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使命 做新时代的农垦人

时间:2019-05-10作者:傅学军 来源:《中国农垦》2018年第2期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平均年龄不到32岁,却甘愿远离城市扎根深山。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愿意放弃安逸舒适的机关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毅然从零创业;他们立志用双肩扛起做大做强红江橙名牌的重任;他们要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去挥洒火热的青春,在创业的广阔天地间奏响新时代农垦人的最强音。

这样一群年轻人,在2015年到2017年的短短两年时间,把昔日的荒山变成沃野,把荆棘乱草换作一排排红江橙树织成的绿色锦绣,把蓝图上的一个个规划一步步变成现实。

这群了不起的年轻人,就是广东省湛江农垦局(集团公司)下属的广垦(湛江)红江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姚希猛团队”。

为了一份光荣使命,他们走到了一起

2015年底,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5〕33号文)以及省领导在红江农场视察时的指示精神,湛江农垦局党组决定成立专业公司,组建新型经营团队。广垦(湛江)红江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年仅32岁的姚希猛走马上任总经理一职。100万元的注册资金,做1800万元的项目,后续资金落实、班子建立、政策咨询、人事调动、周边关系协调等等,哪一样对他都是巨大的挑战。但姚希猛毅然接受了这一新的任命,并立下“军令状”:一定尽全力完成党组交给他的任务,重振红江橙产业。

“尽全力怎么够呢?应该孤注一掷、破釜沉舟!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一个敢于迎接市场的全新公司!” 这是姚希猛走马上任时,上级领导对他说的一番话。

“孤注一掷、破釜沉舟”八个字久久回荡在姚希猛的心间,亦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才能不负上级领导寄予的重托和厚望。为此,广垦(湛江)红江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后不久,姚希猛就自动申请放弃湛江农垦局机关稳定的薪酬待遇,参与公司的自负盈亏,一切从零开始。

姚希猛上任总经理后,火烧眉毛的第一件事就是尽快组建团队,尽快使公司走上轨道。湛江农垦局党组给姚希猛组队的期限是一个星期。

对于限期拉起队伍的情景,姚希猛依然记忆犹新:“时间紧,任务重,人从哪里找?从社会上招聘已来不及,思来想去,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在垦区内部找业务骨干人才,这样才能招得进、留得住、用得上。但是谁又愿意来这个一穷二白的公司,谁又愿意来跟你当这个开荒牛呢?没办法,当时就跟上级领导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垦区内部的人才随我点名,能不能动员得来我负责,但领导得帮我解决其人事关系调动的事,最后领导答应了。”

姚希猛在局机关工作时接触垦区各单位人才的机会比较多,因此他很快就拟出了一份理想的公司各部门骨干人员名单:在红江橙生产技术方面,引进具有20多年红江橙生产管理经验的红江农场林琳;在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方面,引进廉江片农场唯一研究生东升农场毛丽君;在关系协调、后勤保障方面,引进做事灵活的长山农场大学生赵小虎;在财务、人事方面,引进工作严谨、业务熟悉的长山农场的王秋艳;在销售、宣传方面,引进在珠三角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红江农场职工子弟杨进平。

但是要让他们放弃良好的办公环境,去到连一间办公室都没有的公司,姚希猛心里也没有底。于是和他们谈话时,姚希猛豁了出去,就说了一句话,“什么我都承诺不了你,我只能给你一个梦想,给你一个平台,给你一个难忘的青春!”让他感到振奋的是,名单上的所有人都同意了,“这就是一群有着农垦精神、有着共同梦想,想干事、能干事的新一代农垦人。”

为了选择优质种植基地,

他们踏遍湛江各农场

红江橙是湛江农垦红江农场技术人员于1971年在农场19队橙园中选出的一个变异单株,具有果大形好、皮薄光滑、果肉橙红、肉质柔嫩、多汁化渣、甜酸适中、风味独特等特点,被誉为“人间仙桃”“国宴佳果”“中国橙王”。红江橙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绿色食品和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然而,有一段时期,很多人为了追求眼前利益,选用产量高、好管理,但口感较差的柠檬砧木做红江橙种苗,导致人们对红江橙品质产生怀疑,说现在怎么也吃不出当年红江橙的味道了。

