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的发展成就与重要启示
甘肃农垦是新中国农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60年前划下垦荒的第一犁起到改革开放之初,甘肃农垦发展经历了艰苦创业的历史时期,先后创建了120多个国营农场,建立了一批工矿企业,为开发甘肃、建设甘肃贡献了积极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农垦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职工生活实现了从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改革开放以来,甘肃农垦顺势而为、与时俱进,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分阶段完成了从省农垦局向甘肃省农垦总公司、省农垦总公司向省农垦集团公司的改革,到2008年完成农垦整体公司制改革,标志着甘肃农垦管理体制总体完成政、企、事分离,全面实现企业化转型。
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从1978年到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由0.66亿元增加到50亿元,增长72倍;GDP由0.54亿元增加到16.33亿元,增长29倍;利税总额由亏损1467万元增加到8.9亿元;职均收入由590元增加到3.2万元,增长53倍。发展成为拥有企事业单位36户,土地810万亩、耕地近100万亩、总资产160亿元、10万人安居乐业的全省最大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农垦各主要农业企业,也发展成了当地经营能力最强、产业化程度最高、现代农业发展最快的龙头企业。营业收入上亿的企业达到15个,利润上千万的企业达10个。每年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食品60万吨,带动农村20多万农户和近200万亩产业基地发展,促进农民增收10亿元以上。
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垦区农业生产发生了质的变化,表现在:优质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千元田”达80万亩,“双千田”22万亩,高效经济作物比重达到了90%。大基地建设快速推进。创建苜蓿草、制种、食葵、果品蔬菜、马铃薯5个规模达10万亩的大基地。现代农业装备不断加强。建成了面积达到35万亩的全省最大的现代节水农业示范区;装备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大型农机具,农机数量达到2.3万台(套),农机总动力达50万千瓦,农业耕种收机械化率比我省农村高出一倍。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得到新的提升。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0%,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创建了4个国家级、13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1个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培育了亚盛、莫高两家上市公司,打造了黄羊河、条山、八一、敦煌等一批现代农业样板企业,啤酒原料、酿造葡萄、马铃薯、甜糯玉米、制种、果品蔬菜、草畜、特种药材、节水滴灌、化工建材十大产业大多处于省内或国内领先水平。
职工生活大幅改善。职工衣、食、住、行等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新建小康住宅10000余套,完成危房改造23000户。职工人均住房面积接近40平方米,60%的职工搬进了楼房。昔日的地窝子,变成了今天的生活设施齐全的新楼房。职工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轿车、电脑等高档生活消费品进入职工家庭,职工购买小轿车2600辆,电脑9000台,垦区职工过上了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乐有其所、老有所养的小康生活。
60年来,三代甘肃农垦人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勇担党和国家赋予的各项光荣使命,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总结甘肃农垦60年的奋斗和发展,最值得我们充分肯定、认真总结和倍加珍惜的是:创建了来之不易的甘肃农垦事业,明确了必须坚持的发展方向,培育了弥足珍贵的农垦精神,给我们今后的发展带来五个方面的重要启示:
一是必须自强自立,坚韧不拔,高举农垦精神旗帜。60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是我们60年积淀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甘肃农垦的开发和建设中,三代农垦人、特别是早期的农垦创业者,他们住地窝、干打垒,抗风沙、战严寒、斗酷暑,经受了难以想象的艰险磨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创业奋斗。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种艰苦奋斗、勇于开拓、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农垦事业发展的本源。作为当代农垦人,我们要进一步把农垦精神发扬光大,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只有农垦精神代代相传,农垦事业才能生生不息。
二是必须解放思想,推进改革,不断创新体制机制。60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解放思想和推进改革是确保农垦事业生机和活力的根本途径。只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才能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做到与时俱进;只有推进改革,创新体制,才能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三是必须尊重历史,科学定位,正确把握发展方向。60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农业和农业现代化是农垦的根本所在。总结农垦60年的改革发展历程,我们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农垦发展必须立足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建设现代农业,偏离这一方向,农垦发展就会走弯路。
四是必须发展经济,造福职工,突出以人为本理念。60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我们矢志不移奋斗的最终目标就是创造更多的财富,为社会提供放心安全的食品,让职工群众过上幸福平安的生活,要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和精髓贯彻到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聚精会神谋发展,全心全意惠民生。
五是必须求真务实,扎实苦干,树立良好工作作风。60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求真务实,扎实苦干是三代农垦人在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甘肃农垦事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在长期的创业和建设中,正是有了求真务实,扎实苦干作保证,我们才经受住了各种压力和挑战。特别在近十年的改革发展中,集团公司党委把握大局、科学决策、树立正气、顶住压力,各企事业单位狠抓生产、强化经营、竞相发展,广大干部职工扎实工作、敬业奉献、求实奋进,开创了今天这样一个好的局面。
