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培育垦区振兴发展新动能

时间:2017-05-26作者:王兆力 来源:《中国农垦》2017年第3期

    2016年,黑龙江垦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对黑龙江省两次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龙江丝路带”建设,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垦区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民生持续改善,新的发展动能进一步汇集,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7.3亿元,同比增长6.1%;粮食总产411.9亿斤,实现“十三连丰”;垦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421元,同比增长6.6%

    2017年垦区主要发展目标是:经济增长预期6-6.5%,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400亿斤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围绕上述目标,2017年,垦区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创新驱动,培育壮大新动能,激发垦区内生动力,加快发展重点产业,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奋力推动农垦振兴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迎接北大荒开发建设70周年。

一、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共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基本支撑是绿色发展,衡量标准是农民增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深刻变革,关系农业长远发展,必须守住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职工增收势头不逆转,垦区稳定不出问题三条底线。

    (一)适应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

    生产适销对路产品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所在,要调减过剩产品,增加短缺产品,做到产品好、销售畅、价格高。

    要优化种植业结构。从垦区实际出发,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结构。2016年国家调整了玉米收储政策,今年国家水稻最低收购价很有可能要降低,倒逼垦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任务更加迫切。综合判断市场和政策变化,垦区种植业结构调整总的思路是:稳定并扩大水稻尤其是优质水稻种植面积;减少第四、第五积温带等非优势产区籽粒玉米种植面积,杜绝玉米越区种植,扩大绿色(有机)鲜食玉米、饲用玉米和青贮玉米种植;实现旱田合理轮作;扩大优质食用大豆、马铃薯、杂粮、杂豆、中草药、水果等经济作物以及苜蓿、燕麦青贮等饲料作物种植;扩大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发展食用菌、蔬菜等种植。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杂粮杂豆、蔬菜瓜果、食用菌、中药材、特色养殖和山特产品、林特产品等产业提档升级,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职工增收的大产业。

    要优化农业结构。以“两牛一猪一禽”为重点,坚持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畜牧业。抓住南方水网地区生猪限养的机遇,发挥垦区环境容量大、生态好、饲料充足优势,积极谋划引进大型生猪、禽等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垦区生态养殖基地群。因地制宜发展草食畜牧业,“森林猪、鸡、鸭、鹅”等特色养殖,加快发展白羽肉鸡、肉鹅等禽类产业,发展壮大林业经济、林下经济。要适应消费需求个性化、小众化趋势,发展特色产业。

    要优化产业结构。突出问题导向,加快补齐垦区短板,将产业项目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形成浓厚的培育产业、抓产业项目的氛围。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导入产业理念,用公司化撬动产业化。以产业化、市场化水平提高促进职工持续增收。要利用好管委会财税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条件的管理局和农场,要通过合资合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延伸产业链、完善价值链,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提高农业整体效益。要争取国家政策,整合资金,集中支持建设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为农业生产、加工、物流、服务相互融合提供载体。

    要完善物流营销网络。坚持市场化取向,强化营销手段,鼓励垦区企业内外联合、联盟、联营、联销,建设北大荒绿色食品旗舰店、加盟连锁店,扩展营销网络。积极发展“互联网+营销”,支持各类农产品电商平台和电商、微商、点对点营销、集团和个人定制、众筹、全生产过程展示等新业态、新模式,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发展电商产业园,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要高度重视品牌建设,着力将北大荒、完达山、九三等培育成安全放心食品的“代名词”,培育“北大荒”系列名特优农产品品牌。

    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指示,依托垦区生态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农业、健康产业、养老产业,建设产业特色突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美丽农场”。

    (二)把握市场关切,保障食品安全

    当前,老百姓对农产品供给的最大关切是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农产品竞争力也更多地表现在产品安全放心上。垦区要发挥优势,将食品安全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把增加安全、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启动垦区“优质米工程”。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加强生产过程监管和产品质量追溯,积极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重点推动垦区稻米产品质量追溯全覆盖工作。加强优质农产品品种研发、生产、推广,提升垦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切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增强环境保护底线意识,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继续加大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力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3800万亩。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继续扩大旱田免耕试点面积。把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加大大中型农田灌排骨干工程节水改造力度,建成一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推广田间节水技术和设施。继续实施农业“三减”行动,“三减”示范面积扩大到1000万亩左右。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循环经济。推广“鸭稻”“蟹稻”“鹅玉”等生态种养模式。切实抓好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肥料化利用,新建的规模化养殖场必须同步建设好粪污处理设施。在牡丹江等5个奶牛养殖大局实施粪污无害化大面积机械化还田项目试点。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力度,推进秸秆肥料化还田。

