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支垦地合作“先行军”

时间:2015-04-14作者:王信学 陈贤华 来源:《中国农垦》2014年第11期

    调兵遣将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更何况这是一支肩负拓展和创新使命的“先行军”。经过周密考量,江苏农垦集团公司党委决定给黄海农场党委书记、黄海分公司总经理苏志富再加一副“担子”——由他兼任宿迁分公司总经理。
    这个担子重啊!苏志富深知,这副担子里装的不仅有组织对他的信任,还有几代江苏农垦人的形象,更要发挥农垦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如此方能打响这走出去的“头一炮”。这就需要组一支作风硬,技术强、标准高、勇于担当的团队。
    苏志富在接连几天的深思熟虑后,提请农场 (分公司)党委决定,由黄海分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宋光锋和第八生产管理区主任邓权才担任宿迁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同时还选出了5名生产区主任和20名大队长。这些人都是黄海分公司的骨干,有着丰富的生产和管理经验,是一个综合素质高、战斗力强的拓展团队。正是这样一批精兵强将,拉开了江苏农垦外拓基地的序幕。
安营扎寨
    初来乍到,一切都是空白。没有办公住宿地点——自己解决;没有农资仓库——自己解决……宿舍,一房多用,既能做仓库,又是厨房兼餐厅。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日三餐哄饱肚皮就好。苦吗?当然。但大伙依然斗志昂扬,还时不时来点幽默:“这样的生活绝对不会得三高”。
    首当其冲的任务是对生产区域进行勘察丈量。他们面对水塘多、地块零星、草丛、沟渠、蛇虫出没等危险、困难无所畏惧,扯烂了衣服划破了手,他们也顾不了这么多。姜圩生产区主任贺庆虎和管理人员高开齐为了拉直线,蹚水沟时水漫到齐脖深,他们爬上来抖抖衣服,二话没说,继续工作。
    勘察丈量得来的精确数据为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分公司决定,2013年种植小麦1.6万亩,水稻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建设水泥场10万平方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在周边农村的土地流转力度。
    冲锋陷阵
    完成生产任务,首先要有标准化农田。分公司的耕地都由周边农村流转而来,地块零碎,水利基础设施可谓“聊胜于无”。原先各家各户还在田里种有树、建有坟,甚至有许多零星地块原来是民房拆迁后的宅基地,仅徐墩生产区,各个田块里的坟墓就有800多座、树木3100多棵、水塘64个。因此分公司要做的,不仅仅是整理耕地,还要做好当地群众的思想工作。分公司管理人员挨家挨户登门拜访,虽然村民的话很刺耳,甚至个别还骂人,但他们一直忍着,而且始终笑脸相陪,终于用诚恳感动了当地村民,顺利地完成了完成迁坟、移树等各项前期工作,为顺利开展生产奠定了基础。
    在整理土地的过程中,各生产区、各大队按照田块地势、面积大小,按照在条田里标准沟挖渠,形成了小并大、大成条的适宜大型农机具作业的格局,并按分公司计划实现了准时开播。有少数田块,由于机械播种无法作业到边,管理人员就肩扛铁耙,身背麦种,遇到播不到边的边角用手撒播,然后用耙子一下一下耧。
去年秋播时,中楼生产区2大队的300亩田块播完种已天晚,来不及开沟。天气预报第二天有中雨,由于这块田地势较洼,容易形成积水,若不及时开沟会造成烂种现象。王兆伦主任亲自带队,管理人员用十多个手电筒的灯光为农机手标线,几乎忙到天亮,终于赶在雨前将300亩田的横竖沟开得条条笔直。
    姜圩生产区九大队没有仓库,去年秋天正值抢播期,大量的农资堆放在露天,保管员桂永强抱着被褥,卷着草席住在尿素堆上,夜以继日地接收和发放农资。九大队张家坡队长把自家新购的轿车当起了运输车,每天把农药化肥等农资运到田间地头。裴军代负责徐墩生产区机械调配,他和离生产区有40多公里远的捷丰农机合作社经理张乘军黏成了“铁哥们”,各类型的机械作业按时到位,调配得有板有眼。在“三夏”准备时,徐墩生产区已在驻区准备好12辆1204大马力拖拉机,收割机688型履带式15台,仅用4天时间就把整个生产区的麦子收割完。
    离开熟悉的环境和亲人朋友,这支“先行军”面临的是陌生的面孔、陌生的土地和陌生的环境。但他们就像一颗颗“钉子”一样,牢牢地扎在拓展基地里,破解着一个个难题。
初战告捷
    屠园乡农民姜吾春经常和乡亲们在姜圩生产区里转悠,他们说“一辈子没见过你们这样种地的——每块田都是长是长、宽是宽,让水流到哪就到哪,耕翻、播种、撒肥、收割清一色机械化,和以前租地种的人大不一样,这才是会种地的人哪。我们把土地交给你们,一百个放心!”
    当地村民于大爷在中楼生产区观察快要成熟的小麦时,拉住走过来的张家坡队长问:“你们的麦子为什么长得这么好?”张家坡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们种的是什么种子?是怎么管理的?”于大爷把他多年种麦的老经验一一道来:“我种的是淮麦19,每年播种前首先把田里的草烧掉,然后每亩用50斤过磷酸钙和10斤尿素。每亩地用手扶拖拉机旋耕后播种30斤。遇到下雪天再撒每亩15斤尿素,开春每亩再撒15斤尿素。”于大爷摸着生产区地里的麦子说:“按说我这管的算是精细了,可种出来的麦子还是叶尖发红,穗细粒小,田里有很多白穗,遇到风,还会倒一大片。你们种的咋就这么肥头大耳、叶厚穗长呢?”
    张队长呵呵一笑,将分公司的种植管理方法娓娓道来——生产区用测土配方的方法给田登记、建档、施肥。每一块条田都要测含有机质和酸碱度,根据测量的有机质含量,各条田的施肥量也不一样的;播种量则根据播期时间来决定播种量的多少;要施足基肥,适期施用壮蘗肥;酌情施用返青肥,重施拔节肥,适当迟施孕穗肥。要及时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和抗逆调节栽培措施。张队长还告诉于大爷,他家有的田块麦子叶尖发红是缺磷的症状,白穗多是因为没有用药,有的田块麦子大片倒伏,是因为没有进行化学调控。
    一年多下来,周边村民都瞅准了,这公司里的人个个都是种田好把式,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分公司目前已与宿迁湖滨新区、宿豫区、宿城区签订流转土地总面积达到45万亩,已经实际到位8万亩,流转土地面积已是黄海分公司耕地面积的近3倍。
    宿迁市委书记蓝绍敏在宿迁分公司考察时,看到在平坦的田野上作业的农机时十分兴奋和惊讶,怎么也不相信这一马平川的高产粮田曾经是高洼不平、效益低下的旱地。他高兴地说,从宿迁分公司的身上看到了整合土地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更多的实惠,看到了农业产业化的希望;今后将进一步加大与农垦的合作力度,将双方合作推向更深更广。

(作者单位:江苏农垦黄海农场)
责任编辑:张韧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