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垦种子产业发展成效及优势分析

时间:2017-01-05作者:王 磊 来源:《中国农垦》2016年第11期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农垦是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代表,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力量。从成立至今,农垦始终将种子产业建设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竞争力提升的关键点和突破口。
    为加快振兴民族种业,2014年8月28日,中国农垦种业联盟成立,吹响了加快农垦种业发展、做大做强民族种业的“集结号”。2015年7月22日-24日,中国农垦种业联盟成员大会召开,农垦种业开始“出招”:一是组织开展农作物品种联合测试合作,强化农垦种业研发体系建设,加快农垦种业优良品种的审定和推广;二是研究共建农垦种业联盟南繁基地,提升农垦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加速农垦优良品种选育,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大局;三是推动组建中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促进农垦种子企业深度融合、协作共赢,加快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种业集团。

一、中国农垦种业发展成效分析

    现阶段,农垦种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发展成为我国种业产业领域的一支生力军。
    (一)资源环境条件迈上新台阶。农垦高度重视资源环境条件建设,截至2015年底,农垦种业拥有农业部颁证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6家,占全国同类企业数量的7.79%。农垦共拥有制种基地近300万亩,储藏厂房55.30万平方米,加工场地29.24万平方米,作物推广面积16005.05万亩。从业人员6743人,其中研发人员占近1/7。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种质资源保存量超过15万份。资产总额74.23亿元,占全国种子企业资产总额的4.53% 。
    (二)科技创新水平实现新突破。农垦系统积极组织开展品种联合测试,加快申报国家主要农作物品种联合体和中国农垦种业联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事宜,大力提升种业科技创新水平。截至2015年底,农垦从事育种的专家和科技人员达到979人,其中研究生以上人员占近1/5。承担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75个,其中国际合作项目2个,国家级项目6个,2015年项目科研经费近5000万元;研发投入近2亿元,占种子销售收入的2.78%。研发品种823个。有27个品种申请国家审定,比2014年翻了将近一番,其中8个作物品种通过国家审定。有206个品种申请省级审定,比2014年增长了28.75%,其中65个作物品种通过省级审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和授权量连年增加,截至2015年底,共申请植物新品种权122件,授权58件。
    (三)生产经营水平再创新高。2015年,农垦种业共生产种子10.34亿公斤,其中,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量占全国份额的16.34%。销售种子9.38亿公斤,比2014年增加6.23%,其中,主要农作物销售量占全国市场的14.46%。实现种子销售收入65.41亿元,比2014年增加9.71%,占全国种子销售总收入的7.50%。实现种子销售利润13.42亿元,比2014年增加12.11%,占全国种子销售总利润的15.95%。生产基地覆盖江苏、甘肃、黑龙江、新疆、广东、安徽等全国18个省(市、区),销售区域覆盖黑龙江、江苏、安徽、河南、甘肃、广东、新疆等全国25个省(市、区)。农垦种业生产经营集中度高,生产量、销售量、销售收入、销售利润排名前5位的垦区之和均达到农垦种业行业总量的85%以上。农垦大型种业企业优势明显,垦丰和大华种业进入全国种业销售收入10强,占全国前10强销售总收入的32.11%。

二、中国农垦种业发展优势分析

    与全国种子行业相比,农垦种子产业具备两大发展常优势,一大战略新优势。农垦种业要厚植发展常优势,培育战略新优势,加快推动农垦种子产业联合、联盟、联营发展。
    (一)厚植发展常优势
    一是土地资源优势。土地和种子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一方面土地是供种质量和数量的重要保障资源,另一方面,种子又需要通过土地来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对农垦来说,从需求角度来看,全国农垦有近亿亩耕地,本身就是用种大户,这一天然优势为农垦种子产业创造了大量的市场需求,农垦自身能够很好的带动农垦种业发展。从供给角度来说,农垦土地集中连片且质量高,制种田基础设施建设好,现代化机械设备应用相对较强,能够培育出高质广适的优良品种,满足农垦及全国各地的用种需求。
    二是走出去发展优势。种业是农业生产的源头和粮食安全的关键,优良品种是解决全球粮食安全的核心区和关键点。随着现代种业的发展,我国已在水稻、棉花、油菜等多个品种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农垦加快推进全球化布局,目前农垦共有23个垦区走出国门,境外企业及项目数达到113个,遍及42个国家和地区。因此,农垦种业应利用好农垦走出去优势,将我国领先的品种推向全球市场,既作为打造农垦国际大粮商的重要战略,又为增加全球粮食有效供给、解决全球饥饿问题贡献积极力量,更好地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和整体利益、增强国家软实力。
(二)培育战略新优势
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国家队,粮食战略储备将成为新时期摆在农垦面前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鉴于此,农垦要加紧布局实施种粮一体化战略体系,推动实现种子产业育、繁、推与粮食仓储、加工、销售一体化建设,培育战略新优势。各垦区种业企业要结合各自实际,综合考虑种子需求、粮食产量、储运条件等相关要素,统筹资源条件,延伸种业产业链,突破发展瓶颈,积极争取粮食收购、仓储、运输等相关政策支持,加强与中粮、中储粮协同合作,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粮食收购、仓储、运输、人员等软硬件条件,逐渐培育形成农垦种子产业育、繁、推与粮食仓储、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战略发展体系。

三、政策建议

    现阶段,农垦改革步伐在加快推进,我国种业发展环境也在换挡升级,农垦种业应紧抓双重机遇,紧扣种业发展形势,加快行业整合。要厚植发展常优势,培育战略新优势,通过行政政策、市场调动、感情纽带等多种手段来抱团发展,坚持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目标共进、互利共赢,努力将农垦种业各企业的比较优势转化为中国农垦种业整体的竞争优势,逐渐形成上下联动、内外结合、左右协调的发展新秩序。
    一是着力打造从上游到下游的全产业链。要立足我国种业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围绕农垦种业全产业链的弱势节点,通过资本运作、股权投资等方式,加快行业间资源整合和企业间兼并重组,努力打造覆盖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管理、服务各环节的种业全产业链发展体系,不断提升农垦种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
    二是努力提升从内部到外部的高价值链。要借助现代先进的产业技术和管理理念,激活创新活力,打开创新空间,加快农垦种业行业各流程环节的整合完善,不断提升从原料供应、生产加工、成品储运到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各流程环节的科技水平和价值含量,逐渐形成从产业内部到外部的高价值链条,努力打造农垦种业在种业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三是全力培育从局部到整体的大支撑链。要紧紧围绕种业全产业链,以提升各环节产品价值为目标,按照从局部到整体、从重点到全盘、从松散到紧密的发展思路,逐步建立覆盖政策法规、产业规划、设备设施、人才管理等各环节的大支撑服务体系,全面支撑农垦种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作者单位: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