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促进新洋农场发展再上新台阶

时间:2014-10-16作者:余新放 来源:《中国农垦》2014年第4期

    2014年,新洋农场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以改革促创新发展,以改革促结构优化,以改革促民生改善,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狠抓经济建设,做大做强现有产业

    《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规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万元,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就要求农场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要务,推进农场现有产业的经营发展。
    一是着力发展医疗健康产业。支持江苏农垦肿瘤医院拓展医疗服务产业,着力谋划医疗、康复、健保等一条龙服务,延长产业链。这既是提高职工健康水平的需要,又是医院生存发展的需要。今年要保质保量地完成门诊楼建设工程,投资240万元添置血透机、X光机等医疗设备,改善现有医疗条件。医院要加大引进和培植特色医疗项目,重点打造肿瘤、血透、骨伤专科,争取再拓展1-2个特色专科。要加强调研,创造条件,争取成立射阳县血透中心和江苏农垦康复健保中心。2014年,力争医疗收入、利润等主要指标分别在上年基础上提高15%以上。
    二是着力发展林业经济。今年林管中心要着力建设苗木基地,发展苗木生产,将林木产业打造成农场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一要使全场苗木培育基地规模扩大到1000亩以上,同时引进优质、速生、耐盐碱、经济价值高的林木新品种,逐步做大、做优、做响新洋苗木业。二要有计划、有步骤、可持续地抓好防护林汰伐更新工作。科学规划林木采伐,保质保量地完成植树造林任务,保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要逐步将条件好的防护林地建设成为苗木繁育基地。三要抓好零星隙地的林木生产工作。要求在2015年底前,将农场所有的河堤变成林木、苗木基地,今后3年内,将全场1300亩零星隙地全部用于苗木生产。四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继续做好林地承包的基础上,工会和林管中心要宣传和组织有意愿的职工到新曹、岗埠农场学习,扶持职工发展林下养鸡、养鸭、养鹅、养羊和特种种植业,以促进资源利用,提高职工收入。
    三是着力发展水电服务业。水电中心要认真解决施工资质问题,积极开拓水电对外施工业务,开发经营项目,增加经营收入。要强化基础管理,减少水损电耗,提高水电回收率。要加强物资采购管理,完善出入库手续,节本降耗增效,严格控制营业外支出。要提高服务质量,让用户满意。

二、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是农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从总的情况看,农场具有较好投资环境:一是产业发展基础好。农场拥有机械、轻工和服装产业园区,为招商引资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二是政策支持力度大。地方政府对农场产业发展在土地、税费等方面制定了优惠和奖励政策,在土地征用和配套设施建设上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三是资产资源丰富。农场拥有较多闲置厂房、库房、设备、品牌及工业存量用地等资源,为招商引资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四是服装园区二期工程得到广泛认同和支持,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大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一是做好服装产业园区二期工程建设工作。要科学合理地做好二期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投资100万元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招商引资,重点建设服装生产基地,配套商贸、仓储、物流等设施,以此带动羽绒服研发、生产、销售、原辅材料供应全产业链的发展,将服装产业做大做强。
    二是强化园区管理。认真借鉴并有效运用先进园区管理模式和方法,强化园区管理,加强服装产业资源整合,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实现园区产业资源、资本、资产的有效扩张,努力打造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化、规模化的服装产业示范园。要帮助民营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实施品牌战略,扩大市场覆盖面和竞争力。
    三是做好新能源等项目服务工作。去年,中港融通计划利用农场的3条排河北积土堆投资光伏发电项目,该公司已经多次派高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来农场考察,合作意向较高,该项目规划占地3000亩,建设光伏发电总规模不小于200兆瓦,总投资约20亿元。江苏省国信集团已在农场建设测风塔2座,收集风力资源数据,若数据达标,今年也将再投资10亿-15亿元,建设100兆-150兆瓦风力发电项目。今年射阳县政府引进辽宁辉山乳业集团公司10万头奶牛养殖和奶品加工项目,计划租用农场农业大队站基建3-4个奶牛养殖场。这几个项目投资大,不占用良田,有利于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有利于增加农场土地收益及税费奖励收入,也有利于带动职工就业,带动农场第三产业的发展。
    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充分利用农场轻工园区、棉业公司、元件厂等闲置厂房,以合作、入股的方式,引进一批环保和技术、资金密集型,符合农场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到农场投资兴业,提高农场的经济关联度,大力培植税源,提高农场经济效益。
五是要积极扶持民营和多元经济发展。要建立健全相关政策,积极鼓励、支持民营和多元经济发展,带动职工就业,增加职工收入,促进农场区域经济发展。

