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巴西橡胶树种植业前景展望

时间:2019-08-06作者: 来源:《中国热带农业》2017年第6期

安  锋  林位夫  王纪坤


摘  要:分析了我国植胶业发展形势及前景。由于产业环境变化等原因,生产成本大幅增加,效益下降,目前的传统植胶生产模式竞争力大幅下降,但植胶业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是战略性资源产业。建议未来植胶业定位在天然橡胶、木材和生态效益国家战略储备能力建设上,重点结合退耕还林、精准扶贫政策向云南等热带偏远山区的丘陵坡地发展国家战略保障胶园或国家战略储备胶林,开展胶园复合农林业等多种经营,以确保国家战略安全,建设热区“金山银山”。

关键词:植胶业;发展潜力;发展前景;对策建议 


国内天然橡胶(常指产自巴西橡胶树的天然橡胶)消费需求增加,但胶园弃割弃管或改种等现象严重,未来植胶业前景如何引起各界关注。本文结合我国植胶业面临的问题、产业发展潜力、国家战略需求等对植胶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发展对策和建议。

一、传统植胶业面临的问题

(一)产业环境变化大,竞争力下降支撑植胶业发展的产业基础是宜胶环境、廉价劳动力、先进技术以及优惠政策等。相对于以往,目前植胶业的产业环境已发生很大变化。在自然环境条件方面,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我国植胶区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增加,同时粗放经营使胶园土壤地力普遍下降。在社会环境条件方面,农村劳动力进城使产业失去了廉价劳动力资源,同时年青人不再愿意从事割胶生产,劳动力严重老龄化。在政策环境方面,天然橡胶生产市场化,国家相关的扶助力度减弱。同时,因国外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等优势,使天然橡胶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大;石油降价,合成胶技术日益成熟,使合成胶不仅在价格上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也在综合性能上日臻完美;其他产胶植物虽未规模化投产,但研发力度大;其他热作产品因单价升高相对生产效益明显提高,植胶业产业竞争力下降。

(二)生产成本不断升高,市场持续低迷

事实上,国内植胶生产技术水平相当于或高于国外(如种植6~7年开割,人均管理约45亩/年,人均割胶300~400株/天)。但由于受自然环境因素等影响,致使我国橡胶平均单产仅处世界平均水平,又因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目前天然橡胶生产成本高于甚至远高于多数产胶国。据测算,海南、云南民营胶直接生产成本分别达1.44万元/吨和1.27万元/吨[1],这与目前市场价格倒挂。而据国家橡胶研究组织IRSG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全球天然橡胶价格将持续在低价位下运行。

(三)植胶意愿不足,产业发展后劲乏力

由于植胶环境压力加大,生产成本增加,企业个人发展植胶业的意愿下降,国内许多胶园弃管弃割,或改种其他经济作物,产胶能力大幅下降。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仅有的一点自然资源优势丧失,而国家在产业发展上缺乏新的激励政策;产业升级关键技术如超高产、超高效生产技术研发滞后,且在近期内难以突破或应用,传统植胶业发展后劲乏力。

二、植胶业发展潜力分析

(一)植胶业是特色产业 

橡胶树生长粗放,是长期作物,主要生产天然橡胶和木材。天然橡胶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其回弹性、拉伸强度、伸长率、耐磨性、撕裂和压缩永久变形性能都优于大多数合成橡胶,适于制作轮胎、减震零件、缓冲绳和密封零件等,在航空轮胎、载重胎等领域仍是不可替代的材料。 橡胶木颜色淡雅、纹理美观,干缩性小、材质构造均匀、密度适中,机械加工性能优良,尺寸稳定性好,因此橡胶木经改性后可作为一种重要的家装木材。目前国内胶园更新年生产木材约200万立方米,若推广种植橡胶树速生品种或胶木兼优品种建立胶木兼有胶园,年木材产量将大幅增加,橡胶园可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
天然橡胶生产除产胶、产木材、结种子外,还有强大的碳汇功能,因此橡胶园可谓是多功能人工林,具有良好生态效益,符合国家战略储备林划定要求。

另外,天然橡胶生产中仍有一些高附加值物质,如新鲜胶乳中含有白坚木皮醇、植物甾醇、萜类和蛋白质等具有抑菌、抗氧化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成分[2];橡胶种子中含有大量ω-3脂肪酸[3]等有待于开发。其中以胶乳中的白坚木皮醇和种子中的ω-3脂肪酸最有开发价值。白坚木皮醇是最早发现于南美洲白坚木中的一种手性药物中间体,其价格大约1200~5700元/公斤,虽然在夹竹桃、沙棘果、鸡骨草和大麻等植物中也含有这种物质,但含量普遍偏低。橡胶树胶乳中含有0.2%~1.2%的白坚木皮醇,是最具工业化生产前途的白坚木皮醇来源[4]。ω-3脂肪酸常见于深海鱼类、海豹和某些植物中,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精炼的橡胶树种子油中亚麻酸含量20%左右,是一种比较好的亚麻酸油源[3]。传统植胶生产技术十分成熟,产品易加工易保存,市场规模较大,适宜于大小规模种植生产,收益虽受市场影响但一般不会绝收,效益依生产模式而定,十分适合于热带偏远山区等地发展商品化生产。

