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海南垦区天然橡胶产量提升的因素及发展对策

时间:2019-09-03作者: 来源:《中国热带农业》2018年第2期

李英权  黄学全


摘  要:概述了海南垦区橡胶生产发展的现状,剖析了影响海南垦区天然橡胶产量提升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与对策,以期对海南垦区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海南垦区;天然橡胶;产量提升;发展对策


天然橡胶是海南垦区的基础产业、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垦区年产干胶 15 万吨左右,约占全国天然橡胶产量的19.1%,直接或间接从事橡胶生产工作人员达 5.2 万人。2015 年海南垦区拥有胶树面积 24.58 公顷,其中开割面积 18.7 公顷,开割总株数 6149 万株。2005 年以后,海南垦区持续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干胶总产量急骤下降,年干胶总产量从 2004 年23.32 万吨下降到 2015 年 15.03 万吨 ,亩产从  2 0 0 4  年  8 0  公斤 /亩下降到  2 0 1 5  年的 55.4 公斤/亩,株产从 2004 年 3.9 公斤/株下降到 2015 年 3.4 公斤/株。如何规避自然灾害的风险,挖掘胶树的产胶潜力,理顺经营分配关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天然橡胶产量及市场竞争力,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从海南垦区橡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剖析影响海南垦区产量提升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解决的方法与对策,旨在对海南垦区今后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海南垦区天然橡胶发展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

(一)干胶总产量呈下降趋势,亩产、株产不高

2004 年海南垦区累计完成干胶 23.32 万吨,创历史新高。其产量的完成可以说是海南省政府对橡胶收购政策还没有放开,橡胶生产秩序相对“稳定”,外部干扰因素相对“减少”,生产的橡胶原料基本回收,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影响下完成的(备注:2004 年是空台年,没有台风影响)。2008 年海南省实行橡胶产品收购放开政策后,其生产秩序和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15 年海南垦区只完成干胶 15.03 万吨。而造成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持续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如 2004/2005 年遭受的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旱灾,2005 年 的 12 级强台风“达维”,2008 年 50 年一遇的寒害,2011 年的 14 级强台风“纳沙”,2014 年的 17 级超强台风“威马逊”等等,造成干胶产量锐减。二是 2008 年海南省橡胶产品收购全面实行放开政策,无牌无证的民营胶收购点增多,橡胶原料外流现象严重,保胶形势相当严峻。三是受“闹退场”风波和产业结构调整因素的影响。2009/2011 年海南垦区出现“闹退场”风波,农民要求归还土地,几万亩橡胶地被划出去。加上近几年干胶价格持续低迷,为了实现企业和职工利益最大化,海南垦区在抓好主业干胶生产的同时,将几十万亩植胶环境差、产能低的土地发展非胶农业。因此,在土地资源减少和自然灾害频繁的情况下,海南垦区橡胶总产量呈下降趋势,亩产和株产不高。

(二)土地资源有限,发展空间不足

近年来,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国家对保护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 2008 年海南省被列为国际旅游岛后,为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水土流失,严禁砍伐森林和开垦荒地种植橡胶。因此,垦区发展橡胶的土地资源极其有限,走外延式发展道路的时机又不成熟。同时又受到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条件的约束,发展空间明显不足。

(三)青壮年劳动力缺乏,胶工老龄化日愈凸现

进入  2 0 1 2  年后 ,天然橡胶价格持续低迷 ,胶工收入偏低,造成一些单位劳动用工紧缺,青壮年劳动力缺乏,胶工老年化日愈凸现。据海南橡胶集团统计,2017 年 7 月,现有胶工 1.94 万人(男胶工 9803 人,占 50.7%;女胶工 9548 人,占  4 9 . 3 % ) , 平 均 年 龄  4 5  岁 。 其 中  3 0  岁 以下 775 人,占 4.0%;31~40 岁 3510 人,占 18.1%;40~50 岁 1.10 万人,占56.6%;50 岁以上 4109 人,占 21.2%。由于胶工年龄结构整体偏大,退休人数越来越多,新胶工补充不足,致使部分岗位无法落实割胶,严重影响垦区橡胶产业的发展。

