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升我国荔枝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荔枝产业绿色发展、提质增效,农业农村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广东省农业厅定于6月27—30日举办2018年中国国际荔枝产业大会。
作为本次大会的序幕和重要环节,“2018 年中国国际荔枝产业大会开摘节暨新闻发布会”于5月4日在海南省陵水县隆重举办,来自农业农村部、相关省区主管部门、荔枝种植界、采后处理营销界、加工产业界、文化商旅界、学术界和新闻界的 200 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农业农村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副主任、农业农村部荔枝示范园联盟理事长韩沛新,国家荔枝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厚彬分别代表主办单位在会上作了讲话。现特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上午好!又是一年春好处,荔枝红晕染枝头。在这生机勃发的 5 月,2018 年中国国际荔枝产业大会开摘节暨新闻发布会今天在风光旖旎的三亚市陵水县举办。我代表主办单位农业农村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农业农村部荔枝示范园联盟,欢迎大家前来参加本次大会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 30 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省份。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热带地区气候优势,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打造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进一步打响海南热带农产品品牌”。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海南省热带农业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不仅为海南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全国热经热作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凝神聚力,创新举措,务实发展,开辟热带农业发展新局面。
荔枝是我国重要的特色热带作物,一直以来受到农业农村部、各荔枝主产省份的高度重视,在产业主管部门和技术体系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有规模、有特色、有效益”的发展态势和格局。
一是竞争力强。我国的荔枝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2017 年,全国荔枝种植面积约为 820 万亩,产量约 230 万吨,分别占世界总面积和总产量的 68.3%和 65.7%,是不折不扣的荔枝第一大主产国。作为荔枝原产国,我国荔枝种质资源丰富,品种优势突出,科技水平先进,产业基础良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竞争力。2017 年,我国荔枝出口量 3.85 万吨,主要出口东南亚、欧洲、美国和我国港澳地区。
二是特色鲜明。近年来,我国荔枝生产出现专业化、规模化和区域化发展趋势,建成了海南特早熟、粤桂西南早熟、粤桂中部中熟、粤东闽南晚熟、泸州特晚熟等特色优势区,实现有序上市供应,形成了一批品种优良、效益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荔枝商品生产基地,品质显著提升,产期和品种结构趋于合理。
三是效益稳定。荔枝产业效益趋于稳定,在优化热带农业结构、促进热区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7 年荔枝实现增产增收,价格创近 8 年以来新高,市场平均零售价 22 元/公斤。荔农的亩均利润最高达到 7500 元/亩。
新时代,我国荔枝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呈现出三个明显变化:
一是绿色发展要求不断提高。荔枝生长关键期频发病虫害,栽培过程中的水肥要求多,绿色防控和化肥农药减施“两减”任务尤其艰巨。习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今年是农业农村部的“农业质量年”,加之愈加严格的食品检验
检疫制度都对荔枝绿色发展和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三次产业加快融合,新业态不断涌现。荔枝的产业链不断拓宽延长,加工业蓬勃发展,已经形成了年产 40 万吨以上的加工能力;靠近都市圈的荔枝果园开始从单纯的荔枝生产园向荔枝生态、采摘、休闲园转型。我国荔枝物流处理和冷链贮运能力显著提升,荔枝销售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荔枝三次产业融合将进一步提速。
三是产业发展更加依赖科学技术进步。近年来,我国荔枝科研创新成果丰硕,荔枝产业种植技术不断完善。但我国荔枝产业技术仍存在瓶颈,亟待突破,例如荔枝保鲜技术,节约劳动力机械化技术,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等。这凸显了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的重要作用,今后荔枝产业的大飞跃将更加依赖科技含量的提高。
我们相信,荔枝产业作为我国部分热区的主导产业,将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时代,新气象!各地要继续围绕荔枝果做好“特色、高效”大文章,推动新理念、新思维和新的经营模式与荔枝产业相融合,多方合力,打造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