(二)市场需求与战略需求 

作为一般弹性体化工原料,市场上需要的是质优价廉的天然橡胶产品,这一需求因目前国际市场供应充足而下降,因此传统植胶业前景不明朗。虽然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但由于存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和领土、资源等的国家利益争端,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国家层面上天然橡胶仍具战略物资属性,为确保国民经济运行和国防建设安全,天然橡胶产业在我国仍是战略性资源产业,国家需要保持一定的天然橡胶生产能力。而且,由于国防安全建设等对高质量天然橡胶有战略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国家对天然橡胶质量的需求远大于对产量的需求。因此,发展高质量天然橡胶生产是部分传统植胶区供给侧改革的目标之一。

橡胶林是多功能人工林,是热区重要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可作为我国热区山区建设“金山银山”替代种植的重要树种,也适宜作为国家战略储备林建设的树种。橡胶树粗生快长,一经投产多年收获,产品易保存。在云南热带偏远山区,由于远离市场,以往多种植玉米、小麦、土豆等,年产出仅约400多元/亩。改种橡胶树投产后年可产干胶90~120公斤/亩,产出1000~2000多元/亩,且有良好的社会生态效益,可大规模种植,是热带山区特别是偏远山区一条有效的退耕还林,脱贫致富,建立区域性支柱型产业的重要途径。

(三)植胶效益潜力分析

目前传统单一产胶生产模式下的胶园年收入约1000元/亩,同时由于国内人工费将持续增长,再加上植胶区极端天气频发,经营风险加大,因此传统植胶生产模式产业竞争力低,特别在水热丰富、地势平缓、交通便利等(如云南热区的坝区、海南沿海台地等)适宜于发展高效产业的地方,传统植胶模式产业竞争力较差,将逐步被淘汰,且植胶面积将大幅缩小。但在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热带偏远山区,传统植胶业仍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所以,传统植胶业通过因地制宜、布局调整仍有望维持一定的天然橡胶生产潜力。

目前传统植胶生产模式一周期30年可生产天然橡胶约1840公斤/亩(按亩产80公斤,连续生产23年计算),按2万元/吨计,年胶乳收入约1227元/亩;更新时可生产橡胶木材约4.5立方米/亩,若按原木600元/吨,木材收入约2700元/亩,30年年均产出90元/亩,所以传统橡胶园的年收入仅约1327元/亩。随着国家禁伐令的实施,未来橡胶木将有更大的市场需求。若采用胶木兼优品种密植发展胶木兼有种植生产模式,以种植密植100株/亩,30龄时原木产量0.5立方米/株计(目前报道34株/亩的胶木兼优品种20龄时的原木产量1.83立方米/株),可产木材50立方米/亩;同期生产干胶3000公斤/亩(1.5公斤/株,割20年)。仍按天然橡胶2万元/吨,原木600元/吨计,天然橡胶收入6万元/亩,木材收入3万元/亩;周期30年,则年均产出约3000元/亩,其产值高于一般人工林。可见,通过新品种新种植模式可大幅提高植胶生产效益,有望建成年产木材达2500万立方米(按年更新50万亩胶园计)的国内重要木材生产基地。因此,发展胶木兼有种植生产模式是传统植胶业另一重要调整方向。胶园林下有大量林荫土地,可发展多种胶园林下经济生产。胶园间作新模式如全周期间作模式、橡胶/魔芋、橡胶/南芪等年产出超过2000元/亩,获利1000元/亩以上。因此,通过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胶园林下经济,有望大幅提高植胶生产效益。

传统植胶生产的理论产量可达333.3~667公斤/亩[5],约是目前实现产量的3~5倍。云南出现超高产树[6],单产是平均产量的7~10倍。鲜胶乳中的白坚木皮醇含量0.2%~1.2%[2],橡胶种子中ω-3脂肪酸含量约0.11%[7],一旦橡胶树超高产栽培或其他产品开发技术突破,也可望获得较高的生产效益。橡胶林具有较好的固碳效益,据估测仅海南橡胶林年固碳总量为171万~180万吨[8],按碳汇交易100元/吨计,年碳汇交易额可达1.71亿~1.80亿元。

三、植胶业发展对策探讨 

(一)植胶产业未来定位 

在新经济常态下,植胶业尽管仍是战略物资与战略性资源产业,但国家的庇护力度是有限的,更不可能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样的呵护,植胶业必须面对国内外的市场竞争。鉴于主产国廉价劳动力和资源优势将长期存在,国内人工费用持续上涨,而国家需要保持有一定的橡胶生产潜力和发展“绿水青山”等战略需求,国内植胶业的未来定位应是实现天然橡胶、木材和生态效益国家战略储备相结合的战略性资源产业。主要以国家战略储备胶园/林(一种在必要时可立即投入生产的,具备一定天然橡胶总产量的非常规胶园)建设为己任,开展胶—农/林复合种养业综合经营,在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同时,充分发挥橡胶林在天然橡胶、木材和生态效益上的国家战略储备效益和功能。

