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甘蔗生产现代化的排头兵

时间:2014-07-01作者:黄群 黄晓明 来源:《中国农垦》2013年第10期

    近年来,广西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600万亩左右,2012/2013榨季甘蔗产量7500多万吨,产业规模连续20年居全国第一位。但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率只有43.2%,甘蔗收割劳动强度大,用工成本高,成为影响糖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广西农垦调研甘蔗机械化生产工作时指出,广西农垦拥有土地、技术、人力、物力等资源优势,发展甘蔗良种良法、甘蔗全程机械化及甘蔗节水灌溉等现代化生产大有可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广西农垦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也寄予希望,要求农垦在农业机械化先行先试集成应用上下功夫,通过引进、消化、创新,持续提高农垦农机化水平。当前,广西农垦大力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的生产实践,为全区甘蔗生产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发挥优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成效初显

    7月份,正值甘蔗飙长的季节,在金光农场友谊分场,连片蔗海在微风的轻抚下掀起一阵阵“浪花”。友谊分场是金光农场为了适应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而组建的模拟股份制分场。该分场副主任刘良军欣喜地说,2012/2013榨季分场新植的800多亩甘蔗中,有250亩是甘蔗种植机种植的,机械种植的甘蔗亩有效径比较多、比较均匀,长势看好!
    近年来,广西农垦充分发挥组织化、规模化和集团化优势,不断加快农机化发展步伐,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和农机新技术,努力提高甘蔗农机化装备水平、科技水平和作业水平,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农业增效、职工增收。
    1.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农机化水平较大提高。截至2012年末,垦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5.4万千瓦,各类拖拉机6327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1184台、小型拖拉机5143台;各类拖拉机配套农具6346部,农业排灌动力机械3429台;特别是甘蔗联合收获机从无到有,目前已拥有19台套。
    2.农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垦区十分重视农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积极争取土地整理等项目支持,实施土地连片调整,扩宽机耕道路,加强排灌及抗旱设施建设,为机械化作业打下了良好基础;二是每年都通过农场、糖厂出一点,职工自筹一点等方式,不断加强机耕道路建设和维护完善,确保机耕、运输作业畅通无阻;三是各农场农机维修网点基本完善,网点分布合理,农机故障可及时处理。
    3.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充分发挥农机化效率。围绕甘蔗主产业,农垦着力于甘蔗生产的农机农艺融合探索。一是对职工承包的土地进行重新调整,把小地块并成大地块,短行并成长行,地块两头留有机耕道,按机械化作业要求对土地进行重新规划和平整;二是改变传统种植习惯,将种植行距适当拉宽为1.2米,在种植甘蔗品种上,注重引进抗倒伏优良品种,以适应甘蔗机械作业;三是改革传统的甘蔗砍、运、种、管方式,实行连片砍运、连片机耕、连片种植、连片管理,为机械化作业提供了条件,提高了机械作业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
    4.先行先试,机械化生产示范成效明显。自2008年开始,广西农垦确立金光、新兴、良圻等3个农场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示范单位,充分发挥国有农场土地集约经营优势,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引进、推广甘蔗生产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积极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试点。2008年开始,农垦先后引进了不同机型的甘蔗收获机,现有甘蔗联合收获机械19台套,其中大型甘蔗联合收获机9台套。仅南宁市郊的金光农场,就拥有资产近3000万元的机耕、种植、中耕培土、蔗叶还田、采收等各种甘蔗机械及配套机具508台,全场5万多亩甘蔗地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机收效率比人工提高300倍以上,成本是人工的54%,机种效率是人工的20倍以上,机械化作业的经济效益明显。2008/2009榨季以来,全垦区甘蔗机械收获面积累计达到4.35万亩,收获产量累计12万吨。

追根溯源,查找甘蔗全程机械化“瓶颈”

    目前广西农垦甘蔗生产除了耕作机械和中根培土发展得比较成熟外,其余的如种植和收获机械尚处于试行阶段。为了加快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垦区相关部门通过调查分析,找出了制约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甘蔗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还比较低。目前垦区农场经营方式大都是家庭农场小规模经营,平均每户职工种蔗面积约20亩,没有形成职工或农场集中连片大规模经营;同时,农场土地大部分没有经过整理,坡地多,不平坦,大大降低了农机作业速度和效率,不能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的作用,客观上限制了机械化的发展。
    2.农机与农艺未能完全融合,制糖企业对推广机械化收割的积极性不高。收割机收获的甘蔗含杂率较高(尤其是受不良天气影响,倒伏的甘蔗含杂率基本在10%以上),切断式收割机收获的甘蔗被切成约30厘米的蔗段,须具有液压自卸功能的专用车辆才能卸入糖厂压榨输送机上,制糖企业需建造相关配套的处理设备,而其经济效益与蔗农种植甘蔗成本高低的关联不大,所以蔗农对推广机械化采收积极性不高。此外,目前与收割机配套的田间收集车压破蔗头及压紧蔗地,影响宿根蔗的发芽,使来年甘蔗减产,造成甘蔗收割机只能在不留宿根蔗地块上收割。
    3.甘蔗生产机械设备不够成熟,实用型机械的个人研发未能享受国家的扶持政策。长期以来,适应广西丘陵地甘蔗机械化生产的理想机具少,特别是甘蔗收获机械主要依赖进口,而进口的收获机械价格较高,零配件贵且不能享受国家的农机补贴政策;另一方面,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一些职工个人自行研制的甘蔗生产机械实用性、针对性较强,但因资金有限,极大阻碍和影响了推广使用。如职工自行研发的甘蔗种植机及宿根蔗管理机械,全靠自筹资金自行研发,未得到国家项目资金的支持。

群策群力,加快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

    虽然广西农垦在甘蔗生产机械化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要想加快发展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仅仅靠国有农场自己发展是很难做到的。因此,需要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制糖企业的大力扶持和配合。
    1.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增加投入。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企业增加资金投入的同时,需要政府继续加大对甘蔗生产机械化的扶持力度,改进机械设备和完善配套设施(如蔗区路网建设,机耕道路、灌溉渠道的改造,提高农机的工作效率等),进行土地整理,提高机械的使用范围和工作效率,推进甘蔗全程机械化进程。
    2.加大对甘蔗收割机研发企业、个人的扶持力度。在购置大型拖拉机、种植、植保、收获等农机具时,提高补贴比率(根据当前实际,可考虑暂时将进口的甘蔗收割机列入农机补贴目录)。同时,建议对研发甘蔗生产机械的“土专家”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发挥民间智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促进农业机械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3.加强与制糖企业的沟通与协调。引导制糖企业建造甘蔗预处理系统,对收割机收获的甘蔗进行预处理,适当扣杂;同时建造具有液压升降功能的卸蔗平台,使不带液压自卸功能的普通运蔗车辆也能装卸收割机收获的甘蔗。
    4.加强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研究。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改造、提高机具的可靠性和适应性,同时研发新机具,积极探索机械化作业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机械作业效率;同时重点对收割机的田间收集车进行改造,使之适应1.2米行距,不再压破留宿根蔗蔗头,并配套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降低因使用收割机对次年甘蔗造成的减产,扩大收割机使用范围。
    5.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在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创新土地经营模式,加快土地流转,实行规模经营、股份制经营等经营模式,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程度,以利于机械作业。

(作者单位:广西农垦报社)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