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第八师一四三团构建连队转型发展新格局,“产业转型,职工转型,连队转型”的聚合效应使一四三团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产业围绕特色加快转型
“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农药使用会减少3成以上,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果品品质。”5月20日,一四三团八连果农麻伟他高兴地对记者说。
作为全国最大蟠桃基地的一四三团,种植蟠桃1.2万亩。注重从发展绿色果业抓起,减少药剂使用量,推广生物防治,多施农家肥、有机肥,产出高附加值的无公害有机蟠桃。全团9个种植蟠桃的农业连队全都建立了示范园区,蟠桃生产过程全程由石河子林果协会监督。
团场还牵住了“走环保工业强团之路”这个牛鼻子。在工业发展中重点培育了绿色食品、棉纺、种子加工、饲料加工等产业,统筹兼顾发展新型建材、机械加工及与石河子城市工业配套的产业,对高污染项目和治污不达标的企业绝不盲目引进。团场计划进一步做强“两个园区”(花园工业园区、石南花园新区)、两家建筑企业和两家房地产企业,带动二产全面提速。将花园乳业、利华油脂天源果饮料等12家产值超5000万元的工业企业打造为龙头企业,扶持华星塑料、恒隆塑业等8家产值超2000万元以上企业加快发展,力争把“两个园区”打造成团场经济新的增长极。积极发展葡萄、蟠桃、玉米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一四三团把发展原生态旅游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个新亮点来打造,不断加大桃源农业生态旅游园区和紫泥泉自然旅游风景园区建设力度。今年的“第八届桃花节”、“第二届草原文化节”和“五一”小长假,桃源农业生态旅游区生意火爆,各饭店、宾馆爆满,出租车、加油站营业额成倍增加,农家的蟠桃花蜂蜜和桃木剑、桃木斧头等工艺品成了抢手货。节日期间共接待游客45万人次,收入143.5万元,是去年同期的2.3倍。
职工转型增强生活幸福感
这几年,职工富裕了,在团部购买了楼房,但幸福感从哪里来?加快小城镇建设是一四三团加快城乡一体化的一大举措。这两年,一四三团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按照“总体设计、科学规划、合理投入、分步实施”的办法,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加快小城镇建设,把一四三团打造成“秀美石城后花园”。从1996年以来,先后投入资金12.55亿元,使花园镇的镇容镇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镇面积由最初的3平方公里扩大到24.6平方公里;与此同时,完善配套功能建设,实现人口向城镇化集中。
一四三团现有人口近4万人,已建有住宅楼217幢、80.4万平方米,入住率达到85%。投资3000多万元,修建柏油马路130公里,修建了客运简易站3座,在公路沿线修建了17个客运招呼点,配置了34辆客运公交车,开通了团内公交线路2条,总里程100多公里,定时、定点、定班次、定线路通向全团各个连队,成为兵团第一个实现客运连连通的团场。
发展一流教育,促进职工头脑现代化,是一四三团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团场不断加大对农业一线职工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力度,把培养新型职工、提高职工素质作为打造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文明生态小康连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团场与第八师石河子市劳动局、石河子技能鉴定中心等部门联合举办了300多期职工初、中、高级岗位技能、技师职业资格培训班,讲授职工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棉花、果树和小麦、玉米栽培知识。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使职工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目前,该团农业一线职工参加岗位培训班的达4012人,取得初、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有3836人,持证率达95.6%。
连队转型促职工多元增收
“连队的天绿园养殖专业合作社,在连队危旧房拆迁旧址基础上,利用连队闲置场地,统一规划建设了105亩,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养殖牛羊。职工集资入股800万元,新建牛羊圈舍21栋,总建筑面积8820平方米;新建青贮窖21座,总建筑面积9030立方米;年出栏优质肥羔1万只。”一四三团三连连长达刚介绍说。但这只是该团盘活闲置的场地、房屋为职工创办企业、多元增收、实现致富梦想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和撤点并校工作的实施,一些连队、学校闲置的场地、房屋、校舍越来越多。为了充分利用闲置场地引进项目、激活创业、促进职工多元增收,一四三团利用各种载体和关系,以闲置场地为资源,以“百姓创家业”活动为载体,积极引导职工发展养殖业、农家乐和旅游业。
团场坚持规划先行、协调发展,树立全团“一盘棋”的思想,做好顶层设计,打破团内无统一规划、各自为战、布局分散的现状,高点定位,科学规划。远离团部花园镇的南五宫区重点发展绿色有机养殖业;临近团部的南丰集区重点发展集无公害有机果蔬、农家果园、农家菜园、生态餐饮、旅游渡假等功能为一体的休闲观光产业集聚区;紫泥泉区重点发展彰显少数民族风情、民族风俗的旅游业,同时大力发展有机畜牧业养殖。
一四三团水电公司利用七连闲置的场地,成立了润田塑业合作社,办起了滴管带颗粒加工业务,让职工冬闲变冬忙。水电公司经理李新友说:“我们职工每年工资也就2万元,必须拓宽职工收入渠道,一年四季都上班。去年,厂里职工人均增收5000多元。”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团职工利用闲置空地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31家、农家乐20多家。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一四三团)
责任编辑:昝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