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农垦集团)是根据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农牧业航母的要求,于2012年初,在原海拉尔、大兴安岭两个农垦集团基础上整合组建起来的。重组后的呼伦贝尔集团公司辖24个农牧场和27个企事业单位,有各类从业人员7.4万人,耕地600万亩,草场1000万亩,分布在呼伦贝尔市9个旗(市、区)境内。农垦集团组建以来,各项改革顺利推进,经济发展呈现强劲势头。
一、经济增长迅速,总量实现三年翻番
农垦集团组建后,由于指导思想明确,各项改革措施得力,经济发展迅速。粮豆总产在2011年17.3亿斤的基础上,分别达到2012年的22.8亿斤和2013年的25.8亿斤,年递增速度为31.8%和13.2%。生畜存栏在2011年79.6万头只基础上分别达到2012年的88.2万头只和2013年的95.9万头,年递增速度为10.8%和18.6%。职均收入在2011年3.13万元基础上,分别达到2012年的4.3万元和2013年的4.9万元,年递增速度为41.9%和17.18%。
企业经营利润由2011年的5.72亿元,分别达到2012年的8.29亿元和2013年的8.5亿元,年递增速度为44.7%和2.96%。生产总值在2011年27.4亿元基础上,分别达到2012年的42.5亿元和2013年的55.4亿元,年递增速度为55.1%和30.3%。销售收入从2012年的70亿元,分别达到2012年的110.4亿元,2013年的145.1亿元(尚不包括托管的牙克石乾森集团40亿销售收入),年递增速度为57.3%和31.3%。三年来实现经济总量翻了一番,等于新建了一个垦区。
农垦集团倾力准备在构筑一条集研发—基地—加工—销售巨大产业链的基础上,力争实现5年内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10年达到1000亿元的目标。倾力打造成呼伦贝尔市农牧业产业化航母。
二、发展特色和闪光点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战略部署,农垦集团制定了打造成全国绿色食品基地中面积最大、品牌知名度最高、职工收入最快的农垦企业集团目标。按照集团公司董事长张福礼“视野决定高度、舞台成就梦想”的理念,在打造现代农牧业产业基地、构建母子公司体制、培育“呼伦贝尔品生态”品牌、打造全产业链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措施,突出了农垦的发展特色,企业经济运行亮点纷呈。
1.建立母子公司体制,培育多元产业
农垦集团组建后,相继成立了农垦资本运营公司、工业公司、商贸公司、旅游公司、建安开发公司、科技发展公司等六家子公司和一个生态产业技术研究院,初步形成了围绕农牧业核心主业,实现多元发展的架构。
资本运营公司旗开得胜,2013年为农垦所属企业累计融资2.1亿元;公司注册的担保公司,完成担保融资3000万元,委托贷款41笔,金额达2128万元。资本运营公司自身也实现经营收入148万元,在整合集团公司资产和财力、形成强大的融资平台、对接金融和资本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旅游公司全面制订旅游规划,推出海拉尔、额尔古纳、牙克石、特泥河农场等四条“一日游”线路;在大兴安岭地区设计出多种特色旅游;在观光、摄影、体验、会展、度假、自驾游等多领域组建旅行社,各种旅游产品不断相继推出,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工业公司对呼伦贝尔市域内绿色资源进行梳理,规划建设大杨树、岭东、牙克石、海拉尔四个食品园区。通过引进大型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从过去经营产业链上的加工厂,转为管理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工业园区,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2.培育“呼伦贝尔品生态”品牌,建立快捷安全的营销网络
农垦集团依托呼伦贝尔良好的生态资源和地域价值,打造一款完全属于呼伦农垦人自己的优秀品牌。“呼伦贝尔品生态”突出了呼伦贝尔农垦产品“一品生态、众口难挑”的理念。“呼伦贝尔品生态”主品牌,以“全原生态资源环境、全产业链生产模式、全过程重品质保障、17万农垦人的诚信”的品牌核心价值观为支撑,同时推出6款子商标,分别代表呼伦贝尔粮油、冷鲜肉、山珍、饮品、休闲食品、酒等六类147种产品,全方位涵盖了呼伦贝尔的优质特色食品。目前,“呼伦贝尔品生态”主商标及六款副商标已经国家商标局受理通过,进入TM使用状态。
为了让呼伦贝尔绿色食品走出草原,走上全国老百姓的餐桌,农垦集团在电子商务和营销渠道上双管齐下,建立快捷安全的营销渠道,让农垦产品走进京、津、沪和全国大市场。农垦集团在商务部和中国网库合作的“2012电子商务新锐扶持计划”百城千品工程项目中,建设了20个单品网,主要是中国芥花油交易网、中国木耳交易网、中国野山菜交易网等,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占领电子商务精品店制高点。在市场营销渠道上,主攻长三角、珠三角、北京及周边地区。农垦集团生产的芥花油、肉制品等,已进入上海市政府指定的营销网络,走进上海百姓家。农垦集团与天津二商集团合作,进入天津市场,还与北京、广东、江苏等一批企业合作,进入区域营销网络。
3.打造全产业链,建立完整的产业体系
利用农垦集团自有农产品,实现“自产、自加、自销”,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生产经营模式。目前,培育出芥花油、大豆、面粉、淀粉制品、奶制品、羊肉、牛肉等系列全产业链产品。
