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万古茶园

时间:2020-02-25作者:王元 来源:《中国农垦》2019年第12期

久仰大明山茶,不怕千里奔波,登上万古茶园,为的是一睹芳容,亲临产地品茗,了却多年心愿。登高望远,飘飘欲仙,仿佛体会到陶渊明“此中有真意”的妙处。

万古茶园地处有“世界长寿之乡”、“壮族老家”、南宁市“后花园”之称的上林县,素有“似有还无遥望合,可容深入挹清辉”的写照。

壮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从一踏入茶园山门就已表露无遗。男女老少载歌载舞夹道欢迎,双手捧上一杯清茶,让我即刻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据说以前到壮族人家里一入门是要喝酒的,今天也许是来到茶园就改为入门喝茶了,可说是与时俱进。

喝茶对于我来说早已司空见惯。我是在号称凤凰单枞茶之乡长大的,从小就喝茶,养成了品茗的爱好。不敢说能品味各种各样的茶,但一入口就能辨别茶的种类以及口感好坏。喝了大明山的绿茶、红茶和青茶,我更喜爱“大明山”富硒红茶。

茶好不好喝,除了本身品质外,也取决于品茶人的心情。

来到万古茶园,心情格外好。到处青山绿水,莺歌燕舞,风景迷人,处处体现大明山人的精心、用心和温馨。那怕是送客人一盒茶,也要手工裁剪心形纸片,写上暖心的祝福语,让客人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盒茶,而是一份深情厚意。从细节上就能感受到他们做事精益求精。

一垄垄茶树青翠欲滴,管理得井井有条,不施化肥、农药,不使用除草剂,全部采用人工耕作和采摘,从而保证茶叶的天然绿色。他们说可以随便采摘几片茶叶直接放在嘴里嚼,我没有去尝试,因为我深信他们所说的话。农垦人向来说话算话。

良品生活,源自农垦。即使在偏僻的大明山万古茶园,同样处处彰显高品质的生活。广西农垦茶叶集团公司董事长唐永宁介绍说,每一款茶叶都是产学研结合的成果,每一款茶叶都是精工制作,质量可追溯。看了他们的茶园和制茶车间之后,我想没有人会怀疑这里生产的茶叶品质。

在茶叶包装上,大明山人也很用心。有500克、300克、200克、100克的不同重量包装,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包装材质方面,有竹篓、木盒、陶罐、纸盒、塑料袋等,并从文化和审美角度努力开拓消费市场,迎合消费者。他们深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酒香也怕巷子深。

在大明山万古茶园,我还明显感受到大明山人的精明。他们不仅做到产学研相结合,而且与文化旅游相结合,顺应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打造茶叶产业链条,实现从茶园到茶桌一体化经营。

他们很巧妙地将红色文化基因镶嵌入茶文化当中。打造党支部活动室、建立清风长廊,竖立党建标语牌,聘请党建专家讲课,在茶园内开展书记项目建设、党组织联建联学,从而吸引了周边地方单位党组织前来万古茶园开展党建活动。

科普与旅游项目的策划,同样体现大明山人的精明。开展采茶、手工制茶、茶艺展示、培训和亲子活动等科普活动,每年吸引大批中小学生来到茶园。因地制宜,利用当地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自然资源,开发竹竿舞、板鞋、抛绣球、骑行、垂钓、唱山歌和广场舞等休闲娱乐项目,让住在这里的客人有吃有喝有玩,不会寂寞,慕名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其实,世上无难事,关键看你有没有用心。来到大明山万古茶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大明山人的用心,正因为他们的用心,大明山茶名声远扬,我也坚信他们的明天会更好!


(作者单位:广东省农垦总局宣传处)

责任编辑:成德波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