(二)植胶业未来布局和前景

我国植胶业未来布局应是以云南、海南热区偏远山区丘陵坡地常规胶园和非常规胶园为主,以云南、海南、广东平缓地带胶—农/林复合型常规或非常规胶园为辅的国家战略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非常规胶园:①采用胶木兼优、速生或适合密植的品种,在较高的种植密度,非常规开垦,轻简化管理等方式下建设,以胶木兼有、高碳汇为目的进行经营的胶园。这类胶园只有在国家需要或胶价很高时才开展割胶生产。②采用超高产品种、很低种植密度建设的行间适合开展多种林下经济活动,以高投入高产出方式和高效益为目的进行集约化经营的胶园。这类胶园以生产高品质橡胶和发展林下经济为主,只在国家需要、胶价很高或高产季节才开展割胶生产。非常规胶园应是国家战略储备胶林的构成主体并辅以相关的保障支持政策。通过大力发展非常规胶园,未来植胶面积有可能接近现植胶规模,但产胶潜力和容纳劳动力人数有所下降,木材生产潜力更大,生态效益更佳;采用从国家、地方获得补贴和产品(农产品、天然橡胶、木材和碳汇等)经营交易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生产,经营者可望获得比较稳定的收入。

(三)植胶业发展经营对策

由于天然橡胶生产周期长等原因,从现有植胶业以生产天然橡胶获得经济效益为主的定位过渡到未来以落实(天然橡胶、木材和生态效益等)国家战略储备需求为主的定位还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是植胶业艰难的过渡期。为确保国家天然橡胶供给安全、胶农获得一定收入和植胶业可持续发展,植胶业各领域需要积极调整相关对策。

现有胶园中:一是竞争力低胶园。除建设过渡性“核心胶园”外,在没有可替代产业以前,应在现有胶园中大力发展胶园林下经济,同时开展胶园产权流转、专业化生产、短周期高效生产模式(如生产周期为20年的强割生产模式)等尝试,争取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以减缓对国内植胶业的冲击。二是竞争力强的胶园。除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外,也应发展胶园林下经济,引进胶园产权流转、专业化生产等生产管理模式。三是积极采用各种高效生产新技术,改进初加工工艺,开发国内外高端市场(如利用鲜胶乳原料生产白皱片、“黄金片”等顶级橡胶产品,利用橡胶木生产优质木材),大幅增加胶园单产、产品式样和产品附加值,以进一步提高竞争力。

新胶园建设:一是结合退耕还林和精准扶贫政策,将建设重点向环境条件适宜的热带偏远地区的丘陵山区转移,建设由常规胶园和非常规胶园等组成的国家战略储备胶林。二是加快“核心胶园”或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较好区域的胶园更新,采用速生高产品种和胶园全周期间作模式,结合机械化生产和生态胶园建设需求等大力发展胶—农、胶—林等复合农林业生产。

要探讨胶园碳汇交易等胶林生态产品开发和经营,开创胶园生态产品收益。

(四)植胶业科技对策

针对国家战略需求与产业效益低之间的矛盾,植胶科技要从以提高天然橡胶单产技术研发应用调整和以大幅提高综合效益技术研发应用为主,包括提高天然橡胶、木材、林下经济、高附加值产品以及生态产品的生产和效益的技术研发及应用。

根据植胶业相对优势,重点查明云南、海南等热带山区可发展战略储备胶林的具体地域和面积,提出新常态下的我国植胶发展规划和种植区划;研发山地植胶、抗寒植胶新技术,支持我国植胶区向西部北部转移。为战略储备胶园/林提供技术支持,要研发种植密度大、非常规开垦抚管的胶木兼有、胶—农/林复合胶园建设技术,包括品种、苗木、开垦、定植、抚管以及配套割胶技术等。

为平稳渡过产业过渡期提供技术支持,要积极探讨短周期强割生产模式,提出针对现有胶园的高产季节割胶、高强度割胶等短周期高效益生产技术;研发适合各地现有胶园环境特点的林下经济模式及配套技术;研究现有和新建胶园高技术或高投入高产出的胶园等特色或集约化生产技术;改变传统观念,鼓励推进胶/农林复合非常规胶战略储备胶林建设步伐。

为促使产业升级,要加快传统植胶生产模式自动化作业平台技术研发,包括智能化割胶技术和适合丘陵山区的抚管机械等;积极探索天然橡胶短周期、无天灾、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橡胶树灌木化栽培模式;要联合相关企业,研发高质量天然橡胶生产技术,开发顶级天然橡胶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研究探讨和推进碳汇交易。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