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垦区洪河农场从“严、实、控、精、细、新”入手,全面经营、全程管理,把每个环节、每件事情都做细、做精、做实,逐渐走上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企业管理轨道。2012年洪河农场生产总值突破10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8万元,分别比2007年翻了3.7倍和2.9倍,生产总值提前4年实现跨越发展目标;人均收入提前3年完成“第一步走”的跨越发展目标;农场城镇化率达99%,人均住宅面积达到32平方米,职工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年年攀升……到2015年在垦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正在成为现实。
生产管理,让土地产银生金
走进洪河农场现代农机管理中心,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台台排列整齐的农机具。农机科科长吴海荣告诉记者:“洪河农场建场以来就始终坚持农机具统一停放、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它不仅能保持现代化农场的优势,更能发挥现代农机对农业生产的作用”……
严格管理,既是开源也是节流,洪河农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转变粗放管理的经营理念,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参透、延伸到各个生产经营领域,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效益。
坚持科技管理到位。洪河农场通过加大科技培训力度,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结合、室内培训与室外培训结合;在各生产阶段召开农场、管理区、万亩片现场会,层层推进落实;实行万亩技术员包片负责制;及时下发技术明白卡等方式,不断提高种植户的科技水平。近年来,洪河农场广泛推广应用秧田规范化建设、旱育壮秧、水稻叶龄诊断、测土配方施肥、“三膜”覆盖等技术达到100%等。另外水稻种子包衣、智能化浸种催芽、电动精密播种器播种、高性能插秧机插秧、钵形毯式育秧、高光效栽培等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
在生产管理过程中,洪河农场建立了专业服务体系,实行了场领导包片、科室包管理区、管理区正副职干部包地号、技术员包户制度,每个万亩技术员负责20-30个水稻户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的管理体系。农场还通过成立科技热线服务组织、农机维修服务组织、劳动力调剂组织、医疗卫生及后勤保障组织,开通24小时科技服务热线,做到技术服务到田,技术指导到户,技术要领到人。建立了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通过健全安全食品体系,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一级市场营销等环节质量安全建立档案记录,逐步形成产销一体化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
浸种催芽,始发于洪河农场。近年来,洪河农场始终坚持统一供种标准化,农户订购的种子在种子产业中心精选、包衣后,送往芽种厂统一制成标准芽种,再发放给种植户,品种优质率达到100%。
洪河农场还建立健全农资农资供给系统,实施农业生产资料主渠道经营。坚持产前制定好技术规程搞好培训,产中实施严格监督检查搞好服务,产后进行标准验收搞好记录,保证了水稻等农产品的品质安全。同时,洪河农场坚持职工素质标准化,注重引进和培养农业标准化人才,整合现有农技人员队伍,培养一批农业标准化管理骨干,使每个区都有农业标准化明白人。
严格的管理,极大地提升了生产的能力和水平。与2008年相比,农场粮豆总产达到40.26万吨,生产总值达到10.2亿元,同比增长23.30%。
社会管理,构建和谐新农场
发现在小,化解在早,控制得了。洪河农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全面推进和谐农场建设,为“两个率先”提供保证。
为了加强社会管理,洪河农场成立了一个街道办、五个居民委,把社会服务深入到家家户户。过去居民区很多事无人管、无人问,现在变成了居民委上门管、上门问,现场解决。农场还广泛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楼道、文明家庭”以及“模范妻子、孝心儿女”等评比创建活动,充分利用新建的“琴、棋、书、画”四个楼宇广场,开展居民趣味运动会、秧歌健身、“邻居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增强了职工群众的认同感、安全感、温馨感。2012年,农场通过各种形式征求改善民生的意见和建议116条,其中有近一半以上得到采纳。农场累计投入1300多万元对群众提出的社区民生等问题进行改进,在场部新建了一座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楼,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居民的医保参保率由上年的89%提高到95%,最低生活保障金也由每月260元提高到300元。
在创新社会管理体系过程中,洪河农场将矛盾排查延伸到人。他们成立了维稳中心,每天,由一名场级领导在维稳中心接访;分管部门带案下访、重点约访、专题研访;管理区、社区居民委干部、调解员定期入户家访,以此形成全覆盖、无缝隙、面对面、人对人的信访隐患排查、化解、接待、协调、处理、督办、反馈、回访的闭合工作机制,做到矛盾纠纷排查不漏项、不漏时、不漏案、不漏人。农场建立健全了信访信息调解员队伍和“三位一体”大调解体系,实行了信访隐患和矛盾纠纷逐级日排查、周调度、月汇总、季分析和管理区、社区党员干部联包排查责任制,每名领导干部联系分包一定数量的基层群众,每月逐户、逐人见面,随时排查隐患,化解矛盾,使矛盾化解率达到95%,各类调解纠纷成功率达98.8%。
在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农场综治办实施居民治安维稳楼栋长工作模式,明确了治安楼栋长的选配、职责、机制等规定,在离退休干部、教师中挑选出63名政治可靠、责任心强、身体健康、公道正派,有较高威望的老同志担任治安维稳的楼栋长协助履行普法宣传、安全监督、治安协管、户籍协管、社情民意信息掌握、矛盾调解等职责。通过楼栋长这一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防范的组织体系,实现了邻里相望、联户联保、联防连片,共建和谐。
干部管理,凝聚创业“精气神”
人气、朝气、正气是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在“全程管理,全程经营”过程中,洪河农场党委围绕干部干事创业的这个“精气神”加强干部的管理,为“两个率先”释放了正能量。
人气是干部干事创业之基。洪河农场党委书记刘国春介绍说,这几年,为了增强洪河干部的人气,夯实事业发展的根基,农场党委通过立标杆,树形象,增强干部“人人争做贡献”的社会氛围;持续深入开展“爱场、爱垦”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干部“工作向前、思想向上、品德向善、行为向美”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党员干部的感恩心理和奉献意识。干部通过公开承诺、践诺,在各项工作中养成了注重学习、勤俭节约、求真务实、团结协作、顾全大局、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深入调研、密切群众、甘于奉献的良好风气,增强了干部的爱民之心。
农场完善了领导干部定期轮岗、考核尾数待岗、工作平庸降岗、业绩突出提拔使用等制度。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各种形式,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把充分发扬民主、公开办事环节、群众满意程度高的党员干部树成典型,通过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干部作风的好转。农场以违纪案件为警示教材,多角度解剖,深挖根源,使党员干部得到警示,树立正气,强化廉洁自律行为。
近年来,结合建设新农垦,洪河农场把党风廉政建设具体化,建立责权相统一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宽严相济,严肃治理党性不强、服务意识较差、不干事,乱干事的干部,督促党员干部切实按照工作分工履职尽责。
农场党委坚持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格按《条例》选拔任用干部,大力推进差额选任、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选拔机制。
通过严格管理,洪河农场干部的“精气神”更加饱满,工作热情得到提高,大局意识得到增强、服务意识显著提升,成为推进“两个率先”的中坚力量。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垦洪河农场)
责任编辑:蔡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