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垦以全球视野谋划产业转型升级,倾力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天然橡胶产业体系,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强化了对天然橡胶这一战略资源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至2013年底,广东农垦已在国内及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新加坡等地建成橡胶种植基地100多万亩,加工厂21座(含4个在建项目),年干胶加工能力达58万吨。预计到2020年,广东农垦在国内外的橡胶种植基地将达300万亩,加工厂近30座,干胶产能达100万吨以上。
一、明确发展定位及思路,整合优质资源,夯实天然橡胶产业基础
60多年来,天然橡胶一直是垦区重点产业之一。但受资源条件、经营机制等因素的制约,这一产业在较长时期内效益不高、发展后劲不足,缺乏重点产业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年消费天然橡胶已达到300多万吨,而国内天然橡胶年产量仅70万吨左右,天然橡胶的对外依存度非常大,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为天然橡胶产业的振兴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本世纪初,我们重新审视天然橡胶产业,以全球眼光、战略思维、开放态度,组织人员展开国内外全方位调研,从垦区自身优势和不足、国内国际环境、天然橡胶供求关系等多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明确了天然橡胶是垦区的支柱产业,而要做大做强这一支柱产业,就必须高水平地构建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加快“走出去”步伐,突破资源约束“瓶颈”。在此基础上,我们确立了天然橡胶产业转型升级的整体思路:发挥农垦优势,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科学配置资源,扩大产业发展空间,提升对农业战略产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2002年,组建成立了广垦橡胶集团有限公司,以此为产业龙头,统筹广东农垦天然橡胶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在垦区内,打破区域界限,策动全垦区数十家橡胶农场进行优势资源的重组整合,实行专业化分工,产业化经营。在茂名、湛江、阳江三大主产胶垦区,新组建三个现代化的橡胶集中加工中心,取代分散在30多个农场的几十家小型加工厂,推行集约化加工,既消除了橡胶加工资源的浪费,又提升了加工产品的质量。
经过3年努力,广东农垦天然橡胶产业走上专业化、产业化、集团化发展路子,并逐步实现“六个统一”,即统一育苗、统一技术质量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统一资金调度、统一人员调配。垦区各项优势资源和资本要素得到科学有效配置,形成发展合力,为橡胶产业优化升级奠定良好基础。
在整合垦区内天然橡胶资源的同时,我们还抓住机遇整合了云南、海南的部分民营橡胶资源。在海南收购2家橡胶加工厂;在云南通过并购、租赁、合作等方式,掌控10家橡胶加工厂,新增年产能20万吨。
二、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空间
我们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通过周密考察和科学论证,提出了“低调进入,务实推进,早见成效”的工作方针,制定了“先主要产胶国,后次要产胶国;先投入加工业,后发展种植业;先控有现存资源,后开发未来资源” 的发展策略。
2005年,我们在泰国成立了广垦橡胶(沙墩)有限公司,干胶产能为9.6万吨,产品大部分销往国内。紧接着成立泰国广垦橡胶(董里)有限公司,运营也比较成功。2007年,正式进军海外天然橡胶种植领域,在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首批租赁管理1万亩胶园,合作新种橡胶15万亩。2008年9月,在马来西亚沙巴州签下18万亩橡胶种植合作项目合同,合作期50年,投资8000万美元。
目前,广东农垦已在东盟五国形成了集种苗繁育、种植、管理、采割、加工、销售、采购、融资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多个海外项目被所在国列为当地经济发展走廊的重点项目,得到全方位支持。截至2013年底,海外天然橡胶项目总数20个,其中泰国9个、马来西亚5个、印尼1个、新加坡1个、柬埔寨3个;建成多个大型增殖苗圃基地,正在实施的海外天然橡胶种植基地总面积100多万亩,海外的加工厂达到9座(含4个在建项目),形成年加工能力42万吨,海外资产总额达25亿元;2020年将建成海外橡胶基地230万亩,干胶产能达到80万吨以上。
我们通过打造天然橡胶全产业链体系,获得了在国际市场背景下谋划天然橡胶产业转型升级的宝贵经验。在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建立大规模种苗基地,既为种植基地培育高产、抗病虫害的优质橡胶苗,还控制了种质资源;建立多个大型橡胶种植基地,不仅扩大了自有天然橡胶资源控制量,保证加工生产的稳定性,而且占据原料成本优势,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根据项目所在国的资源情况,科学做好加工项目的布局,既符合所在国政府的产业规划,又保证了各自有充足的原料来源;在新加坡成立国际贸易公司,既是产品营销平台,也是原材料采购和国际融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的中枢纽带作用,贯通国内外资源市场和需求市场,有力提升了广东农垦天然橡胶全产业链经营的国际化水平。
三、重视技术创新,以先进科技支撑天然橡胶产业转型升级
