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国有农场 战略定位的若干思考

时间:2013-01-23作者:文/&nbs 来源:《中国农垦》2012年第9期

  随着新中国的前进步伐,我国的农垦事业已走过了60多年的光辉历程。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农垦实际,明确提出要“推进国有农场体制改革”、“发挥国有农场运用先进技术和建设现代农业的示范作用”,这既充分肯定了农垦改革发展的成就,又进一步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农垦的改革方向和发展定位。笔者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国有农场必须抓住抓好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准确定位于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农业科技的试验区、“三化同步”发展的先行区、高品质生活的样板区,才能完成党和国家赋予农垦的光荣使命和历史任务。

一、现代农业的示范区

  现代农业是以资本高投入为基础,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有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相配套,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 管理的农业形态。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是一种“大农业”。它不仅包括传统农业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等,还包括产前的农业机械、农药、化肥、水利和地膜,产后的加工、储藏、运输、营销以及进出口贸易等,贯穿了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领域,成为一个与发展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庞大产业群体。近年来,国有农场在现代农业建设上取得了突出成绩:农业现代物 资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的格局基本形成,农业标准化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农业生产的组织化优势日益明显。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的历史条件下,国有农场肩负着双重任务: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国有农场现代农业建设,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另一方面,要在全国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探索建设现代农业的途径和方法,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要以改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为重点,大幅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夯实发展基础,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以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为重点,加快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步伐,加快促进农垦发展方式转变,大幅提高农业效益。要搞好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同时,积极探索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途径和方法,为推动全国的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二、农业科技的试验区

  2012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提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农垦已经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农垦农业科技总体水平处于全国农业领先地位。
  国有农场要作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力军和排头兵,首先要作先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先行者和试验区。把国有农场定位于农业科技的试验区,无论是从示范推广的角度,还是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角度,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第一,农业高新技术具有资金与技术密集的特点,因而应用技术风险较大;又因为高新技术研制一般多以探索超前研究为主,其成功率、可开发性及市场前景比较难以把握,再加上农业本身的弱质性,因而具有较大的风险。这种高投入、高风险不是一家一户的农民所能承受得了的,在客观上需要一个农业高新技术的中试和转化基地,而农场具备这方面的条件。第二,农业具有分散性和受地域差异强烈影响的特点,农业高新技术很难直接进入大量规模小、分散性强、自然条件和环境差别很大的农户之中,因而客观上需要一种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把高新科技成果引入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转化和示范,并向周边地区扩散和传播。国有农场通过其所具有的试验、示范、辐射扩散的功能,把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成农民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学得起、用得上”的实用技术,从而实现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的目的。第三,农业高新技术的最终使用者是最务实、最讲究实际、极注重经验的劳动者——农民。农业高新技术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民的接受与否是一个关键,而国有农场则通过其示范作用,让广大农民亲眼见到农业高新技术的巨大经济效益,从而自觉地接受农业高新技术。
  国有农场要当好农业科技的试验区,一是要突出先行先试,在新技术、新成果的率先应用推广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只有比农村应用得早、运用得好,农垦的示范带动作用才能立得住、站得牢。要充分发挥农垦的规模化、组织化和职工素质高的优势,重点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作物和关键环节遴选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开展试验示范;要围绕加强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高产优质技术统筹开展集成应用研究,构建适合农垦农业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特点的技术体系,着力组装配套并重点推广一批节本、增产、增效、抗灾的先进适用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综合生产能力。二要突出机制创新,在推动科技应用一体化和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针对农业科技普遍存在的产学研脱节问题,积极探索构建农垦科研、推广、教学机构和企业等创新主体之间联合协作的机制,通过对系统内部科技上中下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合力,解决现代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问题。要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加强与社会科研教学单位的研发和推广合作,探索建立农垦与社会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走出一条市场引导科研、科研带动产业、产业振兴经济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新路子,促进先进科研成果在农垦企业的吸收与转化。要结合农垦的实际,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既要积极争取财政对公益性推广工作的支持,把农垦辖区内具有区域性、公益性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纳入国家基层推广体系建设范围,也要发挥农场和企业等推广主体的积极性,切实加强自身的科技投入。要适应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的新要求,发挥农垦的优势,探索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服务性产业。特别是农垦种业要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整合资源,不断健全种业的研发、推广、应用体系,创新良种扩繁机制,提高技术创新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发挥农垦种业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三要突出队伍建设,在提高职工科技文化素质、培养职业农工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农垦现有的农科所、试验站和广大科技人员,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必须把他们的作用发挥好、运用好。要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着力引进、培养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加大科研投入和支持,加快科技成果创新。要以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年”活动为契机,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交流和学习培训活动,着力提高人员的技术服务水平。要以家庭农场经营者、承包者、农机手等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逐步培养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新型农业职工。

