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环节。2008年以来,江苏农垦新洋农场利用健全的网络体系,不断挖掘服务潜力,创新服务形式,广泛开展邻里互助、文明实践、阳光关爱、志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爱心积分”活动,职工群众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推进。
一、爱心积分服务活动的基本做法与成效
(一)加强宣传教育,打好思想基础
农场通过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逐步把爱心积分理念延伸到家庭、学校、社区,在入情、入理、入法、入脑上下功夫,不断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召力,进一步提高职工群众参与活动的自觉性,使爱心积分活动深入人心。
一是通过党政推进。“居民爱心积分”是社区工作的一大创新,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农场把爱心积分活动与经济 活动指标同量化、同考核。农场下发《新洋农场和谐单位考核实施办法》,对爱心积分活动推进责任、形式以及考核内容、考核重点进行了明确。要求社区牵头、机关各职能部门配合,全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居民广泛参与。印发《居民爱心积分读本》3000份,发放到千家万户;在场闭路电视、信息网站、报纸开设专栏,广泛宣传推行积分卡管理的目的意义、基本内容和管理程序,重点做好宣传发动、组织部署和氛围营造等工作,从思想上引导广大职工居民把积分多少作为检验日常行为的标尺。
二是通过活动巩固。开展活动是推动爱心积分分步实施的有效载体。农场把居民爱心积分活动与“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大讨论、“我为新洋发展献良策”、“创先争优”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推进社区工作创新,巩固居民爱心积分活动宣教成果;把居民爱心积分活动与“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荣辱观”教育、核心价值体系学教活动结合起来,大力开展新洋农场文明公约、新洋人道德行为规范学习活动,把职工居民的思想凝聚到崇尚美德、争做好事上来;把居民爱心积分活动与垦区“二次创业”的总体要求、“推进二次创业、构建和谐新洋”的指导思想、“重树新洋形象、再创新洋辉煌”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和谐与我同行”广场文化节、“我为和谐添光彩”活动,寓爱心积分活动内涵于活动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学习效果。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引导人们从一言一行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道德准则、道德规范转化为具体的道德实践活动。
(二)规范操作程序,严格积分管理
经过多轮研究和讨论,广泛征求职工居民代表的意见,农场出台了《新洋农场居民爱心积分卡实施细则》,制定了积分卡活动的操作流程,明确了加分、减分、消费积分、积分管理的具体事项和流程。
一是明确活动目的意义。《实施细则》明确了推行爱心积分卡的目的、意义、持有原则等。推行爱心积分,对于提高居民素质,增强居民的社会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责任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的是通过居民的广泛参与,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形成崇尚先进、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道德风尚,建立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打造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件规定,凡居住在本辖区的居民均可持有积分卡,以户为单位,每户一册,免费领取,作为增减积分的填报记录依据。
二是明确积分增减原则。《实施细则》对加分、减分、消费积分的原则进行了明确规定。根据服务内容确定九类加分方法、六类减分行为。同时对积分消费进行了细化,便于考核管理。
三是明确积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确定积分等级程序、积分卡的管理办法。居民接受服务后,应主动向居民组长报告,或由服务人向居民组长或居委会报告,居委会按实际情况如实登记并进行增、减分。加分记录由居民向居民组长提出依据申请,居民组长经核实向居委会提议给予加分,特殊情况加分由居委会向社区领导申报后,由社区领导给予加分。为确保公平公正,杜绝“人情分”,登记积分时必须同时两人以上在场。居民爱心积分以户为单位,积分累计不封顶,多做多得。积分长期有效,可作为晋升、入党、评优的重要依据。每季度积分情况按户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和评议;年终还组织评选先进、文明户、优秀志愿者,进行特别奖励,使用后消减积分。
(三)打造服务品牌,促进社会和谐
近年来,农场广泛开展爱心积分志愿服务活动,打造“爱心”服务品牌,有效促进了农场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爱心服务热线,成了职工群众排忧解难的好帮手。本着“小事不出社区、方便留给居民、麻烦留给自己”的服务宗旨,社区编印了3500多份爱心热线服务卡,积极推进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建设,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让社区真正起到农场党委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同时利用居民爱心积分卡平台,吸引有思想、肯奉献、热心公益事业的退休职工、党员干部、社区居民380多名,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伍,积极参与农场各项公益活动,主动为年老力衰、体弱多病的家庭户提供热心帮助。社区环境卫生整治、邻里矛盾关系调解、道路安全维护等场所经常见到志愿者的身影。
二是爱心帮扶超市,成了弱势群体脱贫致富的引路人。农场建立了扶贫帮困的长效机制,号召、组织全场党员干部、职工群众、辖区居民、爱心团体,组成爱心帮扶超市,为社区弱势群体尽一份社会责任,献一份真诚爱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度过生活难关,体现社会真爱。爱心帮扶超市创新帮扶手段,从单纯的生活救助向政策帮扶、就业帮扶、助学帮扶、医疗帮扶、法律帮扶等方面拓展,切实解决职工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近年来,农场募集职工互助资金130多万元,慰问救助830多人次;组织服装裁剪与缝纫、农业机械操作与维修等专业的培训30多次,先后向用人单位推荐200人,开发岗位160个,成功就业318人;加强困难户动态管理,为114户办理了低保手续;110名党员干部与84户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开展“扶贫济困解难事,温暖和谐进万家”为主题的送温暖活动,切实解决职工生活困难和问题。同时向汶川、玉树、舟曲等灾区捐款50多万元。