我们高度重视学习借鉴全球最先进的天然橡胶种植、加工技术,致力于提高天然橡胶全产业链每个环节的科技含量,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是引进国内外优良橡胶新品种30 多个,建立了国内最大、年产优质橡胶良种200多万株的国家级种苗繁育中心,实现基地化、工厂化生产;采用先进的橡胶芽接技术,确保了橡胶种苗的质量和纯度,国内外新植胶园橡胶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二是将国内成熟的橡胶种植技术与国外当地种植习惯进行优势互补,创造性地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橡胶种植模式,所种植的橡胶园获得马来西亚沙巴州森林局A+的最高评级;将国内先进的割胶技术、制度和管理经验与国外当地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提高橡胶资源的利用效率,赢得当地橡胶园主的普遍赞誉。
三是在国内外推广橡胶园种植生物覆盖作物技术,推广应用橡胶生物专用有机肥,促进了橡胶中小苗的速生快长,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橡胶中小苗管理定额从以前的1200株/人提升到5000株/人,个别达到8000—10000株/人。
四是成立橡胶产品技术创新中心,为加工厂提供技术支持,所有海外加工企业都建立了获得当地政府认证的实验室和检测检验中心,海外所有工厂都通过ISO质量认证和大客户企业认证。对每批产品都进行售后跟踪,协助客户解决技术难题,自2012年以来,广垦橡胶产品质量实现客户“零投诉”。
五是与热带作物科学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建立产学研一条龙科技研发推广体系,为橡胶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科技支撑。其中“天然橡胶割制技术改革”、“天然橡胶标准化加工技术研发集成及应用”分别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自主创新研发成功多种育苗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3 项,其中橡胶树组培自根苗新技术突破了木本植物组织培养育苗难这一世界性难题。
四、加强市场营销平台和品牌建设,带动天然橡胶产业转型升级
我们在国际橡胶集散地新加坡、泰国以及国内的广州、青岛成立国际贸易公司,在上海、天津、广饶、宁波、温州、厦门等国内橡胶主销区建立产品分销点和储存仓库,构筑起橡胶产品销售与物流配送一条龙服务网络。设立中国三大橡胶电子商务平台之一的广垦电子商务中心,成立期货部,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业务,一个依托广州集团本部,国内、国外、期货套期保值和电子交易四个市场同步发展的全球营销体系逐步形成。
在全球注册“广垦橡胶”和“GKR”商标。组织国内多家大型轮胎企业和乳胶制品企业考察国内外橡胶加工厂,与国内轮胎生产企业合作进行产品试验,在广大客户中逐渐树立起“讲信誉、守诚信”的形象。成功牵线并协办国际橡胶三国联盟与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的对话会,提高了“广垦橡胶”在行业内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广垦橡胶”良好的品牌效应,有力带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是带来了低成本融资的机会,国内外多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均看好“广垦橡胶”,竞相提供多样限期长、利率低、条件优惠的金融产品。广垦橡胶集团以海外综合授信融资逐步取代国内贷款,利率从6%降到2%以下,2013年减少财务费用近千万元。二是创造了海外企业在香港上市的机会,我们将充分利用“中国企业”概念,积极谋划海外橡胶产业股改上市,登陆资本市场,谋求天然橡胶产业更大的发展。
五、加强管控能力建设,增强天然橡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建立健全管控制度。坚持“资金未到,制度先行”的原则,在每个项目启动之初,就编制好制度手册,用制度规范权力运行;完善项目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对资金开支实行“双签”制;在工程建设、设备采购等方面严格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从严管理,节省成本。
二是培育一支跨国经营团队,为产业升级提供人力资源支撑。从国内外高校引进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充实到全产业链各环节培养、锻炼,年轻干部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占六成以上。将事业心强、有开拓精神、有丰富经验和独立工作能力、敢于承担风险且有国际思维的干部纳入“垦区百名跨国经营复合型人才库”,每年进行轮训和考察,从中选拔优秀分子到海内外项目经营团队。积极实施项目人才“本土化”,加大对项目所在地本地人才的招聘和培训力度,每年都组织海外企业的优秀外籍人员到中国培训,海外企业一线管理人员95%以上为本土人。
三是推进金蝶EAS系统建设,对大额资金使用、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实时跟踪监控,及时规范海内外企业的财务开支活动和经营管理行为,有效控制经营管理风险,预防贪腐。对交易合同进行必要的外汇套期保值,有效规避外汇市场风险。
2010年,我们按“自主设计、自主建设”的原则,启动泰国湄公河橡胶加工厂项目,仅用18个月就完成了项目建设。项目投产后,通过抓好“五个管控”,即管控好原料采购,管控好生产现场,管控好辅料配方,管控好产品质量,管控好利率、汇率风险,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当年投产当年盈利,投产18个月已累计回收固定资产投资额的85%,成为项目当地和广东农垦海外投资的“标杆工厂”。
(作者系广东省农垦总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贡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