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江西农垦实践

时间:2014-03-12作者:唐安来 来源:《中国农垦》2013年第7期

    近年来,按照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江西农垦按照“快乐农业、幸福农工、美丽农场”的规划蓝图,大力实施“人口向总部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农业向现代化转变”的发展战略,探索出了一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危房改造为主体、以土地开发为载体、以改善民生为宗旨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子。

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成效

    初步实现人口要素城镇化。截至2012年底,江西农垦系统新增10万符合条件的农工转为非农业户口,60万人享受城镇居民待遇,城镇化率达到61.8%,就地就业率提高25个百分点,总人数突破20万人。
    初步实现经济结构城镇化。二、三产业主导型结构进一步巩固,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126亿元,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连续四年超过85%,对城镇化建设的支撑能力持续增强。
    初步实现空间布局城镇化。新型城区、现代园区、旅游景区的新三元结构基本形成,城镇土地发展权和农场土地发展权有机结合的良性机制逐步建立;5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闪烁在宛约如画的昌九工业走廊上,200多个风景旅游点坐落于71个县、市、区,1177个彰显生态魅力的新农村建设点引领示范全省。
    初步实现公共服务城镇化。安全饮水、公路建设实现全覆盖,“一村一品”、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90%以上的农垦场建立起了功能较为完备的公共基础设施,80%的农垦场引入了城市社区管理模式,50%的农垦场建立了社会服务中心。
    初步实现生活质量城镇化。截至2012年底,8.9万套危房改造任务全面开工,6.4万套新房已经竣工,20万人乔迁新居;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出门能看病、出门能上学、出门能就业”的城镇愿景逐渐展现,农工成为体面的职业、农工通过诚实劳动获得体面的收入并过上和城里人一样“体面的生活”,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推动人口转移、扩大城镇规模、促进产业聚集、健全保障体系、增进民众福祉,成为江西农垦推进新一轮城镇化建设的最大看点。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江西农垦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把“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演绎成为生动实践。始终把充分尊重职工群众的意愿,妥善解决职工群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重大民生问题,作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既以民为本、因势利导,以民为先、顺势而为,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引入优质战略合作伙伴、实行招投标等方式促进市场化运作,实现职工群众利益的最大化。不仅圆了几代农垦人的住房梦,而且创造了“五星样板”、“万埠样板”、“恒湖样板”、“云山样板”、“梅岭样板”、“洋峰样板”、“太平样板”等一系列颇具影响的新型城镇化样板。
    1.抓住危房改造这一重点。把危房改造项目实施计划调整增加至20万户,覆盖全垦区近80%的家庭,成为农垦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契机。随着危房改造项目的全面实施,150亿元民间资本悄然激活,一个个新兴集镇拔地而起,城镇化建设的美好画卷逐步展示在人们面前。
    2.围绕绿色发展这一主线。江西农垦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始终,致力把城镇化打造成为展示农垦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重要平台。在持续健康的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江西农垦不仅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0.2%,而且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十年保持了两位数快速增长。
    3.突出土地发展权这一焦点。通过实施土地增减挂、土地平整等项目,江西农垦在城镇化用地的战略储备与支配权掌控上实现突破,找到了城镇土地发展权和农场土地发展权深入融合、互惠共赢的结合点。南昌市五星垦殖场在这方面有了成功做法:该场通过移民搬迁、宅基地复垦,造出近2000亩耕地,并以每亩12万元的用地指标费卖给南昌县政府,直接收益2亿多元,一举破解了城镇化建设中的资金瓶颈。
    4.坚持统筹发展这一方法。通过进行资源整合、实现政策叠加、实行政策联动,与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饮水工程、公路建设等项目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统筹社会保障、统筹社会化服务,形成了推动农垦城镇化建设的广泛共识和共同行动。如今,江西农垦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区建设稳定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提升,富裕和谐秀美垦区初具雏形。
    5.把握充分就业这一关键。通过实施“工业园区+小城镇发展”、“产业集群+小城镇发展”等模式,激活内生动力,推动产业发展,江西农垦在引导农工实现充分就业、提高就地就业率和就地创业率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永修县云山垦殖场积累了有益经验:该场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把危房改造与工业园区结合起来,既有效化解了工业园区的招工难、用工荒难题,又有效解决了实现空间转移后的广大农工的就地就业、充分就业问题,形成了利益互联、共同促进的良性格局。
    6.激活人口转移这一要素。江西农垦牢牢把握农业人口转移的大趋势,一方面,通过大力宣传城镇化建设,从思想上引导广大农工向农垦场总部集中;另一方面,通过在总部集中实施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公路建设等项目,从行动上促进广大农工从分散的分场、大队向农垦场总部转移。如今,在社会保障全面解决、公共服务逐步均衡、社区管理不断完善、就业创业多措并举的支撑下,广大农工充分享受到了城镇化带来的巨大实惠,不仅进得了城,而且当起了市民。
    7.借助深化改革这一动力。江西农垦改革不仅以其创造的丰厚红利普惠广大职工群众,而且以创新体制、搞活机制、清淤活血的方式构筑起推动江西垦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平台;特别是以落实“一补两险”、剥离社会职能、化解企业债务、搞活经营机制为核心内容的农垦改革,不仅建立起了“提升效率、确保公平、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体制机制,而且为加快农垦城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8.抓住制度创新这一法宝。以农业现代化支撑新型城镇化,是江西农垦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以创新土地流转思路、积极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创新,不仅有力促进了农垦现代农业的大发展,而且以其积累的农业红利为加快农垦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示

