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技支撑 聚焦示范带动 促垦地粮食均衡增产 为农业强国贡献力量

时间:2023-12-27作者: 来源:《中国农垦》2023年第10期

今年,北大荒集团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和农垦要增强对周边区域辐射带动能力等各项决策部署,通过实施“两大行动”,以优化“四良八化”农业生产模式为抓手,以北大荒“1241”农服模式为突破,大力促进垦区和地方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提升。

一、以科技创新、地力提升为重点,推动垦区粮食单产提升

一是着力打造高产样板,实现均衡增产。按照“急抓1年、紧抓3年、续抓5年、长抓10年”的工作打法,打造了10个整建制单产提升分公司,做到“一单位一策一方案”;打造百亩攻关田、千亩示范方、万亩高产片、整建制高产示范场240个、300个、40个、20个,在播种、插秧、田间管理等各环节组织专家开展技术指导,确保高标准完成创建任务。目前,各单位作物长势良好,具备再夺丰收的基础。在此之上,力争百亩攻关田、千亩示范方、万亩高产片单产分别超过集团平均水平的20%、10%、5%以上。

二是着力强化科技支撑,实现藏粮于技。聚焦品种选育、高标准农田建设、智慧农业、国产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等重点,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突破制约单产提升的“卡脖子”问题。集成推广大豆“大垄宽台匀密栽培”、玉米“四精两管”、水稻“三化两管”高产栽培技术及模式,其中,推广根瘤菌接种500万亩、有机肥替代化肥430万亩、无膜浅埋滴灌13万亩、大豆分层定量施肥701万亩、水稻侧深施肥910万亩、新增规模化格田改造239万亩、水稻双氧快速浸种催芽1005万亩。

三是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确保粮食丰产。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的意识,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预警能力和灾后恢复能力为抓手,深入推进产运储加销全链条节粮减损,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发力。同时,加强灾害监测预警,科学研判灾害影响,及早制定技术预案,提前落实防御措施;加大救灾支持力度,做好救灾物资准备,努力减轻灾害损失;强化农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探索建设农机防灾减灾应急中心,提高应急抢种抢收效率。

四是着力提升耕地地力,实现藏粮于地。以治理黑土地“薄、瘦、硬”为导向,以保育培肥、提质增肥、固土保肥、改良培肥为主攻方向,严格落实“长牙齿”措施,坚持“增、保、控、养”的技术路线,全面推广黑土地保护利用“北大荒模式”,开展以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培育肥沃耕作层、加强黑土耕地质量监测评价等为重点的核心技术攻关,着力破解黑土地退化阻控与健康培育问题。

二、以模式输出、体系建设为重点,促进地方粮食单产提升

一是抓模式复制推广。以北大荒“四良八化”技术模式为基础,面向地方复制推广北大荒“1241”农服模式,因地制宜将先进技术植入社会化服务各生产环节,打造“供、种、管、收、储、运、销”全产业链农业社会化服务业态,形成具有北大荒特色的社会化服务技术体系。2023年,计划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7800万亩次,目前已完成4000余万亩次。

二是抓典型引领示范。集团已在全国粮食生产优势区成立区域农服中心26家,在省内开展“双百双千”行动,打造107个示范点;在省外通过“结对子”打造高标准示范点89个。通过与各地协同合作,将北大荒元素融入当地农业生产体系中,依托高标准核心示范点,辐射带动周边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快车道。

三是抓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组建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三个编队”,并以此为载体开展助农惠农行动。“三个编队”即统一指挥调度的成体系化农机作业编队,由各专业院校、科研机构、农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机构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编队,集团直属企事业单位及农(牧)场的伴飞编队。

四是抓北大荒农服品牌建设。全力打造一支品行好、道德好、思想好、观念好,对农业有感情、对土地有热情、爱好农服事业、认同农服“利他”理念的新型农垦社会化服务专业人员队伍。同时重点做优做强种子、化肥、农药、农机“丰旺远征”四大垦字号品牌,扩大“北大荒农服”在全国的影响力,带动地方农业社会化服务向“品牌化”发展。

下一步,北大荒集团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继续抓好当前农业生产。一是抓好田间管理,以增温促熟、健身防病、提质增产为核心,切实加强田间管理,推进农业防灾减灾,狠抓关键措施落实,确保实现粮食总产预期目标。二是做好单产提升监测,适时组织测产验收,全面总结,形成一批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三是提早做好秋收准备,科学研判形势,制定以机收减损、黑色越冬等为重点的秋收方案,确保实现秋粮丰收,为明年农业生产赢得主动权。


作者单位: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王盼盼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