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来了,裕农从容应对全球口味

时间:2021-12-29作者:蔡朝晖 来源:《中国农垦》2022年第1期

意大利香菜、莳萝、马祖林、欧当归、香蜂花、芝麻菜……这些听都没听说过的蔬菜,却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运动员餐桌上的主角儿。

首农食品集团旗下北京市裕农优质农产品种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裕农”)是北京冬奥会运动员村的蔬菜唯一供应商,怎样让世界各国口味不同的运动员吃得安全、吃得满意,再次成为一道摆在裕农人面前难解的“奥数题”。

裕农因其产品的安全、优质,在中国蔬菜行业内的地位堪称重量级,成为众多国内外知名餐饮企业在中国的长期蔬菜供应商,而且也是1990年亚运会,2008 年奥运会、残奥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以及2019年第四届全国智力运动会的指定蔬菜供应商,在大型活动的蔬菜供应上有着丰富的经验。面对难题,裕农拿出了中国方案。

从“有啥吃啥 ”到“吃啥有啥”

之前的奥运赛事,有些举办国在餐饮上遵循有什么就提供什么的原则。此次蔬菜的供应根据冬奥会餐饮服务商提供的菜谱进行准备,为展现中国礼仪之邦、热情好客的风范,餐饮服务商凭借经验为裕农开出了提供91个品相、80余种蔬菜的订单,让各国运动员在北京能够“吃啥有啥”,而不是“有啥吃啥”。因疫情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2022年北京冬奥会不同以往,参赛的运动员、随团官员、工作人员到底有多少人,开幕前都是未知数。量的不确定,又给供应工作增添了难度。

北京冬奥会是在中国举办的世界性重大赛事,裕农提出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蔬菜供应工作做好。北京冬奥会保供蔬菜基本上来源于裕农自有的生产基地,裕农根据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及相关测试赛的举办时间,合理安排各蔬菜品种的种植茬口、种植面积。

为确保蔬菜供应充足,公司按照餐饮服务商提供的预计到会人数,根据菜单定量,要求生产基地各蔬菜品种产量要在餐饮服务商需求基础上提供两倍以上的保证。由于一些蔬菜属于小众,只是为满足某些国家运动员的需求而准备,中国消费者不认,市场上也很难卖掉,多出的产量基本上只能企业自行消化。

在北京找到家的味道

北京的冬天,有些蔬菜无法种植,80余种蔬菜中,有26种在北京根本没有。为满足世界各国运动员口味上的不同需求,裕农通过相关主管部门批准,协调公司在福建的生产基地和集团所属篮丰蔬菜公司,在全国遴选属地政府认证的优质供应商调运。目前,篮丰公司已确定21种蔬菜的供应,其余5种,裕农通过调运也已落实。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80余种蔬菜中,有的甚至连有着多年蔬菜种植经验的裕农专家都没听说过,意大利香菜就是其中之一。当公司接到订单后,大家都懵了。上网查,寻问专家,功夫不负有心人,得知意大利香菜原来是欧洲国家腌制酱菜中最重要的原材料。光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又到哪去找成品呢?公司发动员工、经销商到处寻找,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束手无策时,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传来了消息,种子找到了。公司立刻安排生产基地,9月份完成播种定植。现在,意大利香菜在公司大兴基地长势良好。

据冬奥村餐饮服务商负责人介绍,冬奥会以低气温国家参赛运动员为主,在这些国家,人们吃菜基本上是沙拉,沙拉中需要添加各种香辛蔬菜。冬奥村所用蔬菜中,除抱子甘蓝、芝麻菜、百里香等是欧美国家圣诞节必不可少的蔬菜和香料外,莳萝在北欧及东欧是酸辣菜、沙拉及甜点中增加风味的重要添加剂;鼠尾草用于去除牛羊肉的膻味,是美国运动员熟悉的味道;马祖林在英国是非常普遍的烹调香料;辣根特有的辣味是烹调牛肉及奶油食品的调料,倍受日本运动员的欢迎;韭葱是欧洲餐馆习惯使用的配菜,法国运动员更是将其视为上好的蔬菜……这些在中国不常见的蔬菜,在世界性的大型赛事接待中,要体现中国对各国运动员的餐饮友好是必须要有的。

裕农除向冬奥会供应黄瓜、西红柿、白菜、西兰花、茄子等常规鲜切蔬菜外,还针对不同国家运动员的味蕾做足了文章,让他们在享受高水平比赛的同时,也能在北京找到家的味道。

冬奥蔬菜要“过五关斩六将”

在基地加工车间里,工作人员要穿着工作服、佩戴着口罩、帽子、手套等,在完全封闭低温的车间里进行作业。流水线上,蔬菜要经过摘、切、洗、消毒、二次漂洗、脱水、挑选、包装、金探、装箱等环节才能最终被运往指定的仓库。

蔬菜存储库房企业库管、品控、政府监管,每人一把锁一把钥匙,只有三人同时在场时,才能够打开库房,确保了存储安全。

保供产品由专车专人配送并安装视频监控和GPS定位,在每次运输任务前进行全面消毒,定期开展人员车辆环境核酸检测,保证运输安全。

公司安装360度无死角视频监控系统,对所有基地种植、加工、贮藏、运输等关键生产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公司所有涉及蔬菜供应人员,在每个环节都必须严格遵守防疫规定。

裕农为北京冬奥会提供的所有蔬菜,都要经过企业自身、第三方及相关部门道道近乎于苛刻的检测关和随机抽检关,所有检测记录、样品、报告都要保留到供应结束后三个月,做到每一个品种的蔬菜可追溯,确保产品安全。

在裕农基地的莳萝种植温室大棚内,阳光充足,一棵棵莳萝扎根于土壤,向阳生长,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莳萝的香气。据主管生产的池师傅介绍:“棚里的温度在25摄氏度,刚好是莳萝喜欢的温度。”不远处,几名员工正蹲在田间熟练地给莳萝进行人工锄草。“正常播种之前会进行覆膜,这样杂草会比较少,但因为冬奥蔬菜保供时间比较紧张,11月中旬最终蔬菜订单确定后,基地就赶紧播种了莳萝,并采取了最为直接的方式,这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为了冬奥餐桌蔬菜的绝对安全、绿色、健康,人工锄草是最稳妥的。一亩地的棚,五六个人大概两天能锄完。”

按照目前的订单需求,大棚里的莳萝将在2022年一、二月份供应冬奥餐桌。池师傅说:“从目前的长势来看,保供冬奥没有问题。”为了持续供应,莳萝在采收时将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进行收割。

“紫苏和罗勒喜欢长日照,温度高才能正常生长,但北京冬天的气候显然是不符合这个条件的。”和农业打了几十年交道的文国强是该基地的技术顾问,在他看来,相比需要靠人工完成锄草的莳萝,紫苏和罗勒才是此次基地冬奥蔬菜保供中最具挑战性的两个品种。“北京的夜晚气温很低,不利于两种蔬菜的生长。尤其对于罗勒来说,日照短就只开花不生长。所以,必须保证充足的日照。”考虑到这两种蔬菜都喜欢长日照的特性,基地专门在大棚里增设了补光设备等,通过增加光照、加温等措施来弥补气候的短板。

2021年12月21日,距冬奥会开幕仅45天,公司大兴基地的智能蔬菜温室中已是郁郁葱葱,机器人穿梭往来,采集着蔬菜的各种数据,员工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一切显得坚定从容。

来吧,冬奥会,裕农已经准备好了!


(作者单位: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成德波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