继往开来 建设幸福美好新垦区
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立足甘肃农垦实际,在“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甘肃农垦发展的总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打造百亿元集团、推动跨越式发展作为总体奋斗目标,把率先实现现代农业化和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作为根本任务,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根本途径,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建设幸福美好新垦区。围绕总体思路,狠抓九项重点工作:
一是奋力落实百亿集团发展目标。坚持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大资本运作,注重企业内在生产经营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到2015年末,力争生产总值、主业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经营利税、职均收入“五个翻番”。大力实施“21143”工程,到“十二五”末,使农垦集团总资产达到200亿元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经营利税达到10亿元以上,职均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上市公司市值达到300亿元以上,使农垦集团综合经济实力进入省属国有企业的前五位。
二是大力实施“三化”战略。即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国有资产资本化和企业组织集团化。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层次,担负历史使命,示范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体现农垦存在价值;进一步加快国有资产资本化进程,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作用,推动资本运营和实体经济双轮驱动发展。加大新上市公司培育力度,实现农垦农业类资产的整体上市;进一步深化经营机制改革,培育专业集团,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资源整合和农业经济组织带动能力。
三是着力抓好“三个十大”工程。实施十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和十大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国家重要的特种药材、啤酒原料、有机食品、优质苜蓿草和全省重要的酿造葡萄、马铃薯、果品蔬菜、现代种业生产基地,培育29户利润超千万元企业和26个利润超千万项目。在全省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集群、样板企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集群。
四是确保完成“两个率先”任务。以“三大一化”为抓手,按照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五个现代”的要求,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按照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两个同步的要求,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统筹企业增效和职工增收,全面改善职工生活。争取提前两年,即到2018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五是下大力气抓好项目工作。把项目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项目建设论英雄”,切实加大抓项目的力度,抓好新项目论证和储备。进一步突出集团公司的主导作用,整合垦区优势资源,谋划重大项目。用项目建设的新成效推动垦区经济社会新 发展。
六是继续推进内部经营改革。加强对集团化、企业化和股份化改革的研究,确保“四个中心”和“六位一体”管控模式的有效实施;深化内部经营机制改革,推进企业和资产重组,加快主导产业和核心企业培育步伐;进一步推进依法经营,防范经营风险,保护经营成果。
七是全力维护垦区稳定。把握信访维稳工作形势,积极做好各种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化解工作;切实完善社会保障工作,着力解决社保医保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困难企业走出困境,对困难企业和在困难企业工作的干部职工,要格外关注,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八是全面做好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放在与经济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全面做好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进一步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突出干部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打破论资排辈,完善竞聘上岗选人用人机制,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作风好转的长效机制;毫不松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加强宣传思想和企业文化建设,以庆祝甘肃农垦创建60周年为契机,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九是坚持“五位一体”构筑甘肃农垦梦。站在新起点、展望新征程,我们的最终奋斗目标,就是实现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生态幸福新垦区的农垦梦。富裕,就是通过百亿集团的打造,使农垦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职工生活水平根本改善;文明,就是通过农垦精神的传承,“提高人”、“塑造人”、“凝聚人”,通过加强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四有”职工队伍;和谐,就是通过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入开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营造良好秩序;生态,就是通过树立新的生产观念和生活观念,倡导低碳生活、植树种草、美化环境,让职工群众喝上更加干净的水、吃上更加健康的食品、呼吸更加新鲜的空气,过上更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实现农垦梦,经济建设是根本,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建设是基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将五个方面有机统一起来,协调推进。
实现农垦梦,要坚持农垦传统、彰显农垦精神、弘扬农垦作风、增长农垦志气。
实现好农垦梦,就是对甘肃农垦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作者系甘肃农垦集团公司董事长)
责任编辑:蔡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