○农场职工于治利动情地说着。今年的特大洪水使他家房屋被淹,两台收割机也被湮没在水里,450亩作物绝产,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万元。可为了更多的农场职工生命财产安全,他擦干泪水就投入到抗洪抢险一线中,每次执行任务时都会经过他的家门,他还特意让前来采访的记者给他和家合了张影,以留作永久的纪念。
    青龙山农场莲花河大堤上,于8月10日刚刚举行完婚礼的邢亮就紧急奔赴抗洪抢险一线,并一直在大堤上坚守。后来,新婚妻子与大家一起到前线慰问抗洪抢险的英雄时,特意买了一束鲜花送给丈夫。当这对新婚夫妻见面时,两人都热泪盈眶,手捧鲜花的邢亮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还是妻子开了口:“只要你为大家守好大堤就行!”76岁的老职工王国生,抢着帮抢险队员撑袋子、装沙石,别人劝他:“大爷,你快回家歇着吧,这里有我们在,你就放心吧。”话到这里,王国生一脸的不悦,“没事!我能干,你们都在没白天没黑天的背沙袋子,我也要为保卫咱家出点力,要不大水要来了,什么都没有了。”
    “队员们吃得好,有力气,咱这大堤才稳,自己心里才踏实。这是俺的一点心意……”青龙山农场张云芳一家在农场以种植蔬菜维持生活,收入并不高,但她却把自己家大棚的蔬菜全部送到了抗洪一线,又买了矿泉水送去。第六管理区于秋香一家种植的350亩旱田已经被淹得所剩无几,但她并没有怨天尤人,还让儿子把自己家的农用车开到抗洪一线,主动请缨参加抗洪。在儿子为抗洪奔波的时候,她自发组织管理区的妇女们义务为前来支援的一线人员清扫临时住房。于秋香说:“为自己家园出一点力,把自己的家园保护好,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也是我们的责任。”
……
    一袋沙容易被冲走,一个人难挡大洪水。但千千万万的北大荒人,为了家园的安宁,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用坚强的意志的不屈的精神保卫自己家园的安全。

众志成城?干群同心重建家园

    9月1日,莲花河青龙山段水位首次开始下降;
    9月9日,黑龙江二九○农场段降至警戒水位以下;
    9月11日,嫩江肇源农场段水位下降到安全水位。
    ……
    洪水退去,家园变得满目疮痍。据初步统计,黑龙江垦区9个管理局的108个农(牧)场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1213万亩,成灾面积846万亩,其中绝产面积97万亩。针对垦区受灾战线长、受灾农(牧)场多的现状,总局民政局缜密部署及时查灾,妥善转移、安置灾民,共为7个管理局紧急购买、调配、运送抗洪救灾物资20多批次、1.2万多件(套),折合人民币300多万元。目前,垦区共安全转移灾民2.8万人,由于组织得力、应对及时、措施到位,受灾群众全部得到妥善安置,没有发生一起伤亡、意外事故,没有一名受灾群众流离失所。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爱心涌动,情暖灾区。在垦区上下奋力抗击特大洪水之际,总局机关党委按照总局党委的统一部署,号召总局直属机关各党委、总支、支部踊跃为灾区捐款,隋凤富、王有国带头捐出了一个月的工资,总局其他领导也分别主动捐款2000~4000元,做出了表率。短短5天,总局机关各部门及直属企事业65个单位就已捐款337485元,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灾区的关切和支持。
    9月2日,随着黑龙江水位的缓慢下降,二九○农场第三十五、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六作业站的居民已安全返回家园。“那片是第三十五作业站的水稻,全淹了。那是第四十七作业站的高岗地……”清晨6点,宝泉岭管理局局长刘相增等人就来到淹没区进行实地查看灾情。“我的水田全淹了,怎么补偿呀?”职工群众七嘴八舌地问了起来。“绝产补偿,每公顷水田1.2万元、大豆4995元、玉米6615元。”农场负责人一一进行着解答,这个农场已完成农场近20万亩农田的受灾报损登记,首批876万元理赔款已打到112名受灾农户卡中。
    灾难并没有把垦区人民吓倒,各地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迅速掀起了恢复生产、重建美好家园的热潮。总局卫生系统加大对集中安置场所、就餐场所以及淹没区消毒力度,以确保洪涝灾害发生后无疫情、无传染病发生。同时,还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对灾区的卫生知识宣传、群众防病教育、饮水卫生、食品卫生、灭蚊灭蝇、死亡牲畜尸体处理、灾后消毒等工作进行科学指导,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切实保障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齐齐哈尔管理局因洪水造成1万多只畜禽死亡,管理局灾后立即开始订购饲草及青贮玉米,并着手维修畜舍和鱼塘,购买鱼苗、仔畜;开展渔船安全整治,实行汛期禁捕,落实灾后生产自救技术措施;对病、淹死动物严格按照“四不准一处理”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畜牧部门紧急调运炭疽疫苗5万毫升,下发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应急储备疫苗20万毫升,并积极组织指导各地做好栏舍消毒和环境卫生工作,对重点受灾的畜舍进行修缮,确保牲畜安全越冬。九三管理局从生产自救、水利设施重建、交通恢复、灾民救济房屋修整、卫生防疫、就医就学等方面开展抗灾救助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受灾群众住房等基本生活条件;农业、水利等部门积极抢排田间积水、加固受损桥梁、修复水毁路面,同时,提前收获被洪水浸泡的马铃薯,对排干洪水的地块采取促早熟、提地温等措施,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
    “有你们这些好心人相助,我心里踏实啊,这个分量心里头能称得出来!”9月2日清晨,五九七农场第四管理区86岁的老职工王振堂激动地对7名前来帮助他维修在洪水中受损房屋的党员干部说。洪水致使这个管理区出现严重内涝,85条道路、455户居民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5万亩庄稼受到明水浸泡。农场党委积极灾后立即启动了抗灾自救预案,组织200名领导干部在一线开展自救、走访慰问。疏通、清淤住区沟渠1.4万延长米,指导和帮助400个受困家庭进行生产自救,帮助4户贫困职工维修了受损房屋,修复损毁路段1200延长米,农田100%恢复正常生产。
    眼下,垦区各地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战略思想,坚持秋收与明年生产准备、直收与分段、收获与整地、人工与机械紧密结合的原则,积极推广大型收割机配套半链轨防陷改装和安装后驱动装置,提升作业机具抗灾能力,重点增配了抗涝型收获机械装备,积极推广安装半链轨、后驱动、加装双轮胎等措施,以确保秋收工作顺利进行。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洪魔败退后的战场上,我们看到了一座座北大荒人坚强的雕像,看到了北大荒人不屈的意志和力量,看到了北大荒人同心重建家园的坚定决心!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