依托200万亩油菜种植基地和年加工30万吨油菜籽加工厂,打造了年产10万吨优质芥花油的全产业链。2013年合适佳公司加工油菜籽20.36万吨,生产成品油79158吨、油菜粕113428吨。
麦福劳公司加工马铃薯93357吨,生产马铃薯雪花全粉10503吨,在稳定韩国、新加坡、越南、菲律宾和蒙古客户的基础上,积极在全球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在国际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公司产品出口依然保持良好势头。
农垦集团还通过全产业链模式,建设食品加工园区,使国内外知名企业进入园区,打造成国内巨大的绿色、安全食品基地。
4.打造主题农场,构建品色小镇
农垦集团以世界眼光审视各个农场的区位、环境、文化和特色优势,从生态、产业、文化、旅游等入手,对24个农场规划出“一场一主题、一地一品色”的小城镇定位。通过主题设置和优化配置资源,做大做强各农场经济总量。加大资金筹措力度,通过政策扶持、资源转换、招商引资、企业自筹等多种形式,打造特色农垦小镇,既改善农垦人的生产生活环境,也吸引周边农村居民进镇入住,吸引城里人到农场休闲养身、观光旅游。
三、农垦集团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需要加大扶持力度
1.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具有区位、资源、市场优势,发展潜力巨大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位于中国最美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和中国北方最具有特色的大兴安岭森林地区,是鄂温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少数民族居住地,具有草原的垄断性、森林的原始性、湖泊的天然性、冰雪的纯洁性、民族民俗的独特性等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农垦集团拥有施业区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600万亩黑土地,1000万亩天然草场,还有40万亩林地,13万亩水面等优质自然资源。农垦的组织化、集约化程度高,是全国少有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垦区。农牧机械装备能力强,以世界最先进的大型农机设备为主,农业机械总动力达89.63万千瓦,田间农业机械化水平达99%。科技实力雄厚,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000多人,农业科技贡献率达71.38%,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呼伦贝尔农垦所处的黄金区位优势,引发了人们对绿色消费,对安全、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的迫切需求,引发了人们对回归大自然、回归田园乡村、回归绿色大草原以及养生休闲食品的黄金价值需求,从而促使农垦要进一步挖掘农产品绿色、有机的黄金价值,促进农垦集团的发展。
呼伦贝尔农垦目前已从周边农民手中流转土地80万亩。如果全市3000万亩耕地都能有序流入垦区,将会使全市农牧业步入发展新天地,在实现农民城镇化和建成小康社会方面闯出一条新路子。
2.农垦集团在体制和机制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一是农场内部的经营体制尚需加大改革力度,人多地少的矛盾、内部的收益分配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仍需要加以解决和完善。目前农垦的家庭农场仍处于承包经营的初级阶段,急需深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二是集团公司的母子公司体制仍需尽快完善。公司组建二年多了,目前,海拉尔、大兴安岭两个集团还没有完全整合。要进一步加快重组整合步伐,真正建成实体型的母子公司体制。
三是集团公司运营未能很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资源尚未能变资产,资产未能变资本,资本运营的水平还很低。单一的国有制及行政式的公司管理体制也亟待改革完善和创新。
3.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服务,为集团公司排忧解难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政府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集团公司工作,经常深入集团公司视察和指导工作,对推动集团公司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集团公司受现行体制的限制,很多问题要不断向政府有关部门请示,办事效率不高。比如集团公司的国有资本授权经营及资产划拨重组问题,有待尽快解决。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急集团公司之所急,加大服务力度,帮助排忧解难,推动企业更快发展。
(作者系呼伦贝尔集团公司经济顾问)
责任编辑:蔡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