(四)各项费用增加,企业投入成本陡增

随着生产资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职工的劳务报酬费支出加大,“社保费”的缴纳基数逐年上升,企业投入成本陡增。如,生产资料尿素价格从 2009年的 1650 元/吨提高到 2017 年 1950 元/吨;有机肥价格从 2009 年的 110 元/吨提高到 2017 年的 300 元/吨;社保费缴交由 2009 年的 3804 元增加至 2017 年的 1.34 万元(含公积金),增幅 252.26%。另外,企业每年投入抗击风害、寒害、旱害和虫害等自然灾害资金逾 3000 多万元。

二、影响海南垦区天然橡胶产量提升的其他相关因素剖析

(一)品种单一,老残胶园比例大,高产、高抗新品种更新换代慢

截 至  2 0 1 5  年 , 海 南 垦 区 现 有 橡 胶 开 割 面积  1 8 . 7  公 顷 , 开 割 总 株 数  6 1 4 9  万 株 , 其 中 :PR107品系 3056  万株 ,占  4 9 . 7 % ; R RIM 6 0 0无性系  2 8 4 7  万株 ,占  4 6 . 3 %  ;热研 7 - 3 3 - 9 7品种 36.9 万株,占0.6%;大丰95品种 49.2 万株,占 0.8%;其他品系 159.9 万株,占 2.6%。PR107品系和 R RIM 6 0 0无性系  2  个主栽品种占  9 6 %,且 26 割龄以上胶树占 29.6%。其中:1~5 割龄胶树为 221.4 万株,占 3.6%;6~10 割龄胶树 768.6 万株 ,占  1 2 . 5 % ; 1 1~ 1 5  割龄胶树  8 2 4 . 0  万株 ,占 13.4%;16~20 割龄胶树 996.1 万株,占 16.2%;21~25 割龄 1518.8 万株,占 24.7 %;26~30 割龄胶树 996.1 万株,占 16.2%;30 割龄以上胶树 824.0 万株,占 13.4%。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海南垦区才开始陆续选种一些高产、高抗新品种,如热研7-33-97、热研7-20-59、大丰95、文昌217、文昌11、热垦126、热研8-79、云研77-2及云研77-4等。因此,品种单一,老残胶园比例大,高产、高抗新品种更新换代较慢,也是影响海南垦区天然橡胶胶产量提升的原因之一。

(二)土壤有机质下降,有机肥投放不足

海南垦区植胶历史已有 60 多年,从第一代胶园到现在的第三代胶园,由于土壤淋溶量大,雨水冲刷严重,土壤有机质呈下降的趋势。华元刚教授2010 年采集海南植胶区花岗岩、玄武岩、变质岩和浅海沉积物 4 种母质发育的胶园土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南胶园土壤植胶 50 多年后土壤养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有机质下降 28.7%~53.2%;全氮下降 32.1%~56.9%;速效钾全面下降;速效磷含量则有降有增,土壤养分总体下降[1]。1994 年海南垦区全面推广了新割制,干胶总产从 15 万吨增加到 18 万吨、23 万吨,产量大幅提高的同时,也加剧了林地养分的衰竭[2]。再加上近几年来,海南垦区加快了橡胶更新倒树步伐,每年更新倒树 8 万~10 万亩,一些养分由胶树吸收后随更新倒树带走,造成林地养分的流失。另外,一些承包户由于受到干胶价格持续低迷的影响收入偏低,致使有机肥和化肥的投放明显不足,也加剧了林地养分的衰竭。因此,胶园土壤有机质下降,有机肥投放不足,也是影响海南垦区天然橡胶胶产量提升问题的原因之一。

(三)死皮率偏高,死皮株数偏多

橡胶树死皮病(褐皮病)是干胶生产的严重障碍,它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仅次于台风给橡胶树造成的损失。据 2004 年海南垦区的苗木清点和 2006 年度的“四清四查”调查统计,全垦区累计死皮率分别为24.9%和 18.7%[2]。2011—2013 年海南垦区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测定,采取“现割现调”调查方法,按死皮长度占割线长度进行计算,全垦区累计死皮率分别为 15.3%、22.59%和 15.89%。死皮偏高,不仅影响了海南垦区橡胶产量的提高,也阻碍了其橡胶产业的发展。