    江西农垦城镇化建设之所以能够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全省亮点,最重要的是充分释放城镇化蕴含的巨大投资与消费需求潜力;最根本的是选择了一条让百万农垦职工群众能够共同享有梦想成真、成长进步机会的科学路径;最关键的是走出了一条催化内生动力、激活内需潜力、促进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路子。
    1.重视规划设计,走集约、生态之路。在“人口向总部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农业向现代化转变”的指引下,农垦城镇化建设实现了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在“新型城区、现代园区、旅游景区新三元结构”的推动下,农垦城镇化建设实现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生态发展。
    2.盘活优质资源,走整合、双赢之路。江西农垦把城镇化与土地开发项目有机结合,创造了“以用地指标换资金”的新鲜经验;把城镇化与危房改造项目有机结合,实现了垦区旧貌换新颜;把城镇化与现代园区有机结合,开创了互惠互利的良好局面。
    3.坚持产业带动,走扎实、持续之路。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服装鞋帽、旅游度假、宾馆酒店、化工制品等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江西农垦培植了一批能够支撑城镇化就近聚集人口、吸纳就业的重要产业;通过以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农业示范区等现代园区为中心推进城镇化建设,江西农垦不仅做到了依托园区、产业先行,而且实现了产城融合、产城互动,在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同频共振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农业人口加速向城镇转移引起的职业改变和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软着陆”问题。通过大力发展水稻、良种、水禽、水产品、蔬菜、纺织服装、生物制药、工艺制品、文化旅游等特色鲜明、效益显著、带动力强的优势产业,江西农垦不仅在优化布局中增强了城镇化建设的活力,而且通过产业支撑使城镇化走得更加扎实。
    4.实现农工市民化,走融入、共享之路。通过破除户籍藩篱,江西农垦加速了农业户口向非农业户口的转变;通过筑牢保障体系、实施危房改造,江西农垦职工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得到根本解决;通过走出土地困境,60万农垦人实现了在政治、经济、文化及教育等方面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
    5.构筑新三元结构,走创新、升级之路。依靠创新驱动能够带来更有质量、更有竞争力的发展。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的新形势,江西农垦敢于创新思维与理念,勇于创新管理与机制,率先提出了加快构筑新型城区、现代园区和旅游景区交相辉映、互动交融的城镇化建设的新三元结构,为全省乃至全国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展望未来,江西农垦将按照率先全面建成垦区小康社会、率先建成富裕和谐秀美垦区的总体要求,在实现兴垦富民、再度辉煌的“农垦愿”中,谱写垦区城镇化建设更加辉煌灿烂、更加气势恢宏、更加铿锵有力的绚丽篇章。

(作者系江西省农业厅副厅长,省农垦事业管理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