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垦历经近六十五年的发展,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和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为戍守边疆、支援国家建设、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中共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发布后,海南省委省政府迅速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推进新一轮海南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新一轮海南农垦改革发展拉开序幕。一年多来,海南农垦新一轮改革关键环节取得了重大进展,“六不”问题,即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不严、分配不公、产业不大、人才不强的问题取得重大破解,改革红利不断得到释放,生产力和生产能量不断被激活。
一、以创新为动力,破除传统体制机制屏障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是新一轮海南农垦改革的坚强后盾,国家各部委的配套文件是响鼓重槌。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的要求,以创新思维为重要动力,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全力破除旧有体制机制障碍,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新道路、新模式。
实行垦区集团化改革,结束“政企合一”历史。2015年12月29日,海垦控股集团在原农垦总局和农垦集团的基础上正式组建,海南农垦由政社企混合体向完全市场主体转变,彻底结束“政企合一”历史。这从顶层上解决了原农垦总局和农垦集团“两张皮”相互掣肘,资源难以整合,决策效率不高的问题。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健全了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法人治理结构,并以资本为纽带,构建了集团三级法人管理架构及与二级企业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孙公司管理体制。在三级企业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方面,采取混合所有制方式,实现股权多元化,引进了民营企业,试点推行了管理层现金出资持股,并在股东投资协议或公司章程中,约定授权企业经营层相对独立和灵活的经营管理权,激活了国有经济。
推进农场公司化改革,打破“大锅饭”。农场转企改制是改革的两条主线之一。海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海南农垦农场公司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这一具有深刻指导意义和具体操作方法的“意见”的出台,在全垦区掀起了农场企业化的热潮,引发40个农场全力推进公司制改革。在农场公司制改革试点的基础上,2016年完成了14家农场的公司化改造。转企改制后的农场公司成为产权清晰、治理规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打破了过去“国营农场”的“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极大地激发了农场的活力。
改革农场办社会职能,卸下“包袱”压力。社会职能移交是农垦未来彻底转向市场化道路发展的前提。海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垦区农场社会管理属地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成为全省农垦和各市县推动此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2016年6月,东昌“居”正式挂牌成立,东昌农场原来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移交给“居”管理。这是全国第一个以“居”命名的基层社会治理单元,新一轮农垦改革的农场社会管理属地化迈出标志性步伐。2016年,已有12个“居”在海南农垦设立。同时,还完成3家直属医院和农场医疗卫生机构、公安及协警、水库安全、住房公积金以及40家农场所属公办学前教育机构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危房改造、小城镇建设、美丽农场建设、道路建设养护、扶贫等民生事项已纳入全省统筹。这减轻了农垦的“包袱”压力,轻装走上市场化改革之路。
推行爆破性“小土改”,化解土地症结问题。过去,农场农业用地租赁管理十分粗放,土地承包租金过低、租期过长、面积过大的“三过”问题比较普遍,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严重影响了效益和发展。这是农场改革的“牛鼻子”,也是原农垦已固化利益的一个堡垒,不爆破是无法攻克的,必须真刀真枪,实施爆破性“小土改”式的土地规范管理工作。通过在东昌农场先行试点农用地规范管理,清理收回农业用地3.1万亩,职工与农场签订承包合同的土地由1.9万亩增加到2.8万亩,增加土地收入623万元,增长2.7倍。借鉴试点经验,迅速在20个农场第一批推广,不仅可收回农用地70多万亩,还增加地租8500万元,可解决3000多名无地少地职工收入问题。仅此一项,垦区一半以上农场可扭亏。第二批剩余的所有农场农业用地规范也已全面展开。从试点到推广,走出了全国农垦“小土改”新路,为农场公司制改造和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党建与改革同步谋划。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坚持党的建设与农垦改革同步谋划,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企业章程,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规定党组织的组织机构、职责权限。对新设立的产业公司和农场公司,同步成立党组织,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肩挑”。凡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发展规划、国资经营安全等重大事项,党委会研究讨论后再由董事会或经理班子作出决定。