    (四)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区域结构

    农业生产对资源和环境有很强的依附性,在最适宜的地方生产最适宜的产品,不仅成本低、产出效率高,而且品质好。各管理局、农场要统筹规划,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进一步明确区域发展定位和主攻方向,加快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知名品牌,建设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现代化生产基地。选择水土资源条件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善、相对集中连片的区域,科学划定水稻、玉米等粮食生产功能区,大豆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食用菌、畜产品、林特产品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抓住国家“三区”建设政策机遇,切实将区域资源优势变成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

    (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提高粮食产能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快以三江平原灌区为核心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启动青龙山灌区一期项目中站、南站和中区骨干渠系工程建设。完成七星河涝区等3个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和兴凯湖第一泄洪闸除险加固项目建设任务。完成三江治理项目建设并做好三江连通项目前期工作。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加大支持水稻侧深施肥、秸秆处理、自动导航、低温烘干等农机化新技术推广,优化农机装备结构。计划农机更新总投入20亿元。新增生态高产标准农田230万亩。

    (六)坚持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激活资源要素潜力,形成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农业供给体系。

    适应农业由量到质转变的大趋势,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大力开发推广绿色高效种养技术。支撑种业自主创新,开展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攻关,加快适宜机械化生产、优质高产多抗广适新品种选育和配套技术集成。支持农技推广人员与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科技人员兼职取酬等制度规定。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农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机构。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继续抓好新型职业农工培育工程。

    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农垦优势,在土地发包过程中,引导职工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入股、联合等,加快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支持以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农业服务组织等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扶持培育农机作业、农田灌排、统防统治、烘干仓储等经营性服务组织。完善产业化经营链条中各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职工增收、农场增效、互利双赢。加快建立垦区政策性担保体系,完善担保机制,解决垦区职工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动科技人员、大学生、职工以及各类新增就业人员创新创业,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氛围,实现创新发展。

    (七)抓好典型带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垦区上下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有共识的,问题在于我们判断市场、驾驭市场的能力还不足。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改进作风和工作方法,既不能包办代替、越俎代庖,也不能无所作为、袖手旁观。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市场力量引领结构调整。要重点强化政策引导和服务支持。培育和总结推广典型,善于用典型引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深入推进农垦改革

    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要求,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为主线,以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农垦管理方式为重点,以农垦管理体制从三级管理向两级管理转变为突破口,深化农垦体制改革。围绕垦区集团化,逐步做实做强做大北大荒集团。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压缩非必需的办社会职能,优化办社会职能机构设置。围绕农场企业化,加快分离办社会职能,推进办社会职能改革。完成土地确权登记。继续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将农垦管理体制改革与推进农垦发展相结合,通过改革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通过改革激发农垦内生动力,通过改革推动农垦加快发展。

    (一)深入推进绥化、哈尔滨管理局综合改革试点

    按照中央农垦改革发展文件关于“积极推进国有农场公检法、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等办社会职能一次性移交地方政府管理,暂不具备条件的要在一定过渡期内分步分项移交。远离中心城镇等不具备社会职能移交条件的国有农场,探索推进办社会职能内部分开、管办分离,地方政府可采取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赋予其相应管理权限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要求,对试点单位办社会职能,采取分步移交的办法,成熟一批(项)移交一批(项)。加快中心城镇内农场行政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移交;暂不具备条件的,在过渡期内分步分项移交;远离中心城镇的,探索实施垦区内部政企分开、管办分离。根据办社会职能移交进展情况,适时撤销农垦绥化、哈尔滨管理局,组建农垦绥化管委会,由管委会承担辖区内国有农场暂时不能移交属地政府管理的办社会职能。在远离中心城镇的国有农场设立社会行政管理委员会,由农垦管委会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小城镇管理等部分公共服务事务委托社会行政管理委员会管理。总结绥化、哈尔滨两个管理局改革试点工作,为农垦改革探索路子,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二)抓好专项改革试点

按照《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改革任务分解方案》确立的7个专题15项改革任务,承担改革任务的单位,要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紧迫感和主动性,抓好各专项改革试点,确保年底前有实质性突破,为农垦改革奠定基础,提供经验。

    (三)争取启动三个管委会改革试点

    按照省委深改组第15次会议关于“宝泉岭、红兴隆、牡丹江三个产业基础较好的管理局,要抓紧调研谋划,尽早启动管委会试点”的要求,比照建三江、九三管委会试点改革模式,争取省委省政府支持,力争农垦宝泉岭、红兴隆和牡丹江三个管委会尽早启动并运行。

    (四)做好改革试点督查和总结推广工作

    建立改革试点台账制度,加强督查指导,密切跟踪各项工作进展,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改革试点任务。将综合改革试点和专项改革试点相结合,全面总结经验,制定黑龙江农垦改革整体方案。

 

(作者系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