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服装产业园区建设 着力打造“衣皮之乡”

时间:2012-10-10作者:郭海亮 来源:《中国农垦》2012年第5期

  近年来,江苏省新洋农场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羽绒服产业的衣皮市场发展迅猛,目前场域内共有服装加工企业近百家,自主品牌和授权使用的品牌80多个,从业人员3000多人。2011年,加工羽绒服装成品、半成品1000多万件,实现产值15亿元以上,在全国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市场格局。

一是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搭建全民创业平台
  2010年,农场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审时度势,以民间投资为主体,以土地和服务为平台,建设新洋农场服装产业园区。园区占地200亩,规划总投资2.3亿元,打造集服装加工、展示、贸易、宾馆餐饮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走廊式”服装贸易区和生产加工区,建成全国较大生产规模和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羽绒服成品和半成品生产基地。服装园区一期工程总投资1.2个亿,占地100多亩,有33家企业在园区投资兴业。二期工程已完成规划设计工作,计划再投资1.1亿元,建设仓储、物流设施及商贸中心。服装产业园区建成后,农场服装业将走上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之路。

二是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做大做强产业规模
  在服装产业发展过程中,农场十分注重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通过招商引资盘活了美尔姿公司,积极在土地、服务、管理上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梦天姿、德孚、羽家齐灵、云燕、品瑞、梦的尔一批企业破茧而出,迅速从家庭作坊脱变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它们在技术、市场、人才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促进农场服装基地不断发展壮大。

三是以优质服务为支撑,营造企业发展环境
  为了动员民间资本投资和吸引场外客商投资,促进职工就业,繁荣区域经济,全场上下努力营造投资发展好环境,一切围绕项目,一切为了招商。农场成立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广招商、招大商、招成商、留住商。强化园区建设、管理与服务,通过自筹资金1000多万元,加强园区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努力打造硬环境,并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对接,为进园企业办理土地、环保、房屋、工商等行政审批手续,全心全意为园区建设服务,着力打造创业发展的软环境。
目前,农场服装产业已建成良好基础,入园企业已经建成投产,并将逐步发展壮大。2012年及今后一段时间,农场将做到三个“加大”:
  一是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做大做强产业基地。学习合德镇打造中小企业工业园的成功做法,成立园区管委会和服装行业协会,进一步加强对个私企业的整合,实现园区产业资源、资金、资本的有效扩张,放大场域经济总量,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强化服装行业协会的作用,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服务和监管职能,帮助企业协调处理各种关系,及时提供市场信息和法律咨询服务,定期举办产品信息发布会和展销会,切实维护企业共同权益,推动羽绒服装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力争用3 ~ 5年时间,打造出一个年产值30亿元、具有鲜明特色且功能齐全的服装产业园,全力打造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衣皮之乡”和“羽绒之都”。
  二是加大企业创新力度,促进产业持续发展。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优化企业股权结构。推广梦天姿、羽家齐灵、德孚和梦的尔、云燕、品瑞等公司的成功做法,推动园区内企业对经营各环节进行细化和重构,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网络营销等新型营销模式。鼓励所有会员企业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完善信用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推动企业诚实守信、依法经营。
  三是加大品牌创建力度,打造全国“衣皮之乡”。鼓励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对重点产品实施质量攻关,切实解决制约产品质量提升的突出问题。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全面提高商标注册、培育、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从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市场营销、信用管理等方面着手,创建名牌商标,提升品牌竞争力。鼓励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夯实创新基础,提高产品质量;同时,激励美尔姿、梦天姿、羽家齐灵、德孚等大企业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牢牢掌握市场竞争主动权。

(作者系江苏省新洋农场副场长、工会主席)
                       责任编辑:贾 薇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