(四)自然灾害频繁,亩存有效株数少

海南垦区处于世界非传统植胶区,自然灾害比较频繁,且生产过程容易遭受风、寒、旱等自然灾害的侵袭,胶园亩存有效株数减少。2016 年全垦区平均亩存株数仅为 21 株,还有相当一部分胶园不足 20 株。因此,自然灾害频繁,亩存株数较低,也是造成海南垦区天然橡胶亩产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偷胶、涉胶案件频发,造成干胶产量外流

2008 年海南省政府取消民营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准入制度,实行橡胶收购放开政策。偷胶、涉胶案件频发,垦区护林保胶形势愈加严峻。一些无牌、无证的私营企业和个体经商户,在农场周边增设了许多橡胶收购点和流动站,非法收购橡胶,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不仅增加新的污染源,还给企业带来管理上的难度。一些胶工受到短期利益的驱动,出现了偷胶、卖胶行为,造成干胶产量的外流。据业内人士保守估算,仅偷、盗这一项,海南垦区每年流失的干胶产量少则 2 万吨,多则 3 万吨。因此,干胶产量的外流,也是造成海南垦区橡胶亩产、株产不高的原因之一。

三、解决海南垦区天然橡胶产量提升的方法与对策

(一)橡胶种植向垦区中西部转移,努力打造200 万亩核心胶园

海南垦区处于台风走廊,是自然灾害频发区。从 1952—2016 年的 65 年间,在海南垦区登陆≥12 级台风有 48 次,平均 1.34 年时间就一次台风登陆,其中:文昌 17 次,三亚 10 次,琼海 6 次,陵水 6 次,万宁 7 次,海口 1 次,临高1次。由此可见,在海南省的东、南部登陆的台风发生频率高,而在海南省的中、西部登陆几乎没有,且风害则较轻。因此,海南垦区橡胶基地建设应重点向中西部转移,逐步创建200 万亩核心胶园,一方面可规避自然灾害的风险,另一方面可大面积的提高亩产、株产,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在重风区,坚持抗风栽培技术措施,选育抗风新品种,积极营造防护林,推广橡胶修枝整形和预伤等措施,增加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在轻风区,则坚持选育高产、高抗新品种,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扩大植胶面积,从而增加总产,提高亩产、株产。

(二)加强胶园“管、养、割”,夯实生产基础

俗话说“管理就是潜力的输入,产胶就是潜力的输出”。要在“管”的基础上,认真搞好胶园“养和割”。一是树立向技术要产量的理念。充分利用“全国割胶工技能大赛”这个竞技平台和涌现的技术典型,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热潮,形成 “学技术,用技术,比技术”的良好氛围。对个别割胶“技术困难户”,指派技术骨干,跟踪辅导,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通过手把手的帮教,使技术差的胶工尽快脱离“技术困难户”行列。同时积极鼓励胶工“拜师学艺,带徒传技”,促进胶工技术和产量的提高。二是坚持科学采割,保护胶树产胶潜力。在技术上,认真贯彻执行部颁刺激割胶技术规程,遵循科学的采胶方法和采胶策略,认真搞好“割面规划,干胶含量、割胶刀数、耗皮量、割胶深度和刺激药剂”等技术监控指标,严禁加刀、连割。在生产中,坚持“三看”割胶,“一浅四不割”,坚持“低频、浅割、增肥、减刀、少药和产胶动态分析”制度,确保胶树安全的原则,保护胶树产胶潜力。三是培植产胶潜力,增强产胶后劲。要在“管”字上下功夫,认真构筑胶园“水土保持工程”,在保证施化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不断培植胶树的产胶潜力,增强产胶后劲。同时注意抓好落后苗的改造,促进胶树的平衡发展。

