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月27日,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朱德来到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郊的湖光农场,看望那些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脱下军装来到雷州半岛种植橡胶的农垦战士。
位处祖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历史上从未大规模开发过。新中国成立之初,鉴于当时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全面禁运、封锁,抗美援朝战争以及即将来临的工业化建设对重要战略物资——橡胶的急需,中共中央作出了“一定要建立我们自己的橡胶生产基地”的决策。1951年8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100次会议通过《关于扩大培植橡胶树的决定》,要求1952年至1957年,以最快的速度,在广东、广西植胶500万亩,其中400万亩要于1954年完成。
为了迅速建立橡胶生产基地,党中央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国家林业部组织苏联专家,以及中山大学、金陵大学等院校一批师生到雷州半岛进行早期实地勘察。接着又从华北、华东、华中等地院校调集森林、植物、农学等专业的师生约2000余人,编队分赴海南、粤西、桂南各县全面进行勘查、测量、规划。高雷地委从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三军转业干部、土改工作队员中选调大批干部,并动员粤西、粤中、粤东各县的农民、城市居民、归国贫侨等总数约10万人组建各级垦殖场。
1952年8月,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建制师为主的干部、战士约7000人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第二师到达雷州半岛。以这支队伍为骨干,大规模橡胶种植随之展开。到1952年底,粤西地区共建立了10个垦殖所,154个橡胶垦殖场。湖光农场就是在这个时候创建的。农场职工大多是原解放军十二兵团第六十四军一五九师和第四十三军的干部战士。
当朱德总司令在五十五军政委王振乾、湛江市委书记张泊泉、湛江市长何鸿景等人的陪同下来到湖光农场时,正在劳作的工人很快就认出这是他们爱戴的朱总司令,不禁欢呼雀跃起来。朱德环顾四周,看见场部除了两间瓦房外,其它都是茅草棚,便握住场党委书记唐占甲的手说:“你们的条件很艰苦哟!都是住茅草房?”唐占甲说:“是的。两间瓦房一间是办公室,一间是医疗室。”朱德马上说:“要注意防火,防台风。”说到台风,他又关切地询问起1954年8月29日5413号特大强台风和1955年1月中旬罕见的特大寒流袭击的损失情况。当听说由于茅草房全被台风吹倒,干部职工全部住到附近老百姓的家里时,朱德动情地说:“农民的贡献很大哟!献出了土地,又无私地帮助你们。农场发展以后,不要忘了他们。”当说到受寒流袭击,70%的橡胶小苗被冻枯,但经过一年的艰辛、精心护理,被冻枯的橡胶苗90%以上又萌芽、茁壮复生的情况时,朱德沉思了片刻,说:“搞单打一不行,要搞多种经营,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以短养长。”接着便询问场领导,有没有种水稻、种菜和养猪?除了劳动以外,群众有什么文娱活动?他强调,你们要关心群众生活,想办法把职工生活搞好。他建议农场成立业余宣传队、电影放映队,搞好职工文娱活动,调节群众生活。“不要盲目建办公楼、球场,要发扬军队的作风,弄几个柱子一竖,哪里都可以打球。”朱总司令补充说。
在简陋的办公室里,朱德在一张掉了靠背板的木椅子上坐了下来,喝了口用大铁桶盛着的白开水。这时,副场长王金昌风尘仆仆地从工地赶了回来。由于走得急,手、脚上的泥巴还来不及洗去,他不好意思与朱总司令握手。但朱德却一把握住了他的手,说:“我们解放军就是不怕土,不怕泥,才打败了国民党。解放军如果怕土、怕泥,那我们就要犯官僚主义,脱离人民了。”他问干部参不参加劳动。当听说场里规定干部要参加劳动时,朱德说,干部参加劳动好啊!一不会犯官僚主义,二不会脱离群众,三不会瞎指挥。他语气坚决地说:“你们要官兵一致,不要搞特殊化。”
在听取王金昌的工作汇报后,朱德高度赞扬了部队转业官兵的创业精神,要求他们要带头开荒搞生产,大种橡胶,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建设国防;要发扬南泥湾自力更生的精神,大搞多种经营,养猪、种粮、种菜,首先自给,吃不完就出口,要为国家承担一部分困难;要把荒地全部开垦出来,发展热带亚热带作物,加工后出口,换取外汇来买机器,为国家作出新贡献。朱德说,你们的担子很重,既要发展生产,又要保卫祖国的南大门。中央决定调王震同志来主管农垦事业,你们要好好干。随后,朱德视察了垦区的橡胶林和畜牧队的养猪场。
在参观养猪场的时候,王金昌说猪场太脏,不要进去看了。但朱德却说,怕脏、怕臭怎能把猪养肥?说完便进了猪舍。当时的养猪场共有9栋猪舍,朱德看了6栋,还跟养猪工人一一握手,拍着他们的肩膀说:“你们辛苦了!”朱德抚摸着大肥猪的脊背,高兴地说:“你们养得好啊!要多养猪,吃不完,就出口换外汇。”直到太阳下山,朱德总司令才与农场的干部、战士握手告别。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农垦局)
责任编辑:昝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