姚希猛说,公司成立的目的,就是严格按照正宗红江橙生产技术标准,重塑红江橙品质,重振红江橙产业。

姚希猛团队深知土壤、气候、生产管理的技术措施对红江橙品质的重要性。为了生产高品质的红江橙,打响创业“第一枪”,姚希猛团队走访了湛江农垦各个农场,更踏遍了红江农场的山山水水,终于在红江农场西边靠广西区域的山头发现了最适宜红江橙种植的“风水宝地”。

石头山、无污染、周边无病原传染源,满地的石英石,正是高品质红江橙生产的前提条件。这种土地种出来的红江橙口感确实是好,但因为土壤有机质含量太低,几乎连泥土都看不到,又很难种出好品相的橙子来。要在如此贫瘠的土壤长出好树苗来,唯一的方法就是加大肥料的投入。为此,姚希猛团队坚持每年每亩使用腐熟混合有机肥4吨,并开通沟撒施定植,确保橙树生长营养所需。

为了重塑红江橙品质,

他们遍尝千辛万苦

在选好红江橙园基地后,接下来就是种苗选择关。为了生产正宗的红江橙,姚希猛团队一方面选择了以江西红桔做为砧木来嫁接红江橙,宁愿损失掉50%的产量,也要保证品质;另一方面,他们选择中国柑橘研究所脱毒的无病红江橙芽条繁殖红江橙苗。因为太珍贵,一时间,他们的橙苗成为“偷苗贼”重点瞄准对象。当时种植请的是零时工,晚上没人愿意值班,姚希猛和毛丽君两人就兼职做起了“护苗员”。

每到夜幕降临,两人匆匆吃上几口饭,就开车跑到橙园护苗,两人分守上下半夜。他们选择了果园最高点作为护苗监测点,并将车辆打开双闪灯以起警示作用。就这样,两个人在果园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夜晚。

有一次,一批橙树刚种下去却几天不下雨,他们急忙聘请工人进行浇水。工人下班收工时,还有一块地没有浇,这可急坏了姚希猛。每一株苗都是他心中的宝贝疙瘩,绝不能让苗渴死。“怎么办?我们自己干!” 姚希猛和他的“班底”齐上阵,拉起水管一直干到深夜十二点钟。

为了确保树苗修剪及时,全体团队上山修剪树冠一个星期;为了抢修灌溉水管,工作人被喷了一身粪水……“草里去,泥里来,风吹日晒,都是家常便饭。”姚希猛说。

为了培育出高品质的红江橙,在生产管理方面,姚希猛团队尽量不使用农药、化肥,建立病虫害监测体系提高防治效果和防治次数,橙园保留杂草,尽可能保留害虫天敌,增设灭虫灯、粘虫贴,加大物理防治力度。同时,他们还及时对树冠进行修剪、及时疏花疏果,以确保每一个橙子都能得到充足的光照度和营养供给;为了让每一块土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他们将刚种下去的橙树种苗与凤梨套种,补偿橙树挂果前的空档期……这样千方百计只为一个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喜欢红江橙的人都能吃到正宗红江橙。

为了更大更新的目标,

他们着手红江橙庄园建设

在姚希猛团队的精心呵护下,漫山遍野的橙树茁壮成长。放眼望去,一垄垄橙树随层层梯田拾级而上,满山翠绿、满园金黄,蔚为壮观。

两年多来,姚希猛团队先后完成了新建红江橙标准化基地近千亩,开展套袋、盖膜、滴管、飞防等科技项目多项。2017年,该公司种植的第一批红江橙较预期提前一年投产,产量达到20万斤,商品合格率达到95%。

种好红江橙,这并不是姚希猛的终极目标。在他的心中,还有更大一盘棋:红江橙主题庄园。

那张看了无数遍的规划平面图,姚希猛闭着眼睛就能把庄园内的数十个景点详尽道出、如数家珍。整个庄园以红江橙为主题,不论是大门造型、广场雕塑、园区建筑风格,还是园区的指示牌、散步道等都嵌入了红江橙的主题元素,从而形成一个集农家乐景区、生态休闲农庄、科普观光基地、摘果庄园、露营营地等于一体、极富特色的综合性项目,使之成为湛江农垦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建好红江橙主题庄园,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姚希猛说,“良品生活,源自农垦!湛江农垦有着六十多年的生产技术积累,有着‘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有着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禀赋。我们作为农垦的生力军、新一代,有义务、有责任接好老一辈农垦人传下来的接力棒,继续高举现代农业国家队这面旗帜,做好新时代的农垦人。”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农垦局)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