三、加强城镇建设,着力打造美丽农场

    城镇是农场的窗口、形象,是农场居民共同的家园。改善人居环境,打造亮丽城镇,是农场一项长期的工作。今年农场将投资数百万元,按照“三园”(远看像林园,近看似花园,细看是乐园)“五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香化)的要求,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美丽农场。
    一是推进农场与县城的直达通道建设。打通农场与县城的直达通道,是农场几代人的夙愿。目前已立项上报并且完成了规划设计工作,有望上半年开工建设。路桥建成后,对提升农场区位优势,促进农场二三产业的发展,方便职工群众出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绿化、香化工程。以打造绿色新洋、宜居新洋、美丽新洋为目标,搞好城镇绿化、香化工作。要高标准地做好城镇绿化的规划与建设工作,要扩大常绿、观赏和花卉树木的栽植比例,将城镇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5%以上,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鸟语花香。要加强场部及工厂厂区、医院院区、居民住宅区和生产区、大队站基的绿化,将能够栽植苗木的地方都要充分利用。要搞好道路绿化工作,在2015年前实现“一路一树”的目标。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把场部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森林场部、园林场部和森林氧吧,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
    三是净化工程。社区要加强环卫队伍建设,落实好责任制,加大监督和考核力度,做好环境整洁工作,消灭卫生死角。今年要在全场居民中大力开展“爱我家园”行动,通过居委会、居民小组,党支部、党小组,志愿者等多重网络,组织培训,宣传发动,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居民自觉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大力提倡将秸秆、树叶和生活中的有机垃圾还田,将纸、塑、金属等可以回收利用的资源得以回收利用;将建筑垃圾等集中存放,化废为宝。大力提倡使用菜篮子和环保购物袋,少用、不用塑料袋,减少和杜绝白色污染。

四、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提升职工幸福指数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要牢牢把握经济发展根本,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企业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切实提高职工和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一是加强社区建设管理。加强社区管委会组织网络建设,完善管理制度,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要加强社区政策的学习和研究,加强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争取更多项目的财政补贴。加强社区党群工作。社区干部要沉下身子,深入到社区,进千家门,知千家事,解千家难,暖千家心,让居民群众,特别是困难职工、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怀和温暖。办好“书记信箱”,完善居民联系卡制度,畅通居民利益诉求渠道,做好信访接待、矛盾化解工作,保持农场社会稳定。
大力加强职工群众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道德积分、精神文明创建等活动,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社会氛围。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学习宣传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引导职工居民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倡导爱场、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形成尊老爱幼、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
    二是提高职工收入水平。探索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协调增长的长效机制。支持场域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更多地带动职工就业。加强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转岗职工或自主创业,或到民营企业就业,或承包发展林下高效种养殖业,或走出农场承包土地,通过投资创业和辛勤劳动,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广泛宣传发动,做好职工“五险一金”参保工作,力争应保尽保;进一步做好非职工居民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
    四是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解决生产和生活困难。建立困难职工帮扶基金,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募集资金,为因病因学因灾致贫的困难家庭提供救助,将符合条件的家庭纳入政府最低生活保障,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保障,保证全场职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困有所帮,使广大职工和居民在农场这个大家庭里生活得更加幸福美满。

(作者系江苏农垦新洋农场书记、场长)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