二、破除行政管理思维,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实施“八八战略”
在新一轮海南农垦改革发展中,我们坚决破除行政化管理企业的理念,坚持专业产业集团统筹产业发展的思路,实施“八八”战略,即大力发展天然橡胶、热带水果、热带作物、草畜养殖、南繁育制种、旅游健康地产、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等八大产业,重点建设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万宁槟榔城、五指山金江茶文化产业园、红光草畜产业园、南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三亚凤凰谷乡村文化旅游区、南滨国家南繁种业园、南平医疗养生产业园等八大园区。同时以资本为纽带,再造市场主体。目前,“八八战略”经营主体已全部落地,一批现代农业公司挂牌运作,竞相发展。
海胶集团在巩固200万亩核心胶园基础上,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产业。特别是鳗鱼养殖项目,养殖鳗鱼497万尾,预计每亩效益20万元以上,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鳗鱼生产、加工及销售集散地,目前项目公司已启动上市辅导工作。新成立的热带果业集团整合了25万亩芒果产业资源,建成全国最大的芒果种植基地。新成立的胡椒公司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在越南、柬埔寨筹建子公司。新成立的茶业集团完成垦区茶产业资源整合,实行统一地理品牌、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市场营销的模式,实现当年组建当年盈利。畜牧集团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亿元,净利润翻两番,正全力推进新三板上市工作。下一步,将通过草畜园区与上海光明、泰国正大、海航集团、贵州华农等企业合作建设奶牛养殖场、乳品厂、蛋鸡、生猪、牧草场等项目,打造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和“草-畜-沼”一体化循环经济模式。
实施“八八战略”的同时,坚持务实招商和面向龙头企业招商,并将招商项目落地作为工作重点,建立项目推进制度,落实合作项目优惠政策。2016年5月,举行了“八八战略”项目招商大会,成功签约61个合作项目,协议金额286亿元。已有茶饮料深加工等7个项目动工建设。
三、树立垦地融合共享理念,实现垦地“一盘棋”发展
农垦改革发展必须秉持共享共有的理念,坚持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才能形成区域经济发展合力,“一盘棋”地实现垦地双赢。
结合海南省“十三五”规划、全省“多规合一”、“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发展规划,将农场、项目融入区域发展统一规划,实现区域“一盘棋”发展。分别与三亚等市县政府建立了垦地合作常态化的联席会议机制和推进机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协调、统一资源配置、统一招商引资和统一基础设施配套的原则,共同推进“八八战略”落地。同时,积极支持省、市县政府重点项目建设。
2016年以来,海南农垦千方百计加快发展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吸纳转移职工就业,开辟增收途径;开展“三清一控”,优化重组同类企业,实行扁平化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发展专业合作社,为职工提供农技培训、农资服务、市场拓展等服务;发展职工自营经济,组织职工在非生产期外出务工,提高职工收入。胶工月平均收入同比增幅10.6%。
同时,把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土地规范管理、政策支持与扶贫攻坚结合起来,引导贫困农场及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特别是通过“垦地+企业+农户”的扶贫模式,推广林下益智种植,带动周边农村贫困户种植。
四、实施人才“三大战略”,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用人机制
全面实施“大方引才、大度容才、大气励才”的人才战略,打造支撑改革发展的精强人才队伍。成立战略咨询顾问委员会,为集团提供高端战略咨询;拿出包括海胶集团总裁及财务部总经理、八大产业集团经营班子主要负责人在内的335个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共有1094人应聘,已录用111人,另有213人纳入集团储备人才库。近期,又拿出11个二级企业总裁、总经理岗位面向全国公开选聘;分别和海航集团、国开行建立起优秀企业管理人才挂职机制,已引进6名管理人才挂职,给农垦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产业发展经验;加强培训,培养懂市场、懂经营的企业人才,组织全垦区358名干部开展新一轮海南农垦改革发展干部培训,统一思想、凝聚改革发展的合力;邀请专家就产业园区规划建设进行专题培训,提高垦区各企业、农场和园区负责人产业谋划、土地管理和园区开发的水平。
同时,破除“平均主义”,建立健全“以效益论英雄”的选人用人机制。一是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监管模式。按照产权关系,只管理所任命、提名、推荐的二级企业产权代表,党委会成员、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财务总监和工会组织负责人等,不直接管理二级企业经营层,充分赋予二级企业自主用人权。其经营管理人员由董事会通过市场自行选聘,实施带目标、带措施竞聘上岗,签订聘任合同并明确目标任务,实行契约化管理。聘期内未能完成经营业绩考核目标的,董事会按约定予以解聘,真正实现“目标措施定领导,结果效果定去留,业绩贡献定薪酬”。二是破除平均主义传统价值观,树立按绩定酬理念。实施绩效工资制度,集团总部员工绩效工资与年度盈亏挂钩,建立二级企业、农场关键业绩指标考核体系并下达年度考核指标,将集团战略目标通过绩效管理分解落实到各企业、农场,年底按企业经营效益兑现奖惩,彻底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盈利亏损一个样”、“盈利多寡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分配机制。
(作者系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责任编辑:成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