三是爱心活动中心,成了社区居民求知娱乐的好场所。根据居民需求,农场建立了爱心活动中心,集读书、教育、活动于一体。“职工书屋”1.5万册藏书满足了各类职工的多样化阅读需求。定期组织“图书交换阅读”活动,让居民把自己看完的书和闲置的书相互交换,共享图书资源,扩大阅读面。根据社区居民实际情况,利用业余党校进行民主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谐主题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居民的思想觉悟。根据居民娱乐健身的要求,添设健身、娱乐设施,场所免费开放,安排志愿者值班,负责卫生、安全等服务。根据社区文化需求,组织参加集团公司及地方政府的各类文体活动,增强了职工居民的凝聚力。
二、爱心积分服务活动的主要体会
一是开展爱心积分服务活动符合和谐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和谐社会强调公平正义,提倡团结互助,追求平等友爱,注重共建共享。职工居民爱心积分服务及其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人与社会之间相互融合、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完全一致。爱心积分的宗旨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价值,反映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共同追求。爱心积分活动所倡导的尽己所能、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促进文明等理念,与和谐社会所要实现的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目标是一致的。
二是开展爱心积分服务活动是居民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实践充分证明,爱心积分服务已经越来越成为社区动员广大职工居民等参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在当今社会公众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爱心积分活动充分尊重参与者的主体选择,强调自觉自愿,只要想奉献爱心,不分职业、年龄,都可以力所能及地开展志愿服务,通过服务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同时,广大职工在开展爱心积分服务过程中,在奉献爱心的同时,还能不断丰富阅历、经受锻炼、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实现自身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同。
三是开展爱心积分服务活动是和谐社会建设中政府服务与市场服务的重要补充。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深入开展城乡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建立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同时还需要发挥包括志愿者服务在内的社会服务的作用。居民爱心积分活动是社会服务的重要实现形式,社会服务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爱心积分活动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根本,为困难职工群众、弱势群体等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和帮助,及时弥补了政府和市场的某些缺位,缓解了社会群体分化所带来的矛盾,是社会的“减压阀”、“润滑剂”,在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推动发展等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三、爱心积分服务活动的几点思考
一要强化爱心积分服务管理,科学定位,统筹协调。有效管理爱心积分活动参与群体,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爱心积分服务是自愿行为,带有较强的个人自主性,不能主要依靠行政权威和规章制度加以约束。其次,参与者不追求物质报酬,因而不能主要通过物质手段来进行激励。他们奉献社会、关爱他人无需物质报酬,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需要,而只是说明他们大都具有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等高层次的需要。再次,每个参与者因其所生活的环境、接受的教育、从事的职业、拥有的经历不同,其参与服务的动机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因此,要强化居民爱心积分服务参与者的管理,需要科学定位,统筹协调,不断理顺管理网络,整合组织资源,提高组织能效和社会影响。
二要拓展爱心积分服务项目,丰富内容,塑造品牌。进一步拓展爱心积分服务项目,不断创新人文管理、人性化服务的新载体、新机制,是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要根据社会需求多元化特征,把居民爱心积分服务活动置于社会大背景下来思考和设计,围绕弘扬社会新风、提高服务能力、拓宽服务渠道等方面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心服务,进一步增强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总之,爱心服务参与者要从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这一角度出发,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和邻里关系,为职工群众提供多方位的帮助和支持,塑造爱心服务队伍形象和品牌效应。
三要营造爱心积分服务环境,着眼长远,形成体系。爱心积分服务要坚持、要发展,离不开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党员干部要带头参与和组织志愿服务,勇于成为志愿服务的标杆。要大力宣传爱心服务活动是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完善和发展,更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要积极探索爱心积分服务的激励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爱心服务参与者的良好氛围,增强参与者提供爱心和帮助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要积极采纳爱心服务参与者的意见和建议,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共同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作者单位:江苏农垦新洋农场)
责任编辑:蔡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