(三)强化内部管理,不断提高生产和经营管理能力

一是建立完善的各级考核体系。把技术规程贯彻执行情况列入年终管理人员考核目标,明确分公司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做到责任明确,目标明确,对严重违规割胶行为的给予重罚,行政上给予降级处理等。对贯彻技术规程的单位及个人,给予重奖,营造“重技术、重管理”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领导干部分片包干制度。实行领导包片(区)、干部包点、生产队包户、胶工包树位的责任制,并把干部工资与联系点(片)、干胶产量完成、技术质量、胶园管理和胶工收入挂钩,收入风险与胶工同担,增强干部工作责任感,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三是完善经营体制,理顺分配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定产工作中,既要科学定产,又要合乎胶树的产能,不能“快马加鞭”,更不能以主观意识把产量完成作为“企业衡量财务收支平衡”的一个量化指标,否则会造成“树死好过人死”等加刀、加药现象的发生。在分配政策上,要理顺分配关系,调整分配利益格局,更多地放权、让利,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各分公司抓生产,抓管理,抓效益,不断提高生产管理能力,促进橡胶产业可持续发展。四是正确处理好干胶生产劳动竞赛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无庸置疑,劳动竞赛对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干胶生产的完成是行之有效的,但必须配套一系列的约束管理机制,并进行有效监督管理,防止个别为了追求物质上的奖励而出现违规割胶技术行为。

(四)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力度,为橡胶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一是加快新品种的更新换代,不断优化品种结构,积极推广和运用新的种植材料,如组培苗、袋育小苗和籽苗芽接苗等,促进橡胶产业不断升级。二是建立橡胶种苗育苗基地,为更新种植提供抗逆性强的优良种苗和纯苗。三是积极营造防护林,为胶树创造良好的静风环境,减少自然灾害,同时要适当修枝整形,提高橡胶树抗风效能。四是采用适宜的种植形式和密度。在重风区,合理密植,坚持亩植 37~40 株;在轻风区,坚持亩植 33~37 株,保证胶园整个生产周期单位面积的有效株数。五是全面推广橡胶树营养诊断配方施肥,依据胶园土壤营养状况的不同,生产不同种类的橡胶树专用肥,满足胶树生长、产胶的营养需要,提高产量,减少死皮。六是推广和运用采胶新技术,在巩固四天一刀割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短线气刺割胶、电动割胶、智能割胶”等新技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七是进一步完善橡胶病虫害(白粉病、炭疽病、棒孢霉落叶病,橡胶蚧壳虫、六点始叶螨)测报技术,建立健全测报体系,使主要病虫害的防控做到科学及时,确保胶树按时开割。

(五)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建立气象信息发布网络,为橡胶生产服务

天然橡胶是对气象条件依赖性较大的产业之一。而海南垦区地处台风走廊,是自然灾害的频发区,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干胶产量损失不少于 10%~15%。因此,生产上迫切需要获得准确地气象信息。2013 年海南橡胶集团与海口气象台签订橡胶气象服务协议,为 25 家分公司提供汛期天气趋势预报、冬春天气趋势预报、月 (旬)天气趋势预报、重要气象信息专报、重要气象信息快报、割胶短时天气预报(包括 3 小时临近降雨预报)、一周天气趋势预报短信、24 小时预报和重大天气过程预警预报服务项目,并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和 LED 电子屏信息发布系统、电子邮件等形式,向海南橡胶集团 25 家分公司割胶生产决策管理者和胶农发布气象信息,不断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及胶工个人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把气象条件影响橡胶生产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要继续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进一步提高气象服务信息质量,促进垦区橡胶产业健康发展。

(六)加强各方面的协调沟通,防止胶水被偷、被盗

一是继续加大护林保胶的宣传力度,积极与地方政府协调和沟通,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通过多渠道,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化解矛盾的合力,积极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认真搞好胶园的自保,防止胶水被偷、被盗,促进增产增收。二是充分发挥海南垦区在橡胶产业方面的优势,深入农场周边乡镇,田间地头,开展对胶农的技术帮扶,及时帮助胶农解决生产的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场、乡团结,共同富裕的目的。三是强化垦区内部合作胶、股份胶和自营胶的“三胶”管理,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维护内部的稳定,保证“三胶”种植户的利益,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实现海南垦区国有胶与“三胶”种植户的双赢,保证天然橡胶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四是通过必要的政策支持或立法的方式,把核心胶园纳入国防资产加以保护,构筑起高端橡胶产品自主供应保障体系的生产基地,维护橡胶资产安全。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