三、“三化同步”发展的先行区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形势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要持续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我们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三化”,就是要在国家同步推进“三化”的大背景下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探索具有农垦特点的“三化”发展道路,实现农垦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以农业现代化为根本,以工业化为重点,以城镇化为载体,通过“三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来保持农垦经济的发展速度、体现农垦经济的特色。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是农垦的主业,是体现农垦保障作用和示范能力的主要领域。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农垦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要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大力推进农垦现代农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大农业,扩大示范影响,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要加快推进工业化,不断壮大农垦企业整体实力。工业化是农垦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有力支撑。要立足实情,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以现代农业为依托,重点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要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突破,推进农垦企业由初级产品加工向高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工艺向现代工艺转变,由单一产品向综合利用转变,由低附加值生产向高附加值生产转变,打造一批技术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容量大的优势产品、名牌产品;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大资本运营和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推进对外合作,逐步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农产品加工和食品企业。
  三要稳步推进城镇化,加快改善职工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城镇化是农场完善社会事业发展、改善民生的基础,是职工提高生活质量、转变生活方式的有效载体。要抓住国家重视民生的大好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政策、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加快国有农场道路、住房、电力、饮水、通信等基础建设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公益事业建设,争取全方位把国有农场纳入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范畴,使国有农场及其职工享有同等的国民待遇。城镇化建设不仅仅是“建房盖楼”,要把重点放在改善民生、提高生活质量上。要结合经济区位、资源环境和管理体制的实际,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强化功能、相对集中的原则,以农场场部为重点实现集约发展和要素聚集,走低成本高质量的城镇化发展道路。要在不断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和服务业,注重构建绿色生态环保的城镇化建设机制,完善小城镇的功能,营造宜居宜业环境,增强农垦小城镇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融合发展。

四、高质量生活的样板区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铿锵有力地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国有农场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既没有噪音、污染、拥挤等城里人厌烦的不足,又不像农村那样落后,完全有条件让职工群众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成为高质量生活的样板区。
  一是要加快发展,让职工群众进一步富起来。发展是第一要务,要始终坚持发展为大、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使企业发展的意识更强,发展的氛围更浓,发展的步伐迈得更好更快,以推动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经济保障。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企业、员工、社会的协调发展,将员工个人成长融入企业发展之中,将企业和谐融入社会和谐之中,实现三者的共同进步和协调发展,在企业发展中同步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
  二要大力发展公益型文化事业,进一步完善农场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发挥职工群众文化创造的积极性,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不断满足职工群众的文化需要,提升干部职工文化素质,更加有效地凝聚和增强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三要保持生态优势,让居民安居乐业。要搞好小城镇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作,保持农场“碧水蓝天”的生态优势,让农场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社会文明进步、具有农垦特色,最适合人们居住乃至旅游观光,使农场在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同时,又成为拥有高品质生活条件的安居乐业之地,同时还是旅游观光、科普学习与劳动实践基地。
  四要大力构建和谐农场。要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在农场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气。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推进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提高农场文明程度。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社会保障能力。要进一步做好法制教育和治安、民调工作,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预防和控制各类案件及事故发生。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坚持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努力营造和谐、文明、平安、有序的社会环境,确保农场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作者单位:河南省黄泛区农场)
责任编辑:成德波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